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史学前沿 > 考古学
  • 2025/01/ 06

    文化学视域下的考古学及其人文传统

    考古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紧密联系易于观察,清晰可见。考古学者杨益民指出,19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促进了考古学的成熟,地质学中的地层学和生物学中的分类学被引入考古学中,形成了考古地层学和器物分析的类型学,现代考古学从此开端。可以说,科技的进步不断推动着现代考古学在研究层面的深入、细化和更迭...

  • 2025/01/ 10

    九州时代的长江文明

    我国考古学诞生一百多年以来,在古史重建方面有了长足发展,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考古学文化编年谱系的完善和科技考古手段的应用,考古学重建古史的能力日益提升,可以尝试回答诸如“九州时代”“五帝时代”等传说历史的有关问题。

  • 2025/01/ 15

    二里头遗址的古环境研究

    偃师二里头遗址因其作为二里头文化时期的都邑而闻名于世,在二里头文化二期时,面积扩大到约300万平方米,是已经确认的当时东亚规模最大的都邑性聚落。故此,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各阶段均将该遗址作为核心研究对象。在古环境研究方面,不同领域的学者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尤其是夏正楷研究团队进行的区域地质勘...

  • 2024/07/ 18

    回鹘王室儿童供养人及其服饰研究

    8世纪中叶至9世纪上半叶,回鹘曾一度称霸漠北。然而,至9世纪30年代末,回鹘汗国连年疾疫,且大雪成灾。同时,王室内部争权夺利而相互倾轧。这使回鹘国力日益衰弱。至开成五年(840),回鹘汗国被黠戛斯攻灭,其部众被迫迁移。其中向西迁移的有三支,一支迁至今葱岭以西,与原隶属于回鹘的葛逻禄部落合并,...

  • 2024/07/ 18

    先秦蓖纹锯齿镰研究

    先秦镰刀根据刃口的差异,可分为锋刃镰和齿刃镰两大类。蓖纹锯齿镰即正面带有平行阳线纹,刃口呈锯齿状的一种青铜或铁制农具。这类农具主要出土于吴越、荆楚地区,适用于收割水稻等具有一定韧度的细茎秆类作物,流行时间大致在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对蓖纹锯齿镰的分析研究多集中在其形制演变、装柄方式以及...

  • 2024/07/ 18

    透骨见人,通古达今:2023年人类骨骼考古学研究盘点

    人类骨骼考古学(Human Osteoarchaeology)以出土人类生物遗存为研究对象,运用现代自然科学技术手段,将人类遗存的生物学特征与考古学相结合,全面重建古代人类的演化图景、体质特征、生活方式、亲缘关系等信息,是考古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在探究人类起源、社会复杂化等重大历史问题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

  • 2024/07/ 12

    查海遗址晚期社会经济再研究

    查海遗址是兴隆洼文化的一处重要遗址,距今8000年左右,位于辽宁省阜新市蒙古族自治县境内。查海遗址处在生态交错带上,其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结构都有一定的特殊性。查海遗址可分为早、中、晚三期,其中,晚期房址及其房址内出土的器物保存状况较好,且数量最多,废弃程度最低且废弃速度快,为更细致的微观...

  • 2024/07/ 12

    “肇州盐”的考古发现与金代东北地区的土盐生产

    肇州作为金代东北地区重要的食盐产地之一,不乏文献记录,而关于肇州盐产的种类,史料中则鲜有说明。

  • 2024/07/ 12

    江西发现的三国两晋时期佛教文物及相关问题探讨

    江西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一直是佛教南宗的中心,净土宗、禅宗等佛教主要流派、“百丈清规”等佛教戒律都是在江西产生或发展与传播开来的,慧远、行思等众多高僧都曾在江西修行传法。关于佛教传入江西的时间,文献记载是在东汉末年,以西域胡僧安世高在南昌北郊建立东寺为肇始。但早期文献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