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台青年学者”在国际顶级刊物发表考古学重大研究成果

作者: 时间:2025-09-16

  编者按: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贺信精神,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造就一批符合新时代中国史学发展需要的德才兼备、学养扎实的青年史学人才,中国历史研究院设立“兰台青年学者计划”。作为中国历史研究院科研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兰台青年学者计划”支持工作在全国史学研究和教学机构科研一线的优秀史学青年人才,开展全局性、战略性、综合性、前瞻性问题研究,提高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产出具有影响力的高水平史学成果。
  2025年8月,中国历史研究院“兰台青年学者”、复旦大学分子考古实验室文少卿副教授团队在国际顶级刊物《细胞·基因组学》(Cell Genomics)上发表题为“The genomic history of East Asian Middle Neolithic millet- and rice-agricultural populations”的论文。该研究通过分析74个距今约6231—4650年前新石器时代中期黄河流域粟作农业和长江流域稻作农业人群的古基因组,首次揭示了东亚农业起源核心区域的人群遗传历史,主要观点包括:一、黄河与长江流域人群存在显著遗传分化,也存在双向基因流动,形成两地农业传播双向交流的“人口扩散模型”;二、黄河流域农业人群与仰韶文化向周边的扩张相一致,受与周边人群的互动影响存在明显遗传亚结构,其上游人群与高原人群相关,下游人群融入南方和本地狩猎采集者成分;三、验证汉藏同源,即青藏高原人群主要源于黄河流域中上游农业人群的扩张,黄河上游大地湾个体携带最早的高海拔适应基因EPAS1单倍型(约5800年前),这个单倍型与现代青藏高原人群的高原适应存在遗传关联;四、现代台湾南岛语人群与长江流域农业人群的遗传亲缘性高于与新石器时代晚期之前的中国东南人群的亲缘性,表明台湾原南岛语人群的起源可进一步追溯到长江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