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黑龙江大学“满学”学科团队 时间:2025-07-30
一、人才培养
2025年度,满学研究院充分发挥国内唯一的满语“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优势,持续培养高层次满语满学专门人才。
在本科层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满语)专业共有18名本科生顺利毕业;同时还确定于下半年招收的本科生将按实验班模式培养(保送研究生名额增至50%)。在硕士层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满语)6名硕士研究生如期毕业。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满语)专业招收硕士研究生11人;满文文献与东北民族史专业招收硕士研究生12人。在博士层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满通古斯语族),招收博士研究生5人。
本年度招生规模创历史新高,实现了“满学”专业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为满语满文研究、满文档案文献研究、满族历史与文化研究等领域储备了专业化人才;有效缓解了满学传承面临的“后继乏人”困境;通过人才培养带动了社会各界对“冷门绝学”的关注与支持。
二、梯队建设
梯队建设作为学科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是一项需要长期投入、持续推进的战略性工作。本学科经过多年积累,已经形成了一支知识结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合理的稳定研究团队。
在此基础上,满学研究院继续秉持循序渐进、稳扎稳打的工作思路,一方面持续优化团队结构,重点加强青年教师培养,通过学术沙龙、课题指导等方式着力提升团队的高水平论文发表能力;另一方面积极拓展人才引进渠道,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引进5-6名国内外高校优秀博士,重点充实满文文献与档案研究方向的科研力量。与此同时,研究院正在逐步完善梯队建设的评估与激励机制,通过定期开展学术成果评估和工作绩效考核,对表现突出的成员给予相应激励,以此激发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梯队建设持续健康发展,为满学研究的创新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三、成果产出
学术研究具有显著的积累性和周期性特征,成果产出往往需要较长的周期。2025年度上半年,本学科虽然阶段性成果数量相对有限,但研究团队正保持着良好的工作节奏,各项研究工作都在按照既定计划有序推进,这些成果预计将在未来1-2年内陆续产出。目前,阶段性成果主要集中在科研获奖及科研项目两个方面。
(一)科研获奖
(二)科研项目
四、平台建设
作为目前世界上唯一专门研究满通古斯语言文化的学术期刊,黑龙江大学满学研究院主办的《满语研究》在2023年选入2023-2024年CSSCI扩展版源期刊。本刊始终明确《满语研究》冷门绝学领域的办刊定位,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尤其注重发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栏目的阵地作用,深入阐释党的民族语言文化政策与研究成果,同时不断夯实“满语研究”“亲属语言研究”“满文文献研究”“满通古斯民族学”等传统栏目的学术根基,确保期刊的学术特色与专业品质。本年度,满学研究院持续推进期刊建设,在增加刊期、建设期刊公众号、推进《满语研究》入选CSSCI来源刊期刊等方面的工作取得了重要突破。
(一)增加刊期
《满语研究》刊期调整工作取得重要进展,目前已基本完成从半年刊改为季刊的相关准备工作。刊期的增加将显著提升学术成果的发布时效,使学科前沿研究成果得以更快面世,引导和促进学科建设良性发展,繁荣国际满通古斯语言学交流,促进冷门绝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二)公众号建设
《满语研究》官方微信公众号已开始正式建设。新媒体的运用将极大拓展《满语研究》的学术传播广度和深度,实现学术资源的即时共享与精准推送,扩大传统纸质期刊的学术影响;公众号不仅服务于语言文字学研究,更为历史学、民族学、人类学等相关领域学者提供了便捷的学术交流渠道,将有效促进跨学科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国语言文学研究的融合发展;通过数字化手段,《满语研究》将吸引更多年轻学者和公众关注,为冷门绝学的传承发展探索出新路径。
(三)全力推进《满语研究》入选CSSCI来源期刊
本学科已制定详细的申报计划,明确时间节点和任务分工,加强学术指标建设,提升影响因子,完善数字化建设,提高传播效率,并组织专题学术研讨会,扩大学术影响力,为下一轮期刊评选入选CSSCI来源刊期刊做好充分准备,以此推进黑龙江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的建设。
五、学术交流与宣传
