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中国 > 文史长廊
节庆、认同与动员: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国庆纪念研究(1949—1956)
作者:周游 来源:《社会科学论坛》2022年第4期 时间:2023-09-27

  国庆节是近代民族国家出现后为纪念新国家诞生而设立的纪念日,国庆节也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政治节日。国庆节纪念具有丰富的面相和重要的政治意义,如法国大革命后的革命纪念日、民国时期的“双十节”纪念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巩固新生政权、增强人民对新政权的认同和动员人民进行经济建设是当务之急。作为纪念新中国诞生的国庆节,也成为政府凝聚认同、表达政治诉求和进行民众动员的重要场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国庆节已有学者进行了探讨,但这些研究多是从政治学、新闻学角度考察国庆纪念的意义,对国庆纪念中人民群众对新中国的认同和民众动员问题讨论不足。基于此,本文拟以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国庆纪念为中心,考察新中国政府如何纪念国庆,如何通过国庆纪念来进行民众动员,在纪念中人民如何表达对新中国和新政权的认同,以揭示建国初期国庆纪念中的节庆、认同与政治问题。

  一、新国庆的确立和国庆纪念活动的实践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仪式的举行,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建立。新中国的建立,开启了中国独立自主的新时代,也意味着国家象征的重新确定。这是近代中国每次革命后改正朔置换国家象征的惯例。其中国庆日与新政权的建政记忆和政治合法性息息相关,重新确定国庆日也受到新中国政府的重视。根据近代世界各国国庆日确立之成例,国庆日通常是一个国家独立、宪法签署、元首诞辰或其他有重大意义的纪念日。如辛亥武昌一役,一举奠立民国,武昌起义的纪念日也被作为民国国庆日。“双十节”也是整个民国时期最重要的政治节日。

  对新中国的国庆日问题,1949年10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在和新华社记者的谈话中指出,十月十日是辛亥革命纪念日,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但它不再适合做新中国的国庆日。林伯渠指出,孙中山所领导的辛亥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篡夺,表明辛亥革命失败,国民革命成果又被蒋介石篡夺。因此,38年来的中华民国是违背全国人民和孙中山意志的。我们过去纪念十月十日,是要以此唤起全国人民,继承孙中山和其他革命先烈的遗志,推翻内外压迫,建立真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在这个奋斗目标已经实现,旧中国已经死亡,新中国已经诞生,所以应当有新的国庆日。当然,我们允许全国国民和华侨在十月十日开纪念会,但不应以此日作为国庆日来庆祝。林伯渠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应该规定新的国庆日,这将由中央人民政府在最近确定。林伯渠在谈话中,一方面指出武昌起义纪念日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民国时期以“双十节”为国庆日有其合理性。另一方面强调辛亥革命后建立的中华民国背离了中国人民和孙中山的意志,是被革命的对象。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建立,革命目标已经实现,“双十节”作为国庆日的正当性已经丧失,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庆日自然需要重新确立。

  10月9日,在全国政协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许广平委员代表请病假的马叙伦委员提议,请政府明定十月一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以代替十月十日的旧国庆日。此建议案得到全体委员一致通过后,决定送请中央人民政府采纳施行。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召开第四次会议,认为此建议符合历史实际和代表人民意志,决议予以采纳,决定“自1950年起,即以每年的十月一日,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伟大日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庆日”。至此,10月1日正式成为新中国国庆日,以铭记新中国建立这一重要时刻。

