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运用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化学、地学、物理学等前沿学科的最新技术分析我国古代遗存,使中华文明探源有了坚实的科技分析依据,拓展了我们对中国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认知。要加强统筹规划和科学布局,坚持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密切考古学和历史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联合攻关,拓宽研究时空范围和覆盖领域,进一步回答好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基本图景、内在机制以及各区域文明演进路径等重大问题”,为新时代科技考古研究指明了方向。
2018~2019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海藏遗址发掘1000平方米,发现齐家文化时期墓葬12座、房址1座、灰坑13处。出土了大量的陶器、铜器、骨器、石器、玉器,大量玉料、边角料和各类加工工具,大量粟、黍、大麦、小麦等炭化植物遗存,猪、狗、山羊、绵羊、黄牛、马等动物骨骼遗存,为多学科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从大量的石璧、玉璧、璧芯等玉石器,带切割痕迹的玉石料,废弃的玉石坯料以及加工玉石器的磨石和切割工具等遗物判断,该遗址为一处齐家文化时期玉石器加工聚落遗址,保留了玉石器“生产链”上所有的遗物,包括玉石器、坯料、玉石料、边角料及生产过程中打制、切割、磨制工具等。
2020-2021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兰州大学、中山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合作开展了体质人类学、碳-14测年、动植物、古环境、骨骼碳氮同位素检测、土壤元素检测、铜器检测、玉石器鉴定检测、玉石器制作工艺复原等,为理解海藏遗址齐家文化玉石器制作先民的生业经济、生存环境、手工业生产研究奠定了科学基础。同时对理解聚落形态与社会结构、生业方式与生产技术、区域互动与文化交流、人群迁徙与族群融合等重大问题提供了重要实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