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修水县黄庭坚纪念馆藏有1973年出土黄庭坚撰并书《宋故朝奉郎知洺州军州兼管内劝农事上骑都尉借紫王君墓志铭》。虽然这块碑刻作为海内外为数不多黄庭坚墨迹而流传甚广,但是对于墓志铭主人王纯中我们却缺乏足够的了解,甚至不知其为秦桧的外祖父,可谓宋史研究的一大缺憾。这块墓志碑文记载了南宋权相秦桧母族豫章王氏很多信息,可谓弥足珍贵。笔者在修水县黄庭坚纪念馆黄本修馆长的帮助下,得见原碑拓片,对碑文重新做了整理,并以此为基本材料,探论南宋权相秦桧的母系家族。我们先把王纯中墓志全文录于下:
宋故朝奉郎知洺州军州兼管内劝农事上骑都尉借紫王君墓志铭
君讳纯中,字文叔,豫章艾城人。曾大父仲简;大父士夫,赠光禄少卿;父固,都官郎中,赠中大夫。君在少年书生中有声,登皇祐五年进士第。调杭州司户参军,迁鼎州桃源令。于格当迁,以忧去。除丧,昆弟四人来集吏部铨,乡老以为荣。是岁京师疾疫,二兄客死,君遂郁郁无仕进意,消摇林丘者七年,亲友强之乃起。调唐州录事参军,改著作佐郎,知澧州石门县,移虔州瑞金县。改秘书丞,换奉议郎,通判泗州。迁承议郎,恩加朝奉郎,知洺州。元祐元年闰月丙午,终于官所,得年六十有一。君寡言而力行,守约而汎爱,自行束修,白首不倦。年十四,太夫人捐馆舍,父兄官学在外,君身济大事,持丧甚有礼意。居家从仕,无日不读书赋诗,自始学讫于牖下,为日录凡四十有八年。游居欢悲,闻善见不贤,所自琢磨,无不疏记,读其书,可知其人有常度也。令桃源时尚少,已号为能吏。唐州守吏事,米盐一切,为小治办,以家人细故,任僚属作耳目,并诿君;已而荐其僚,君独不与。君初不听,后不悔,亦不为人道之。石门故有铁赋,以给船官,船官罢而民输赋如故;铁冶涸,民取铁它州,以供赋,价数倍。君请以田宅代铁赋,州上之,汔得请,民甚德君。瑞金前数令以罪去,君至则钩取奸黠主名,痛绳治之,讼为之衰。淮水溢泗州城守,君徒步风雨中,调护工役,弥月水以不灾,有诏褒谕。洺州河决后,民在丘陵,官寺府库,穷于水火。君调用财力,不疾不徐,劳民劝功,公私以济。及君丧行,倾城出祖祭,哭者皆失声。所谓古之遗爱,不近是耶。君两娶余氏,兄弟也,初室曰旌德县君,继室曰仁和县君。
七男二女:㔻,先卒;阜,郊社斋郎;申,举进士;本,南雄州保昌县主簿;举,率,肇,尚小。二婿曰玉山令秦敏学,崇阳尉徐禋。阜等以元祐二年十有二月甲申,葬君于高大父之域。以外兄余彦明状来乞铭。文叔于庭坚,丈人行也,其敢不铭?铭曰:呜呼文叔,好德若不足,以自金玉。不上交以福,媚于茕独。濡之嘘之,汔民有谷。为民父师,子弟率育。俾而寿而康,奈何不淑!在今其子孙,敬忌尔德。非此其身,尚膺百禄。
我们从王纯中墓志铭“二婿曰玉山令秦敏学,崇阳尉徐禋”,秦桧父秦敏学恰好任职玉山令,可知王纯中为秦桧的父亲秦敏学的岳父。我们证之以王明清《挥麈录》:
王鈇,字承可,会之舅氏王本观复之子,会之心欲用之,荐于上,谓有史才,名适与先人偏旁相似。上忽问云:“岂非修兵制者乎?”会之即应之云:“是也。”诏再除枢属。徐献之琛,亦王氏甥,与会之为中表,而师川之族弟。会之知高宗眷念师川不替,一日奏事,启上云:“徐俯身后伶俜可怜,有弟琛,能承兄之业,愿陛下录用之。”上从其请。其后承可、献之,皆为贰卿。会之并缘罔上,率皆类此。
我们从王明清这条记载来看,王是王纯中的亲孙,是秦桧舅氏王本的儿子,王本在王纯中墓志铭中记为“本,南雄州保昌县主簿”,可见王纯中确实为秦桧的外祖父。