  新中国国庆日确定后,1950年10月1日成为新中国第一届国庆节。对国庆日的纪念活动,中共中央进行了精心的筹划和组织。阅兵是国庆纪念的主要活动之一,具有展示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稳固新政权、增强人民保家卫国信心和震慑敌对势力的功用。对国庆阅兵问题,中共中央在1950年9月8日发布的是年国庆纪念办法中,规定北京和各大行政区中心城市都应举行阅兵。10月1日上午11时,中央人民政府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阅兵。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了阅兵式。阅兵式由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代理参谋长聂荣臻任总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检阅三军和公安部队。朱总司令宣读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给全国武装部队和民兵的命令后,进行武装部队的分列式检阅,各兵种部队经主席台由东向西行进,共历时1小时20分。对此次阅兵的意义,如《光明日报》记者所言,展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无坚不摧,表明新中国的领土、领空和领海不容侵犯,并告诫美国政府中国人民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新中国首届国庆节除了在北京举行阅兵之外,各大行政区中心城市如上海、天津、南京、沈阳、武汉、广州、重庆、西安等地都举行了阅兵。由于建国初期特殊的内外环境,国庆阅兵具有稳定民心和震慑敌对势力的意义,因此这一时期首都北京每年国庆节都举行了阅兵,各大行政区中心是否阅兵则根据中央安排而定。如1952年国庆节,中共中央规定北京、上海、武汉、沈阳四地举行阅兵,其他城市不阅兵。

  示威游行是建国初期国庆纪念中一项重要活动,声势浩大的群众队伍和军队通过高举政治领袖肖像、高举和呼喊政治口号、展示各种模型等形式,表达中国人民的内心情感和政治诉求。1950年中央在发布的国庆纪念办法中,指出北京和各大行政区中心城市,各省会和其他重要城市举行群众示威游行,各地驻军参加。对示威游行群众所举肖像,规定除了孙中山、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肖像外,为照顾少数民族,在内蒙古可加乌兰夫像,在新疆可加包尔汉、赛福鼎像,为教育群众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在各大城市应加斯大林、金日成、胡志明等像。政治口号简短易记忆,是民众集会游行时表达内心情感和政治诉求的重要形式,1950年国庆节北京群众游行队伍高喊“毛主席万岁”“斯大林万岁”“解放台湾西藏”“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台湾朝鲜”“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等口号7。1952年国庆节,西安30多万人民举行游行,游行队伍把三年来和平建设的成就写在标语牌上,高呼“保卫祖国”“保卫和平”等口号。模型是国庆游行中展示特有意义表达诉求的常用道具。1954年国庆节,北京50万人举行盛大游行,游行队伍抬着苏联展览馆模型,象征中国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和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生产合作社社员抬着丰产图表模型,展示中国农业合作化的成就;工人和农民抬着巨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模型,进入天安门广场时,护卫队将宪法模型打开,“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八个大字出现在宪法模型上;等等。

  除了阅兵和示威游行之外,国庆纪念会是最为普遍的纪念形式。对纪念会的举办情况,1953年9月12日,中央在国庆纪念办法中规定,县以上中小城市都应举行纪念会,农村可根据情况以乡或村为单位举行适当范围的群众集会,但山区和灾区可不举行。可见纪念会在国庆纪念中的普遍性,从城市到农村,可以将全国人民调动起来。

  纪念会是纪念国庆的重要仪式,也是政府表达诉求和进行政治动员的重要场域。如1950年国庆节,东北旅大区各界人民举行纪念会,中共旅大区党委书记欧阳钦号召广大人民加紧生产建设,支援台湾解放和声援朝鲜人民解放斗争,粉碎美国发动侵略世界的阴谋。国庆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政治节日,为增进与友邦的交流和彰显友谊,国庆节前外交部门会邀请友邦代表来华观礼,友邦也会趁机派代表团进行国事访问和经贸交流。1954年9月29日,以赫鲁晓夫为首的苏联政府代表团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周年庆典,并进行国事访问。在访华期间,中苏两国举行了会谈,双方签订了多个宣言、苏联政府给中国政府提供5.2亿卢布长期贷款的协定,以及扩大援建中国工业方面的议定书。是年,北京各界国庆纪念会,除中国国家领导人、各阶层代表、各民族代表和外侨代表外,还有各国驻华使节、外交人员,包括苏联代表团团长赫鲁晓夫、朝鲜政府代表团团长金日成等11个国家代表团共同庆祝。其中赫鲁晓夫、金日成等社会主义国家领导人在发言中,高度肯定了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的成就,对中苏、中朝人民的友谊和合作的日益巩固表示祝贺。此次国庆纪念,如吴玉章所言,是中国同苏联和各人民民主国家伟大团结的标志。除了在国内共同庆祝国庆外,中国还会在各国驻华使馆召开纪念会,届时所在国家的政要也会应邀参会,在共庆中国国庆的同时展现两国邦谊。1952年10月1日晚,中国驻匈牙利大使馆举行国庆招待会,匈牙利劳动人民党书记拉克西、共和国主席团副主席纳吉等应邀出席,苏联和其他国家驻匈牙利使节也应邀出席,共计800多人。招待会充满了热烈友好的气氛,宾主频频为中、匈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干杯。

