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要:新王国时期开始,古埃及墓葬文献中的部分内容出现在神庙的特定区域中,与浮雕上的画面与神庙的整体设计互相呼应,铭文的内容及相关的建筑及仪式融为一体,神庙与陵墓也在结构和功能上逐渐趋同。这些反映了古埃及人信仰体系的核心特点:太阳神与冥神的合一,这个特点在古王国时期就已出现,到托勒密时期达到极致。
关键词:埃及;神庙;“冥世之书”
古埃及是世界最早的墓葬文献的发源地,早在公元前3千纪的贵族墓中就有为墓主人雕像“开光”的咒文。第五王朝(公元前2494年—前2345年)出现的“金字塔铭文”(Pyramid Texts)、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055年—前1652年)的“棺文”(Coffin Texts)、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年—前1069年)的“亡灵书”(Book of the Dead)及帝王谷王室专用的“冥世之书”(Book of the Underworld),展现了一个源远流长的传统。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注意到,一些墓葬文献特别是“亡灵书”也出现在新王国及希腊罗马时期(公元前332年—公元395年)神庙的浮雕上,作为表现系列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阿斯曼(J. Assmann)认为这些出现在神庙中的“亡灵书”章节应该属于祭祀太阳神的仪式文献,范利芬(Alexandra Van Lieven)则直接提出神庙中这部分“亡灵书”最初本不是墓葬用的,后来纳入了墓葬文献体系,与本来就是墓葬用的咒语应该区分开来。因为上述两位学者已经对“亡灵书”在神庙中的使用进行了考证,本文侧重考证新王国时期王室专用的“冥世之书”在神庙中的分布情况,以期对古埃及人的来世信仰及习俗有更深入的理解。
一、古埃及墓葬文献的源流及演变
埃及学家把墓葬文献按照时间顺序分成4大类。最早的“金字塔铭文”出现于第五王朝最后一个国王乌纳斯(Unas,公元前2375年—公元前2345年)在萨卡拉(Saqqara)的金字塔里,共有228条经文,其内容是保佑死去的国王顺利到达来世并且复活。它们雕刻在金字塔内部的墓室及连接金字塔与祭庙的通道上,后来的金字塔铭文部分是抄写这些,部分是新增加的。抄写的过程中也有所改动。从1881年开始,先后在萨卡拉的5座金字塔中发现,它们分别是第五王朝最后一个国王乌纳斯、第六王朝(公元前2345年—前2181年)国王太提(Teti,公元前2345年—前2323年在位)、培比一世(PepyI,公元前2321年—前2287年在位)、美尔恩拉(Merenra,公元前2287年—前2278年在位)和培比二世(PepyII,公元前2278年—前2184年在位)的金字塔。20世纪20年代以来,在培比二世3位王妃以及第八王朝(公元前2181年—前2160年)国王伊比(Ibi,公元前2165年—前2160年在位)的金字塔中又发现了另外一些铭文。目前已经出版的共有759条。古王国之后,“金字塔铭文”出现在非王室的墓葬中,一直使用到罗马统治时期(公元前30年—公元395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