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江西师范大学联合主办,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承办“中国共产党与全民族抗战—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学术研讨会

作者: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时间:2025-08-22

  2025年6月22日,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深入研讨中国共产党在伟大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与历史贡献,由江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江西师范大学联合主办,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承办的“中国共产党与全民族抗战—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学术研讨会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江西省社会科学院、江西师范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齐聚英雄城南昌,共同回望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抗战的烽火岁月,从历史深处汲取智慧与力量。
  在开幕式上,江西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刘利民教授代表学校向参会的各位领导和专家学者表示欢迎。他强调,江西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场,江西师范大学的前身—国立中正大学诞生于抗战硝烟弥漫的1940年,值此抗战胜利80周年,此次研讨会在江西师范大学召开,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与现实价值。江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汤水清研究员在致辞中回顾了江西人民为抗战胜利作出的巨大牺牲和重要贡献,他指出,江西抗战是全民族抗战光辉历程的生动缩影。江西省历史学会会长张艳国教授在致辞中强调,从全国整体与地方局部的角度推进抗战史研究仍大有可为,在江西,“一部庐山史就是半部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共产党的早期抗日主张、蒋介石庐山谈话、万家岭大捷等抗战史事备受关注。在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学术界以更扎实的史料、更开阔的视野、更创新的方法,深入阐释中国共产党何以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引领抗战走向胜利的中流砥柱。
  开幕式后,五位主旨发言人围绕“中国共产党与全民族抗战”这一核心议题,展开了深入而富有创见的学术探讨。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原所长、四川大学文科讲席教授汪朝光研究员以《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地位与作用》为题,以宏阔的历史视野和扎实的论据,全面系统地阐释了中国共产党何以是、为何能成为领导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南开大学李金铮教授以《中共抗日游击战与自然环境之关系》为题,从自然环境这一独特视角切入,深入分析了中国共产党如何顺势利用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地理环境,如地形、气候、天候、植被等,塑造了自身的战术选择与组织形式。他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创造性地利用复杂多样的自然条件,发展出地道战、青纱帐战、苇塘战等新战术,将华北的国土空间转化为自身打击侵略者的“无形堡垒”,体现了“人民战争”思想与地理环境的深度融合。除人和之外,中国共产党对战场天时、地利因素的利用,是其能够坚持长期抗战并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北京师范大学张皓教授以《从内战到抗战:中共关于民族革命战争的提出、发展和发动》为题,通过详实的文献分析,论证了中国共产党“民族革命战争”主张的提出、发展与发动,深刻阐释了中国共产党率先高举全民族抗战旗帜的政治远见。江西师范大学万振凡教授以《争夺全国抗战领导权:1931—1934年国共舆论战研究》为题,将目光投向“九一八”事变后至红军长征前这一时期,通过挖掘党内文件、宣言以及报刊报道等资料,详细剖析了面对日本侵华和蒋介石“安内攘外”的形势,中国共产党在宣传舆论阵地展开的“反蒋妥协、团结抗日”的舆论斗争,在道义和舆论上争取了民心,加强并巩固了对全国抗日的领导权。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吴晓荣研究员的报告《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抗日主张及行动看中共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立足江西,分三个阶段梳理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抗日主张和行动演进,从最早举起抗日旗帜并坚持正确方向、积极推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紧扣局势变化灵活作出正确决策等方面,系统论证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抗战正确战略的提出者和引领者。
  在评议环节,江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晓泉教授和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副院长石嘉教授,对五位专家的精彩报告作了深入点评。他们认为,各位专家的发言视野宏阔、立意深远、视角新颖,对中国共产党与全民族抗战的关系进行了富有学理的史实挖掘与意义阐释,以丰富的史料和精彩的分析,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所起的中流砥柱的作用。各位专家的主旨发言启发性强,对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民族抗战以及江西抗战具有重要价值与拓新意义。
  与会者一致认为,在艰苦卓绝的十四年抗战中,中国共产党以卓越的政治领导力、强大的组织动员力、灵活的战略战术和坚定的牺牲精神,成为支撑全民族抗战不屈脊梁的中流砥柱。江西作为苏区精神的发源地和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场,其抗战历史是这一伟大进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研究和宣传这段历史,对于传承红色基因、坚定历史自信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