  新国庆的确立和国庆纪念的实践,为中国人民表达诉求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平台。政府通过国庆纪念活动将全体中国人民调动起来,在举国的欢庆和国家动员中,国庆纪念也是政府凝聚民心和进行国家整合的重要方式。

  二、国庆纪念中的认同表达

  国庆节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政治节日,承载着新国家建国的历史记忆。在国庆节,举国欢庆新国家的诞生,诠释国庆的意义和表达自身的诉求。作为国家象征的国庆节,表达认同是国庆纪念的主要功能之一。尤其在新中国建立初期,对新中国和新政权认同的呈现尤为重要,国庆纪念也为中国人民表达对新中国和新政权的认同提供了平台,使国庆纪念成为展示国家认同的重要场域。

  近代以来,在列强的侵略下,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使中国彻底摆脱了百年来受侵略的历史,中国人民的地位也得到了彻底改变。“翻身”就是对中国人民从受压迫、受剥削的情况下解放出来的一种比喻。因此,也有人将国庆节视为中国人民的“翻身节”。在国庆纪念中,中国人民纷纷对比新旧中国的差异,以“翻身”表达对新中国和新政权的认同。以工农阶层为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工农阶级的地位在新旧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1950年国庆节,中南区工人代表季冠清讲述自己在旧社会当学徒,受掌柜打骂脚踢,吃不饱,穿不暖,受尽屈辱。之后在共产党的帮助下逐渐觉悟,知道共产党是工人劳动群众的政党,工人可以掌握政权。新中国建立后,工人成为国家的主人翁,地位发生重大变化。河南省宝丰县农民举行国庆纪念会,一位贫农说新中国建立前反恶霸时,恶霸赔偿的东西也不敢要,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自己才放心,才有了靠山。自从1949年10月1日起,才真正有了老百姓当家的中央人民政府,领着大家土改和生产。华北区的农业模范张树义说自己过去以要饭为生,要不是毛泽东和共产党领导,就不会有穷人翻身的日子。从这些与自己切身利益、身份地位在新旧中国的对比中,工农阶层表达了对新中国的热爱和对新政权的拥护。

  在国庆纪念日,知识分子和各界精英也会被邀请撰写纪念文章,发表自己对新中国和新政权的观感。在纪念国庆的同时,他们也会诠释新国庆的意义和伟大。对纪念国庆的意义,黄炎培指出它标志着中国人民痛苦黑暗日子的结束,标志着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长期统治的结束,标志着中国人民历史的新纪元。陈劲先认为其意义在于中国人民“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国家”。

  国庆节是国家的象征,认同新国庆也是认同新中国的重要方式。邵力子指出新国庆确立前,没有一个真正值得庆祝的国庆日。武昌起义的纪念日“双十节”虽然作为民国国庆日,但辛亥革命根本是失败的,民国也徒有其名,统治者不为人民办事,只剥削人民,人民看不到国家的前途和希望。新中国的建立,“反帝反封反官僚资本”取得胜利,新国庆实至名归。邵力子表示新国庆的确定,从此中国有了一个真正普天同庆的日子,亿万斯年都要庆祝这一光辉的日子。马叙伦在1950年国庆节撰文表示,今天是中国人民有史以来“第一个真正自己的国庆日”。邵力子、马叙伦对新国庆的定位,表明了他们对新中国的肯定和认同。

