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史学前沿 > 考古学
二里头遗址:展现中国早期文明独特发展道路
——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
作者:刘嘉仪 来源:洛阳日报 时间:2020-10-20

  参观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您会看到馆藏文物介绍中经常出现“二里头一期”“二里头二期”等字眼,这是因为考古学家根据陶器类型学研究,将二里头文化分成了四期。

  二里头文化第一期至第四期,分别代表了怎样的发展阶段?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接受本报记者专访,通过二里头文化分期讲述二里头的兴衰,带您看中国早期文明独特的发展道路。

  发展初期——大量周边人口迁入

  “最早生活在二里头的是仰韶文化晚期和随后的龙山文化早期的几个小聚落,它们仅沿古伊洛河北岸零星分布。龙山文化聚落废毁后又过了数百年,才有新的人群在此定居。”陈星灿介绍,这些新定居的人就是二里头人或者夏人,这是二里头文化的发展初期,被称为二里头文化一期。

  考古勘探与发掘结果显示,二里头文化一期的聚落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是伊洛地区最大的中心都邑。与之前只有零星几个小聚落相比,二里头文化一期出现如此快速的人口集中,似乎只能用周边地区人口向二里头迁徙来解释。

  在二里头文化一期遗址中,出土了许多权贵阶层使用的器物,也出土了不少用于农业和渔猎的石质、骨质等材质的工具,这说明当时存在许多手工业作坊。

  考古学家据此推测,二里头都邑是从一个具有许多手工业作坊的大型聚落发展起来的。

  “然而,由于二里头晚期遗存对二里头文化一期堆积的严重破坏,考古学家对二里头文化一期聚落的布局尚不清楚,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二里头的发展速度很快。”陈星灿解释。

  鼎盛时期——出现大型宫殿建筑群

  陈星灿介绍,二里头文化二期是二里头都邑的鼎盛时期,聚落面积在这一时期达到最大,有300万平方米。

  在二里头文化二期,二里头都邑的中心区域开始出现大型宫殿建筑群,形成一片宫殿区。宫殿区内部有纵横交错的道路、祭祀场所等。

  考古人员还在一处宫殿的院落内发现了两座含有丰富随葬品的高等级墓葬,有“华夏第一龙”之称的绿松石龙形器就是其中一座墓葬的随葬品。

  紧临宫殿区南部,考古人员发现了大型围垣设施,里面有青铜器作坊遗址、绿松石器作坊遗址,产品专供王室贵族,属于官营手工业作坊。

  此外,在二里头文化二期遗址,农具在出土的所有手工业制品中占比很高,这说明当时存在大量的农业活动,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需要。

  持续繁荣——青铜礼器成为统治阶层垄断资源

  陈星灿介绍,到了二里头文化三期,二里头都邑依然繁荣发展。从考古资料来看,厚重的文化堆积和数量剧增的灰坑、房址、墓葬和陶窑等说明这一时期人口密度进一步增加,手工业迅猛发展。

  在这一时期,二里头都邑有若干新的变化。比如,二里头宫殿区周围筑起了厚厚的高墙,将宫殿建筑群围成了一座宫城,这一布局昭示了更为严整的宫室制度的形成。在宫城内,一些老的宫殿建筑被废弃,两组带有明确中轴线规划的大型宫殿建筑群拔地而起。

  同时,青铜器作坊开始生产礼仪用器,主要是爵、斝(jiǎ)等酒礼器。这些器物是祭祀仪式中最重要的媒介,用以增强统治阶层的合法性。

  陈星灿说,这些变化说明,二里头宫殿区当时已成为特殊区域,专供一小部分统治阶层居住并从事某些特殊活动。这些统治阶层垄断了青铜礼器的生产与分配,用于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此外,与之前相比,二里头文化三期遗址发现的农具在手工业制品中的占比有所下降,说明当时的食物来源越来越依赖于贡赋和交换。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公布的资料统计,二里头文化三期遗址出土的箭镞数量达到377枚,约是二期遗址出土数量的10倍。这可能是二里头人为了获取金属和盐等物资,不断向外扩张时对武器需求增加的缘故。”陈星灿说。

  由盛转衰——考古资料与“商汤灭夏”事件高度吻合

  陈星灿说,在二里头文化四期的大部分时间里,二里头仍然保持着当时伊洛地区最大的中心都邑的地位。

  考古资料显示,所有建于二里头文化三期的宫殿建筑与宫城,绿松石器作坊、铸铜作坊及其外的围垣设施等都沿用到了二里头文化四期,而且这一时期还兴建了新的大型建筑物。出土于二里头文化四期墓葬中的青铜礼器在数量、种类和质量上都超过了以往。

  然而,到了二里头文化四期晚段,二里头都邑突然由盛转衰,直至被完全废弃。

  陈星灿介绍,考古资料显示,在二里头文化四期晚段,除了绿松石器作坊和青铜器作坊仍在使用,二里头都邑的大量建筑、设施遭到破坏,一些外部势力的物质遗存成组、大规模地出现二里头都邑中心区域,这说明二里头都邑在当时遭到了外部势力的入侵。

  近年,多位考古学家的研究成果显示,这场外部势力的入侵与文献中记载的“商汤灭夏”事件高度吻合,大体过程为:在二里头文化四期晚段,被认为是商部族的地处豫北冀南的下七垣文化势力逐渐强大,开始入侵二里头文化分布区。在入侵期间,下七垣文化势力与山东龙山文化势力、岳石文化势力联合并可能建立联军。

  这支联军在郑州一带受到了二里头文化势力的阻挡,并在附近建立了临时据点,整顿力量。此后,联军一一扫除了二里头文化势力外围的防御据点,并长驱直入进入偃师二里头都邑,导致二里头都城废弃、政权灭亡。之后,联军又回到位于郑州的临时据点,在此基础上正式建立了郑州商城,并在二里头夏都附近建立了监视夏遗民的偃师商城。

  从二里头兴衰 看中国早期文明

  “二里头遗址展现了中国早期文明独特的发展道路。”陈星灿说,在全球几大古代文明中,中国文明是独立形成且在数千年间连续发展的文明,其他数支文明在经历了各自的辉煌后,大都相继退出了历史舞台。

  中国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有何不同?陈星灿说,世界其他文明的某些特征,如城市、宫殿建筑、庙宇、冶金术、文字和制度化的社会分层等中国文明也同样具备,但若深入探究细节,就会发现其中的显著差异。

  “除地理环境等因素外,统治阶层对青铜礼器的痴迷是独特的中国早期文明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陈星灿说,青铜铸造技术,在其他文明中大多用于生产技术的革新,比如被制作成工具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但在中国,青铜铸造技术毫无例外地用于礼仪和军事等政治目的,而非用于农业生产。这种对青铜铸造技术的利用方式,有别于其他文明,更有利于传播统治者的价值观念,达到相关的政治目的。

  “正如《左传》所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从二里头遗址青铜酒器和青铜武器可以看出,中国文明形成的初期,这种强调政治仪式的传统就已经形成了。”陈星灿说,中国走向文明之路是一个长期、坎坷和复杂多样的过程,对二里头遗址的持续发掘,能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何以中国”。

(作者:刘嘉仪

上一条:从起源看中华文明的“三对特征”
下一条:推介中国考古学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