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赵力副研究员在《世界历史》2025年第2期发表论文《北美对华西洋参贸易格局的演化和动因(1721—1911)》

作者: 来源: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时间:2025-08-20

  四川大学副研究员赵力在《世界历史》2025年第2期发表学术论文《北美对华西洋参贸易格局的演化和动因(1721—1911)》。

  文章指出,康熙末年北美对华西洋参贸易开始兴起。1721—1783年,法英两国先后垄断对华西洋参贸易,此阶段贸易以规模小、利润高为特色。美国独立后,凭借丰富的西洋参资源优势,采用薄利多销的策略迅速击败英国,获得对华西洋参贸易的垄断权,并且形成以走私为主的贸易模式。19世纪前期,美国对华西洋参贸易规模和价格一直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鸦片战争后,随着五口通商和税率调整,美国对华西洋参格局也逐渐发生变动。尤其是19世纪60年代后,中国市场需求迅速增加,西洋参贸易逐渐形成以香港作为来华西洋参总加工和中转中心,上海、汉口和广州等城市为国内区域市场的中转和消费中心的新格局。北美市场和中国市场的参价也一路高涨,供需矛盾愈发突出。美国商人采取竭泽而渔的采参方式,导致美国野外西洋参资源日益枯竭。通过民间努力和政府推动,美国开始大力发展西洋参人工栽培产业。20世纪初,美国对华西洋参贸易逐渐形成以种参为主、野参为辅的新出口模式。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