王纯中,《宋史》无传,豫章分宁人(今修水),从墓志铭可知其为仁宗皇祐五年(1035)郑獬榜进士,万历《南昌府志》也记其为皇祐五年进士。王纯中先辈家系为:
王仲简—王士夫—王固(伯冲)—王纯中
从黄庭坚撰写的王纯中墓志铭家系来看,王纯中祖辈并非官僚世家,而是分宁当地普通士族。道光《义宁州志》记王固为天圣二年(1024)宋郊榜进士。王纯中少有才名,皇祐五年进士及第后,调任杭州司户参军,迁鼎州桃源令,因为丁忧的关系而不得升迁,其后兄弟四人去吏部铨选,但是开封出现瘟疫,他的两个兄长客死他乡,他因此郁闷不乐,不为官七年。其后“调唐州录事参军,改著作佐郎,知澧州石门县,移虔州瑞金县。改秘书丞,换奉议郎,通判泗州。迁承议郎,恩加朝奉郎,知洺州。元祐元年闰月丙午,终于官所,得年六十有一”,可见王纯中生卒年为1025~1086年。据墓志铭介绍,王纯中是一个尽心为官的人,“号为能吏”,但凡重要事情都亲力亲为,并且处理妥当,得到宋廷与当地百姓的赞誉。王纯中两娶分宁余氏,初室封赠旌德县君,继室封赠仁和县君。
关于王纯中的其他资料不多,《续资治通鉴长编》有一条记载,淮南东路提点刑狱范镗言:“见权领扬州,高丽使经过,臣官轻服微,已牒权转运副使李琮权州。”通判泗州、奉议郎、权发遣州事王纯中亦言:“今与高丽使相见,许与不许依知州服紫。”诏范镗借朝奉大夫,赐金紫;王纯中借金紫。这是王纯中在泗州为官任上的记载,谈到了王纯中作为地方官接待高丽使节穿衣的礼仪。张舜民在泗州也见过王纯中,他有记:“丙申,见发运副使蒋之奇、知州朝奉刘士彦、通判奉议王纯中。午间,蒋之奇与通判见候。申后,大圣见塔上,始见香烟如雾,笼闭四周。少顷,有物如拳许在相轮上,或坐或作,往来周旋不止,每至东南角上伫立,至暮不灭。又自塔下烟雾,如甑气上腾,少闲雨作。”
黄庭坚为王纯中撰墓志铭,称呼其为“丈人”,可见关系不一般。王纯中儿子王申为感谢黄庭坚撰王纯中墓志铭,送其父铜雀台瓦做的砚台。也有第二种说法是王纯中本人赠送的。
铜雀台砚铭
惟曹氏西陵之陶瓦,堙伏千龄。深渊而出,逢世清明。当其贮歌舞、蔽风雨,初不期为翰墨主。呜呼,不有君子,长与甓为伍。
(分宁王文叔为洛川守,得此于千仞之渊,举以畀予。予申以为砚,双井黄庭坚铭)
《全宋文》编者考察嘉靖本黄庭坚文集,发现跋文不同:“嘉靖本此跋文字不同,今录于下:艾城王文叔得此于深川之上,予铭文叔之墓,启文叔之子申以为砚而归予。双井黄□志。”
这里出现一块铜雀台砚铭赠送,不管是否王氏本人亲赠,都可见黄庭坚与王氏家族及王纯中交情匪浅。绍圣元年(1094),苏轼也为这块铜雀台砚铭赋歌。
黄鲁直铜雀砚铭
漳滨之埴,陶氏我厄。受成不化,以与真隔。
人亡台废,得反天宅。遇发丘陇,复为麟获。
累然黄子,玄岂尚白。天实命我,使与其迹。
当时苏轼被贬海南省,黄庭坚离家赴任地方官,二人在鄱阳湖畔相遇。黄庭坚请苏轼为铜雀台砚铭歌,苏轼为之亲刻于其上,可见这块铜雀台砚铭在黄庭坚心目中的地位,也体现了王纯中赠礼的分量。
王纯中墓志云:“七男二女:,先卒;阜,郊社斋郎;申,举进士;本,南雄州保昌县主簿;举,率,肇,尚小。二婿曰玉山令秦敏学,崇阳尉徐禋。”墓志铭写成于元祐二年(1087)。
王申,字良翰,遍查历代修水地方志,未见进士记录。同治《南昌府志》列其入《方伎传》。王申与黄庭坚交好,黄庭坚为其作《王良翰行庵铭》:
翦棕作庵,驾以人肩。利用行远,琴几后前。
