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三项共识’、铸牢政治忠诚”主题征文|王帆:严守党纪的郭沫若

2025-08-10

郭沫若先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领军人物,著作等身,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丰硕成果。然而,他生前和身后都饱受非议。很多谣言的制造者和传播者并不真正了解他的信仰和忠诚。

“深化‘三项共识’、铸牢政治忠诚”主题征文|马静怡:清风傲骨——郭沫若的廉洁人生

2025-08-10

郭沫若是我国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杰出的作家、诗人和戏剧家,革命的思想家、政治家和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此外他还是翻译家、书法家,是集多种知识于一身的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巨匠。他的一生不仅以才华横溢的文学创作著称,更以高尚的品德和廉洁自律的作风赢得了后人的敬仰。特别是他在复杂多变的历史环境中,始终坚守信仰和追求,保持清正廉洁的高尚品质。

“深化‘三项共识’、铸牢政治忠诚”主题征文|赵懿:马灯照山河——林伯渠的公仆人生

2025-08-09

在国家博物馆的展柜里,一盏锈迹斑斑的马灯静静矗立。灯柄的磨痕里,藏着1934年长征路上的风雪;灯罩的烟熏中,映着一位老党员74年的清贫岁月。这盏灯的主人,是被毛泽东誉为“公认的正派人”的林伯渠。

“深化‘三项共识’、铸牢政治忠诚”主题征文|温河:从“不私其利”到“久久为功”——从毛泽民看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历史根脉

2025-08-0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以上率下、锲而不舍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党风政风焕然一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央八项规定“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直至真正化风成俗,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今年两会一结束,党中央在全党部署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这昭示着“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更是“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生动宣告。

“深化‘三项共识’、铸牢政治忠诚”主题征文|梁馨蕾:从延安作风到“中央八项规定”——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传承

2025-08-08

1940年6月1日,黄土高原的晚风裹挟着细碎的沙尘,吹拂着延安杨家岭的窑洞。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站在毛泽东居住的窑洞前,难以置信地望着眼前这位中国共产党“最高领袖”的住所。窑洞里只有一张比学生课桌稍大的木桌,十几把高矮不一的木椅,这些都是陕北农村常见的旧式家具。这与陈嘉庚在重庆见到的国民党高官的豪华官邸形成鲜明对比。当晚,毛泽东在窑洞前,露天备筵招待陈嘉庚。陈嘉庚在《南侨回忆录》中写道:“取一旧圆桌面置方桌上,已陈旧不光洁,乃用四张白纸遮盖以代桌巾,适风来被吹去即弃不用。”

“深化‘三项共识’、铸牢政治忠诚”主题征文|陈佳奇: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党风廉政建设的历史经验与启示

2025-08-08

毛泽东曾在中共中央党校所作的报告中指出:“陕甘宁边区的作用非常大,我说它是中国革命的一个枢纽,中国革命的起承转合点。”全面抗战爆发后,陕甘宁边区作为中共中央、中央军委驻在地,不仅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管理、对外交往等各领域取得显著成就,更成为党风廉政建设的模范根据地,是“全国最进步的地方”。抗战时期的陕甘宁边区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大力推行廉洁政治,弘扬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回溯其党风廉政建设的具体举措与历史经验,对于新时代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