满学既是中国的显学,也是持续受到国际关注的重要学术领域。定期有序开展丰富多样的学术活动,是推进学科可持续发展、保持学术活力的重要保障。2025年度上半年开展的主要学术交流与宣传活动如下:
(一)第三期满族文化抢救开发研究项目启动
自2010年开始,香港意得集团资助本学科设立“满族文化抢救开发研究项目”,现已圆满完成前两期项目,共获得资助经费700余万元。
2025年5月15日,第三期满族文化抢救开发研究项目启动仪式在哈尔滨黑龙江大学举行。本次活动以文化传承为核心,以协同发展为目标,通过启动满族文化抢救开发项目,整合黑龙江大学与香港潮州商会资源,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转化。双方战略合作将实现学术与产业互补,在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领域深化合作,助力满族文化的发展与龙江区域建设。在启动仪式上,香港潮州商会宣布再次捐赠1000万元人民币于黑龙江大学设立满族文化研究基金。
(二)“名家讲学计划”正式实施
2025年度上半年,本学科“名家讲学计划”聚焦资政建议撰写、大数据人工智能保护传承满语文等前沿领域展开,邀请国内著名学者来院讲学交流,拓展了我院师生的学术视野,为学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支撑。
1. “资政报告撰写”系列讲座
2025年4月28日,延边大学、渤海大学都永浩教授受邀作“资政报告撰写”系列讲座的首场专题讲座,就资政报告撰写范式、选题类型、选题来源依据、思维方式、报送途径、适合人群、后期处理七项内容做出具体详细的介绍。本次讲座搭建了学术研究与政策实践之间的桥梁,促进了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的良性互动,有利于培养兼具学术素养和政策分析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2. “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满语言文化保护与传承”讲座
2025年5月24日,南开大学文学院冉启斌教授应邀作“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满语言文化保护与传承”讲座。讲座指出:满语言文化一方面面临严峻的濒危形势,另一方面又具有丰富的历史文献。在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怎样充分利用前沿技术进行满语文的信息化工作,同时进行满语文及其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是亟需开展的重要课题。本报告结合报告人团队近年来开展了系列满语文信息化工作,主要介绍3个方面的科研进展:满语-汉语双向实时机器自动翻译系统的开发;支持满语文及其历史文化的语言大模型(LLM)的部署及应用;基于多种方案的满语语音合成(TTS)的初步技术研究进展。
(三)“肃慎族系演进历史展”的推介与宣传工作
作为“肃慎族系演进历史展”的主办单位,从展览的初期策划、学术论证,到展陈设计,直至最终的布展完成和宣传推广,均由我院专家团队深度参与并主导完成。“肃慎族系演进历史展”是国内高校博物馆中首个系统展示肃慎族系历史文化的专题展览,通过文物陈列、图文展板、多媒体互动等多种形式,完整呈现了“肃慎-挹娄-勿吉-靺鞨-女真-满洲”的发展脉络,并结合最新考古发现与文献研究成果,生动再现了黑龙江流域数千年的历史文化图景。
1.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尚军一行参观“肃慎族系演进历史展”
2025年1月2日,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尚军一行来校调研。在肃慎族系演进历史展馆,调研组一行听取了满族文化抢救开发与研究情况介绍,深入了解满学清史学科建设、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情况。
2. 黑龙江社会主义学院参观“肃慎族系演进历史展”
2025年3月19日,黑龙江社会主义学院组织调研组13人,参观黑龙江大学博物馆“肃慎族系演进历史展”。
通过科普宣传、专业讲解等方式,本展览普及了黑龙江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知识;弘扬了黑龙江少数民族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贡献;以生动的展示形式讲好龙江故事,提升了地域文化认同;通过展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鲜活教材。
总体来看,2025年度上半年,项目各项推进工作总体按计划有序开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目前,部分工作已顺利完成,为后续实施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部分计划内容因实施周期因素尚处于前期推进阶段,相关成果有待进一步显现。下一阶段,项目组将继续保持既定工作节奏,重点围绕项目实施的关键节点,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确保项目目标的高质量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