  在知识分子的纪念中,对比新旧社会的差异,展现新中国的新气象,是他们认同新中国的重要方式。梁漱溟表示自己从1950年4月到北京开始,都在观察、体会和领略这种开国气象,所见所闻的许多新气象,使他体认到中华民族一种新生命的开始。梁漱溟说看到许多“死人”竟活了,之前他们如行尸走肉,混饭吃,油腔滑调,现在他们在各自岗位上正经干,起劲地干,相互鼓励着干,有组织地干。大家的心思都用在正经的地方。在工人就是技艺日进,创造发明层出不穷,在农民则是散漫了数千年,居然能组织得很好。“由死到活,起死回生”,这都归功于共产党的领导。梁漱溟从这些新气象中看到了中国的变化,他从这些“新鲜活气”中看到了中国的未来。

  各行业的精英也通过自己对新旧中国的观感,表达对新中国的认同和喜爱。农学家张景华回想新旧中国农业的巨大差距,指出旧中国农民长期在剥削和重重压迫下挣扎生活,学农的人大搞学派,勾心斗角,没有什么成绩。新中国建立后,农民分得了土地,生产热情普遍提高,到处涌现出生产模范和生产能手,村村成立互助组、生产委员会和技术委员会。“这是有史以来所未有的”。张景华表示新中国的伟大,有令人说不出的兴奋。林巧稚是著名的妇产科医生,1921年她怀着“不为良相,当为良医”的愿望考进北京协和医院,毕业留校后,为祖国服务的满腔热情很快被国民党的腐败所打消。新中国建立后,她从“协和”看到解放军纪律严明、高度的爱国精神,看到短时间内物价平稳、交通迅速恢复,到处都在建设,人民事业不断发展。从这些事实中,林巧稚看到人民政府与之前政府的不同,对人民政府也有了认同和接受。著名音乐家吕骥对比新中国建立前后音乐的状况,指出在国民党统治时期,音乐完全脱离了人民生活,一切与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社会主义以及与人民解放斗争有关的音乐都被视为非法,作者随时有被逮捕的可能。新中国建立后,从事音乐创作和研究工作受到法律保护,得到政府的鼓励和帮助。这绝不是国民党国民党统治时期所能梦想到的。这些行业精英从各自的角度看到新中国的变化和进步,这也是他们认同新中国和新政权的主要原因。

  新中国的建立,少数民族同胞也获得了解放。少数民族同胞在庆祝国庆的同时,纷纷表达对新中国和新政权的认同。如回民代表在1950年国庆祝词中表示,西北回民在历代专制皇帝和反动政府统治下受尽歧视和迫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共同纲领的制定,民族政策的颁布,我们从此变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人翁。云南西山区油乍地村的彝族人民在国庆节庆祝毛泽东领导彝族人民和全国人民翻身,对新中国实施的民族政策予以肯定,指出这些新政策和过去任何反动政府时代压迫少数民族、分裂民族团结的政策有着根本区别。信中指出新中国建立后,村民已在政治上翻了身,由于国民党过去的统治和“扫荡”,导致经济落后,这方面还要继续努力。少数民族领导人赛福鼎也指出,中国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建立,拯救了日益衰弱的各少数民族。从此,各少数民族不仅保持了自己的民族特色,享受了民族平等的权利,摆脱了反动统治者的残酷压榨,而且摆脱了生活上的痛苦,找到了建立自由平等新生活的道路。

  语言具有表达认同和创造认同的功用。在庆祝国家诞生的节庆日,中国各阶层人民从亲身体会出发,对比新旧中国的变化,陈述旧中国的苦难、国民党的腐败统治、新中国的种种新气象、新政权的诸种新政策,表达对新中国和新政权的认同。国庆纪念日也成为中国人民表达认同和进行国家整合的重要场域。

  三、国庆纪念中的民众动员

  国庆节是举国欢庆的纪念日,届时全国人民都以各种形式庆祝新中国诞生这一伟大时刻,表达对新中国的认同和热爱。国庆节的这种特质也成为中央凝聚民心、调动民力进行民众动员的重要场域。

