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引领新时代中国边疆学研究

作者: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边疆研究所 来源:《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24年第4期 时间:2025-03-11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高度,将边疆治理置于国家治理全局中谋划,贯通边疆治理的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统筹边疆与内地、陆疆与海疆,深刻总结了边疆治理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提出了一系列重大论断,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对推进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边疆研究提出了明确要求,具有极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为边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国边疆学研究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在中国边疆治理历程中和中国边疆研究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边疆学人要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把研究方向、科研实践和学科建设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将学习贯彻讲话精神作为第一要务。
  一、深入学习讲话精神,指引边疆研究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
  要融会贯通学。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足迹遍及边疆九省区,并多次前往沿海地区调研,为边疆发展把脉定向,擘画蓝图,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针对不同省区、不同问题做出了明确指示,是做好新时代边疆治理工作,统筹边疆发展与安全,加速实现边疆地区现代化的指针。本次讲话是对边疆治理的再部署、再动员,明确了边疆治理的主线、底线、目标、方向,是立意高远、思想深邃、内涵丰富的马克思主义文献。在学习过程中,我们既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边疆治理重要论述中为边疆地区谋发展,为边疆各民族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家国情怀,也要融会贯通,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边疆治理论述的逻辑意蕴、思想内涵、实践意义。
  要聚焦问题学。讲话既对边疆治理、边疆发展做出了战略部署,也对边疆研究的发展方向、目标导向提出了明确要求。从历代边疆治理中汲取智慧,总结新时代边疆治理的成就经验,分析边疆地区融入新发展格局、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全局的短板弱项,为推进边疆治理强化理论支撑,边疆学人责无旁贷。我们要强化问题意识,深化边疆治理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研究,切实做到聚焦问题学,奔着问题去,围绕边疆治理的战略性、前瞻性问题思考,对准影响边疆安全稳定发展的潜在性问题研究,将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创新边疆研究思路,丰富边疆研究内涵,构建中国自主的边疆学知识体系的根本遵循和方向指引。牢记学术戍边使命担当,树牢为边疆各族人民做学问的理想信念,深入边疆治理一线,掌握实情、结合实际、提出实招,把论文写在边疆大地上,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边疆实践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要带着责任学。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推进边疆治理,需要强化理论支撑。要加强边疆史和边疆治理相关的多学科研究,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边疆学知识体系。完成中国边疆学“三大体系”构建,打造具有中国特色、时代内涵的中国边疆学独立学科是几代边疆学人的夙愿,也是当代边疆学人的职责和使命。在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新征程上,边疆地区面临新形势、涌现新问题,对边疆学理论研究的深入、话语体系的提升提出了新要求,积累了新经验,为学科构建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天地。对此,边疆学人应知责于心,履责于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边疆实践中总结提炼新时代边疆研究的思想之源、理论之基,不断完善、发展理论体系、话语体系,开拓学科发展的新局面。同时,要将对边疆研究的学术热情转化为致力于学科构建的学术自觉,努力建构中国自主的边疆学知识体系,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要明确目标学。讲话强调,要打造一支政治立场坚定、理论修养和综合素质过硬的边疆治理研究队伍。这为边疆研究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立场坚定是根本前提,有什么样的立场,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方法、观点。理论修养和综合素质过硬是根本要求,边疆研究的政治性、政策性决定了我们必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面对错综复杂的周边形势、变化多样的国外边疆研究理论创设,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明辨是非,不犯方向性、原则性错误。我们要用讲话精神凝心铸魂,坚持中国的边疆理论应由中国学者从中国历史中总结提炼的原则,主动作为,破立并举,挖掘新史料,扩展新视野,提出标识性概念、创新性理论,深化边疆理论研究。我们要以讲话精神锤炼担当作为的政治品格和治学报国的学术情怀,做有思想、有风骨、有情怀的边疆学者,不断提高服务总书记、服务党中央的能力和水平。
  二、全面领会讲话对于边疆治理的战略部署,丰富边疆研究学术内涵
  全面领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边疆地区一个都不能少”的核心要义,深化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边疆地区一个都不能少。这不仅从理论层面回答了中国式现代化与边疆现代化之间的逻辑关系,而且也明确表明局部现代化不是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对此,要将边疆地区向内融合高质量发展与对外高水平开放的内在统一性作为重要研究内容,加强国家发展战略在边疆地区的深入实施,生产要素在边疆与内地以及边疆地区内部流动,边疆地区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潜能激发等方面的研究,为边疆地区更好发挥沿边、沿海优势,形成带动周边、辐射内外的全面开放格局贡献学术力量。
