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史学前沿 > 考古学
望京楼遗址二里岗文化城址出土动物骨骼研究
作者:吴倩 来源:“社科院考古所中国考古网”微信公众号,原文刊载于《华夏考古》2022年第3期 时间:2022-08-18

  摘 要:望京楼遗址二里岗文化时期城址内出土了大量动物遗存,动物考古学研究显示,望京楼拥有成熟的家畜饲养业,猪的可鉴定标本数和最小个体数最多,其次为黄牛和绵羊,狗最少,野生动物在遗址先民的肉量来源占比很低。黄牛和绵羊在城市繁荣期的数量比例较高,数量随着城址的衰落而减少。猪的年龄结构和存活曲线显示遗址先民养猪的主要目的是获取肉食资源,绵羊的年龄结构和存活曲线则说明获取次级产品很可能是养羊的主要目的。这为探讨东亚地区早期青铜时代城市的家畜饲养业的发展提供了一项重要的研究案例。

  关键词:望京楼遗址;二里岗文化;动物考古学

  1 引言

  二里岗文化是继二里头文化之后在中原地区崛起的另一支早期青铜时代的考古学文化。考古学界认为二里岗文化代表商代早期的文化面貌,殷墟文化代表商代晚期文化面貌。晚商时期的都城和乡村遗址已经开展了较为细致的动物考古学研究,如殷墟孝民屯和郭家湾,关帝庙等遗址。但是,二里岗文化时期古代人类与动物资源、特别是与家养动物之间的关系仍不明确,目前郑州商城的动物考古研究报告还未发表。偃师商城宫城外出土了一些贝类、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遗存,目前也只有数量比例、测量数据和表面痕迹这类信息。

  郑州望京楼遗址是近年发现的二里岗文化时期的大型城址。通过研究城址出土的动物骨骼,包括鉴定动物种属、分析各种动物的数量、推算主要家养动物的死亡年龄,以及探讨古代人类开发利用家养动物的方式,有助于我们厘清商代早期城市居民对动物资源的获取和消费情况,为进一步分析二里头文化、二里岗文化和殷墟文化先民开发利用动物资源的历时性差异提供新的材料。

  2 遗址和背景

  望京楼遗址位于河南省新郑市新村镇望京楼水库东侧,海拔119米,地处豫西山地向豫东平原过渡地带,因遗址西南角一处名为望京楼的夯土台基而得名。2010至2011年,为配合“郑新快速通道”建设,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望京楼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现仰韶、二里头、二里岗、战国、唐宋及明清等时期的文化遗存,对二里头文化和二里岗文化时期的城址及相关遗迹进行了重点发掘。

  望京楼二里岗文化城址(下文简称城址)分外城和内城。城址东部分布较为密集的灰坑或窖穴,另有小型建筑(下文称房址)、水井、灰坑等生活遗迹,墓葬分布在居民区或城墙内外,未发现专门的墓葬区,多数为普通贵族和平民的遗存。共清理灰坑245座、房址10座、灰沟4条、水井1个及墓葬39座。

  城内遗存可分为四个时期,(表1)第一期相当于二里岗下层一期偏晚阶段,第二期相当于二里岗下层二期,第三期相当于二里岗上层一期,第四期相当于二里岗上层二期。望京楼二里岗文化城址始建年代与郑州商城相当,始建于第一期、发展于第二期、繁荣于第三期、废弃于第四期,学界一般认为该城址是二里岗文化时期的一处军事重镇,作用是拱卫郑州商城。城址废弃后,直到战国时期才又有人类活动。

......

原文链接

上一条:河南登封史前生业复杂化初论
下一条:《南北朝墓葬礼制研究》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