  在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央制定的国庆纪念办法中,宣传新中国的成就、国家建设任务和进行民众动员是每年国庆节纪念的重点。1951年9月11日,中共中央在关于庆祝是年国庆节的办法中规定,国庆宣传要以庆祝土改、镇压反革命、工农业恢复的胜利,加强抗美援朝、巩固国防、反对英美对日单独媾和与武装日本的斗争为中心,各地应按照扩兵和土改为中心制定自己的宣传计划。在不能举行国庆示威游行的地方,应在以乡为单位的庆祝会上,进行发展生产、征粮、扩兵的政治动员。在第三届国庆纪念中,中共中央在纪念办法中规定要动员全国人民积极开展增产节约运动,迎接即将到来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动员全国人民继续加强抗美援朝工作,加强国防建设,以保卫国家建设和远东及世界和平。中央在1955年的国庆纪念办法中,在规定宣传动员完成“一五计划”的同时,还制定了国庆节纪念的动员口号,如“拥护第一个五年计划”“努力增产,厉行节约,为完成五年计划而奋斗”等。从以上中央对国庆纪念的规定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共中央对国庆纪念中民众动员功能的重视。

  在建国初期的国庆纪念中,全国上下以爱国捐献运动、生产竞赛、增产节约运动等形式进行民众动员,不断落实中央的国庆纪念动员号召,将其作为庆祝国庆的重要方式。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拉开了抗美援朝的序幕,此后中共中央展开大规模民众动员支援赴朝志愿军。国庆纪念日也成为动员民力为志愿军捐献物资的重要场域。1951年国庆节前,全国开展爱国捐献运动,作为迎接国庆的献礼。北京各机关、团体和各界人民开展捐献运动迎接国庆节,截至9月15日,认捐飞机大炮的款项已达1035亿元,实交献款357亿元,其中认捐的款项可购买战斗机69架。北京启元茶庄员工为了让“店员号”飞机早日起飞,支援志愿军早日打垮美帝国主义,决定提前半年完成捐献计划,作为对国庆的献礼。随着国庆节的临近,全国各地人民积极募捐飞机大炮现款欢迎国庆节的到来,上海老闸区工商界的光荣户打出“提前缴款,努力捐献飞机大炮支援前线是最光荣的!”的口号,其中店员捐献飞机大炮认捐20亿元,为迎接国庆,已完成50%。西安市工商界39个行业、8个市场展开爱国捐献缴款竞赛,决定捐献十架战斗机,国庆前完成捐献计划的80%。到9月29日晚,天津市各界共捐款800亿元,完成“九三”纪念大会上提出献机100架的半数。虽然为志愿军捐献物资平时也在进行,但是借国庆纪念之机,调动人民的爱国主义热情和国际主义精神,物资捐献形成了声势浩大的运动,在短时间内为抗美援朝募集了大量物资。

  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经济基础落后,物资匮乏,需要人民以极大的劳动热情投入社会主义建设之中。劳动竞赛是激发劳动者劳动热情和生产积极性的一种方式,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延安时期的生产运动。劳动竞赛也被用到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国庆纪念中,成为各行业积极生产为国庆献礼的重要庆祝方式。1950年国庆节,邵力子就观察到,全国广大工农和一切劳动人民,早已争先恐后地发起生产竞赛,以最好的劳动成果来迎接第一个国庆日。全国劳动模范赵占魁指出庆祝国庆节,工人阶级应该行动起来,以主人翁的态度,以高度的热情积极参加新中国的建设。根据各厂矿的具体情况,展开生产竞赛和创造新纪录运动,提高生产,加速新中国建设的胜利。石家庄机务段主任兼司机刘运海表示,要以无限的热情来庆祝和纪念第一个国庆节。对上级要求在庆祝国庆节约煤1200吨的任务,他表示保证完成此任务。该段全体职工还以5日不出责任事故作为国庆献礼。为纪念国庆节,各地的邮电职工普遍掀起生产竞赛热潮,提前或超额完成任务迎接第一个国庆节。北京电车公司由于各部门工作不同,提出各种竞赛内容,如提前四个月超额完成全年生产任务,建立成品规格和加强检修来提高质量,保证走好行车间隔,保持车内清洁,争取消灭人身事故等竞赛,为国庆献礼。武汉市总工会7月中旬就提出“开展生产竞赛,迎接国庆”的号召,8月份竞赛已在部分工厂展开,既济水电厂、鄂南水电厂以降低燃煤为竞赛目标,8月份既济水电厂、鄂南电厂燃煤率分别比7月份降低了0.6%和5.4%,全月无事故。为迎接新中国国庆进行的劳动竞赛,是在民族主义的情感下,动员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运动。以纪念国庆开展的劳动竞赛,体现了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极大热情。