  全面领会“要坚持把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作为边疆民族地区工作的主线”的本质内涵,深化边疆民族问题研究。坚持把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作为边疆民族地区工作的主线,是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地解决民族问题的具体体现。要立足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着眼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构建边疆民族地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等领域研究,助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全面领会“要坚持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作为边疆治理的底线要求”的实践指向,深化边疆发展和安全研究。边疆安全事关国家安全,边疆治理必然要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作为根本底线。历史发展表明,边疆稳才能国家安,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周边和国际地缘政治形势波诡云谲,安全威胁复杂多变。我国边疆地区不仅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前沿阵地,也是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点,面临着巨大的内外压力和风险挑战。坚持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作为边疆治理的底线要求,是党中央研判内外形势的科学论断,也是实现边疆地区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我们要以实现统筹边疆地区发展和安全为旨归,加强完善我国边疆地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科技赋能提升我国戍边整体能力等问题研究,提出切实管用的观点方法,助力边疆安全、发展。
  三、深入贯彻落实讲话要求,推动中国边疆学“三大体系”建设
  中央政治局首次围绕边疆治理问题进行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建构中国自主的边疆学知识体系的目标要求,充分体现出总书记、党中央对边疆治理和边疆研究的高度重视。中国边疆学学科建设迎来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为推进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理论支撑为目标,在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方面主动作为,推动学科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
  以设置中国边疆学一级学科为着力点,推动中国边疆学学科体系建设。中国边疆学经历了千年积累、百年探索,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四十多年创新实践,形成三次研究高潮。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边疆治理,关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和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发表了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从而为中国边疆学学科建设打开了新的局面,今天中国边疆学已经日益成为一门显学。但是,与学科自身发展和社会需求不相适应的是,中国边疆学尚未纳入国家教育体系成为一级学科。对此,应将自上而下的擘画与自下而上的推动相结合。在学术界进一步加强理论思考的同时,国家层面积极推动,在“交叉学科”门类下设置中国边疆学一级学科,在硕士、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建设中单列中国边疆学学科,实现中国边疆学人才的专业化培养。
  以设立全国性学会为引领,推动中国边疆学学术体系建设。目前,边疆研究队伍较为分散,缺乏全国性组织协调机构,学术共同体建设亟待加强,对此,应加快成立中国边疆学会。以全国性学会为引领,整合国内各相关研究机构和学科平台的科研力量,实现协同攻关、融合创新;配合教育主管部门从全国层面统一规划学科发展目标,推动各会员单位组织实施,加快建设中国边疆学一级学科;通过专业委员会整合学术力量,加强后备人才培养,助力打造一支政治立场坚定、理论修养和综合素质过硬的边疆治理研究队伍;配合各科研机构推动学术平台建设;汇集中坚研究力量,加强边疆史和边疆治理相关的多学科研究,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边疆学知识体系;深化边疆治理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推出更多具有影响力、说服力的研究成果;开展边疆知识普及教育工作,为推进边疆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学术力量;推动边疆研究成果的社会转化,讲好新时代中国边疆治理故事;开展民间国际学术交流、合作,推动中国边疆研究的国际化发展。
  以为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学理支撑为牵引,推动中国边疆学话语体系建设。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从中国边疆发展的悠久历史和当代中国式现代化的边疆实践出发,加快构建中国自主的边疆学知识体系;要从多学科、多视角,深化边疆治理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逐步凝练、升华理论体系,不断发展、完善话语体系;要增加中国边疆学的学术窗口,畅通成果出版发表渠道,加大中国边疆研究专业学术期刊支持力度;应鼓励以多语种发表中国边疆研究论文,创办中国边疆研究英文学术期刊,向国际社会发出中国边疆研究的学术正声。
  新时代的边疆研究实践表明,边疆研究发展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守学科构建初心和学术戍边使命。时代的发展大势造就了边疆研究学术繁荣的良好形势,也必将成就中国边疆学从探索到规范、从自发到自觉的转变。站在中国边疆学构建新的历史起点上,边疆学人要更加奋发有为,把使命放在心中,把责任扛在肩上,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的边疆事业述学立论、建言献策,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