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深入做好边疆治理各项工作 推动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

2024-12-10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9日下午就我国历史上的边疆治理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推进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要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党中央关于边疆治理各项决策部署,深入做好边疆治理各项工作,推动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

清代官修方略中的边疆治理思想

2025-05-14

边疆治理自古以来是中国政治生活的核心议题,尤其在清朝这一统一的多民族封建王朝中,其重要性更加凸显。清朝在统一战争或重要军事行动结束后,通常会设立方略馆,及时纂修史书,颂扬武功,总结治理经验和教训,即所谓的“方略”。根据姚继荣等学者的统计,清代官修的方略共计25部。这些方略大多与边疆用兵有关,内中誊录的皇帝诗文、谕旨,官员奏疏以及详细记录的战争起因、进展、战略与善后等方面的资料,阐发了边疆治理的实践和经验。官修方略是清朝边疆治理的重要载体,从多个方面展示了边疆治理思想。

深入研究边疆治理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2025-04-02

边疆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关键所在。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边疆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边远地带,而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支点、文明交融的重要窗口、区域合作的前沿阵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要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党中央关于边疆治理各项决策部署,深入做好边疆治理各项工作,推动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为此,应不断深化边疆治理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助力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引领新时代中国边疆学研究

2025-03-11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高度,将边疆治理置于国家治理全局中谋划,贯通边疆治理的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统筹边疆与内地、陆疆与海疆,深刻总结了边疆治理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提出了一系列重大论断,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对推进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边疆研究提出了明确要求,具有极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为边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国边疆学研究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在中国边疆治理历程中和中国边疆研究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边疆学人要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把研究方向、科研实践和学科建设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将学习贯彻讲话精神作为第一要务。

新时代中国边疆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意蕴、内涵与路径

2025-03-11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的宏大命题,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和必须遵循的原则,是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提出到2035年的远景目标为“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边疆是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面积广阔,资源丰富,边疆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是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边疆的空间生产与传统中国的国家建构——以先秦秦汉时期为中心的探讨

2025-03-11

自中华文明进入国家阶段之后,伴随着统治机构的设立与疆域意识的形成,边疆成为一个既有别于内地、又有别于域外的空间。姚大力先生认为:“中国的边疆概念,要到晚清方才逐渐成熟,是指在一个规模远大于华夏、又小于‘天下’的‘中国’与其四邻界分判然之后,才会因中国境内有别于府县所辖之华夏的‘边裔’与国界以外的‘边裔’之间的归属区别而突显出来。”基于这一理论分梳,边疆学研究的对象以晚清为界,分为传统国家时期与现代国家时期这两种类型。本文所讨论的对象,即为现代国家观念出现之前传统中国的边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