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文化是探索中国早期文明的关键节点,是中国考古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早在20世纪上半叶便有学者提出对夏文化的研究,以徐旭生先生偃师二里头遗址调查为肇始,考古学界开始了对夏文化的全面探索至今。近百年的长河中,发表的文章汗牛充栋,内容从探索夏文化的理论与方法到具体遗址的发掘实践,初步勾勒出早期中国文明的形态和夏文化的面貌。
笔者通过对涉及的夏文化考古文献进行搜集,初步分析夏文化领域文献特点,如年度发文数量、主要作者、发文类别、主要期刊、引用次数等,为相关科研人员与管理机构及时掌握夏文化研究态势提供数据参考。
文献数据搜集与方法
本文数据有两大来源,一类为《夏文化考古文献存目》,该书几乎囊括了从龙山晚期至二里头文化的所有文献目录,是一本关于夏文化文献最系统的工具书;另一来源是在知网高级检索条件下数据搜集,主要针对的是上述工具书不具备的相关文献被引用的数据及针对内容的主题词搜集。在具体统计时候,原则上只统计第一作者;部分期刊或者研究院所改名,其相关文章均归属于现名;对于外文译稿,仅统计原作者。
这里主要说明一下知网数据搜集。在中国知网高级检索条件下,以“夏文化”为主题、“考古”全文,均设置为“精确”,两者词组逻辑关系为“AND(且)”。在初步获取数据的基础上,人工剔除与“夏文化”无干系的文献,共获得709篇文献。数据截止日期为2022年1月26日。将在CNKI获取的文献数据进行导入Excel,被引量部分可视化分析。
结果与分析
夏文化研究的年度文献:经统计,与夏文化主题相关的文献为自1936年开始至2019年度分布如图1所示,共计2716篇。按照发文数量与年代,可划分五个阶段,文献数量随时间变化而呈上升趋势。在1977年以前,关于夏文化文献缓慢增长,趋势线表现较为平滑;1978年至1982年,合计5年时间,有显著提升,每年数量维持在20~29篇之间;1983年~1995年的13年期间,快速提升至30篇以上,多数年度超过40篇;1996年~2005年期间,10年期间,突破50篇以上,基本维持在70篇左右,1996年甚至达到99篇;2006年,突破百篇,使得2006年迄今为发文量最高的年份,为154篇,之后起伏颇为剧烈,最少的年度仅有47篇,最多的年度超过100篇。值得注意的是,最后一阶段的起伏有一定规律,2006年为最大峰值后,连续将年降低,而后的2009年突然增至115篇,随后4年处于整体下降趋势,次年2015年几乎翻倍,同样低谷、翻倍又在2017年、2018年出现。这一规律为某年度发文量创达到峰值后,连续3~5年下降,触底,然后再次猛然反弹,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为3~5年为一个周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