复旦大学“中国古典学”入选中国历史研究院“绝学”学科扶持计划2024年度资助学科

作者: 来源: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微信公众号“古文字微刊” 时间:2025-05-22

  2024年11月2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公布了2024年度“绝学”学科扶持计划资助学科名单,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主任刘钊教授作为负责人的复旦大学“中国古典学”学科入选。

  中国古典学是指对于蕴含着中华文明源头的先秦典籍的整理和研究。发源于孔子及其弟子的经学,就属于中国古典学的范畴。近代以来,古典学领域经历了疑古和信古的论争,这场辩论推动学者们重新检视古书的真伪、年代及其内容。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战国至汉代的墓葬里,陆续出土了大量文献资料,其中包含了大量先秦典籍(有些是已无传本的佚书)的抄本。这些出土文献在解决“古书的真伪年代”“古书的体例与源流”以及“古书的校勘与解读”等关键问题上,对中国古典学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新出文献既是古典学的重要新资料,也是相关学科的重要新资料。要进行中国古典学的重建,必须更快、更好地开展新出文献的整理和研究。而为了支持有关学科的发展,也需要更快、更好地开展新出文献的整理和研究。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古典学亟须培育一批能够胜任新出文献整理与研究重任的专业人才,以满足学科发展的需求,并推动中国古典学向更全面、更科学化的方向迈进。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下称“中心”)成立于2005年,是复旦大学直属的实体性研究机构,被学校认定等同于重点研究基地,列入“985”工程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系列,2014年入选“2011协同创新计划”,2021年入选第一批由中宣部、教育部、国家语委等八部委共同启动实施的“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中心下设“先秦秦汉出土文献”“敦煌文献”两个研究室。

  中心自成立以来,始终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集中力量产出有影响力的精品成果,先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6项、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专项团队项目1项、教育部重大攻关课题1项和“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资助项目27项和各级各类项目几十项,并先后获得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多项、二等奖多项、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多项,以及中国政府出版奖、郭沫若史学奖等省部级以上重要奖励多项,是复旦大学人文学科目前按人均计获得奖项、各级科研资助最多的研究机构。其中,由裘锡圭教授主编的《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是中心的标志性成果,也是复旦大学文科的标志性成果。2024年,中心吸收学界最新研究成果,在马王堆汉墓发掘五十周年之际又推出了《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修订本)》。此外,中心还出版了由中心集体编纂的《出土文献与古文字教程》,系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领域第一部研究生综合教材。

《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修订本)》

《出土文献与古文字教程》

  今后,中心将继续发掘出土文献与古文字中蕴含的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进一步彰显中国古典学的学术价值。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