  除了爱国捐献运动、劳动竞赛之外,增产节约运动也是新中国初期国庆纪念的一种民众动员方式。因国家经济发展和政治需要,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共中央曾多次发动增产节约运动。增产节约运动发端于抗美援朝时期,1952年11月29日,中财委向中央汇报《关于全国增产节约运动的报告》后,标志此次运动告一段落。1953年“一五”计划实施后,增产节约成为完成“一五”计划的重要措施。8月28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增加生产、增加收入、厉行节约、紧缩开支、平衡国家预算的紧急通知》,再次发起增产节约运动。9月12日,中共中央在制定是年国庆纪念办法中,将中央关于增加生产、增加收入、厉行节约、紧缩开支、平衡国家预算的紧急指示作为宣传动员的主要内容之一。这样,各地也将增产节约运动作为国庆纪念的重点。重庆市各界人民积极筹备庆祝国庆节,在全市掀起宣传高潮,动员全市工人、农民和其他各界人民积极参加增产节约的劳动竞赛。沈阳市庆祝国庆筹备委员会决定以动员各界人民努力增产节约为当年国庆宣传的中心,各文教部门和群众团体制定宣传计划,并展开广泛宣传。在增产节约运动的具体运行中,各行业表现积极踊跃,国营淮北盐场广大盐工,为迎接国庆热烈展开增产节约劳动竞赛,其中卢德铁小组到9月20日,已超额完成计划的133.19%。华中钢铁公司大冶钢厂炼铁车间展开增产节约竞赛,争取超额完成生产计划,作为向国庆的献礼。各地国营和地方国营厂矿职工热烈开展增产节约竞赛,迎接“一五”计划中第一个国庆节。京西矿务局到24日为止,超额生产2965吨煤,为国家增产3亿2900多万元财富。

  新中国建立初期国庆纪念中的民众动员,以国庆纪念为号召,通过发扬民众的爱国主义精神,以政治运动的形式,将平时动员的内容在国庆节扩大宣传,进一步激发民众的劳动热情,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这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重大活动进行民众动员的一个传统,也是国庆纪念日的一个重要功用。

  结语

  国庆节是一个国家的主要象征,是承载建国记忆的民族主义符号,也是举国欢庆的重要政治节日。国庆纪念日的此种特质使其成为国家整合、认同表达和民众动员的重要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巩固新生政权和进行经济建设成为政府的要务,此间的国庆纪念日也成为应对这些要务的方式之一。在国庆纪念日,政府举行盛大的阅兵、民众示威游行、纪念会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是政府和人民表达各种诉求的重要场域,也是政府进行国家整合的重要方式。全国人民在国家诞生的纪念日被调动起来,共同参与这一伟大的纪念活动,使他们被凝聚成一个整体。这样,国庆纪念日也是人民表达认同的重要场域,各阶层人民从自身的切身体会中,比较新旧中国的差异、新旧政府政策的异同,表达对新中国和新政权的认同和拥护。在举国欢庆的国庆纪念日,人民政府也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凝聚民心、调动民力的民众动员工作。为纪念国庆节,全国人民被调动起来,为国家安全和经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国庆纪念中不断形成生产建设和捐献物资的高潮。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国庆纪念日,不仅为此间凝聚国家认同、国家整合和民众动员发挥了重要功用,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此间节庆、认同与动员的重要视角。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暨中国思想史研究所)

  原文链接

上一条:玉米角色的历史转变
下一条:中秋节吃月饼习俗的起源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