衲子师之,行坐俱禅。涉江东西,浸湖南北。
视之庵也,行远有足。器成便人,用之日新。
创物之智,艾王君申。
所谓“行庵”,即移动的木头小室,这是王申自己创造的雅室,特地请黄庭坚作铭。后世以王申擅发明而列其入《方伎传》。黄庭坚向王申赠送过书法。黄庭坚写道:因一夜草得《黄庭》,殊有意思。近为王良翰携去。王申也为黄庭坚描摹过唐人韩幹及阎立本的骏马图二十轴。由此可见两人关系非常亲近。
王本,字观复,元丰八年(1085)进士,南雄州保昌县主簿,迁歙州祁门令调磁州录事,改为袁州司户参军,改宣德郎为秀州海盐县知县通判,因为政绩显著,提举荆湖南路,改任京畿,又迁朝议大夫,后为秘阁修撰、集英殿修撰,后知洪州,宣和五年累官知扬州。受到徽宗赏识,改提点京畿刑狱公事,徽猷阁待制,真定路安抚使,(?)二年提举南京鸿庆宫。王本的传记仅见于嘉靖《宁州志》,并未说明王本任官年限,又说其生年六十三,又言其死于二年,但是宣和元年(1119)京畿转运使王本仍有上奏。靖康元年(1126)为尚书右丞、资政殿大学士、新知荆南府詹度提举南京鸿庆宫,可见王本提举鸿庆宫必为宣和二年,则王本生卒年为1057~1120年。
王本与黄庭坚亦交好,黄庭坚称:“王观复、欧阳元老、高子勉三君子者,虽事业不同,要皆知为已之学,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者也。他日声名烜赫,而所为不录录,然余言可信矣。”王本在哲宗、徽宗朝颇有文名,其文名见于唐庚《送王观复序》:
绍圣丙子岁,予官益昌,始从吾友王观复游。方是时,其文已如击石拊石,诚非世俗之乐,独音节未和尔。其后四年,相会于南隆,复得其文。读之遂觉雍容调畅,取意论事,益有条绪。庶几乎八音克谐,无相夺伦者。予方耸然异之,求其说而未得。或者便谓涪翁在黔中,观复以诗书相切磨。涪翁奇之,相与反复论难,因书柳子厚效渊明古体诗十数解示之,俾知昔人文章低昂疏密之节。疑其有得于此,是未必。然吾视观复比来日益就道,盖更事愈多,见善愈明。少年锐气扫灭殆尽;收敛反约,渐有归宿,宜其见于文字者如此。吾何以知其然也?人之精神何与于琴,而几动于心则声应于指,自然冥合,有不可诘者,而况于文乎?文主于气,气熟而文和。此理之决然,无足怪者。盖涪翁所告者法也,余所论者理也。告之以法,而观复又日进于理。今其归也,自言从苏子于湘南,过涪翁于宜城,又将尽得其所谓法者,则观复之于文,岂特如是而已耶?观复其勉之哉!
据黄鹏编著《唐庚集编年校注》考证,此文作于崇宁元年(1102)。从唐庚的叙述来看,王本为文语句雍容调畅、有条有理,而且经常与师友反复推敲。黄庭坚很赞赏这种文法,称赞他为文“文主于气,气熟而文和”。可见王本不但有吏治的才干,步步高升,文学修养也非常高,这让他在徽宗时期成为朝野内外瞩目的官僚。
王鈇(?~1149),字承可,王本之子,号亦乐居士,提举浙东茶盐,官至户部侍郎,绍兴十七年(1147)知广州,十九年卒于官,有《亦乐居士集》。王为南宋初年推行经界法的关键人物,也是秦桧系财政官僚的代表。《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通直郎王为枢密院编修官,南昌人,父本仕至显谟阁侍制,秦桧舅也。通判邵州为帅臣程昌寓劾,桧遂荐用之。”因为受到秦桧重用以及姓王的关系,经常被误认为是秦桧妻王氏的亲戚,他实际上是秦桧的中表兄弟。寺地遵也以为徐琛、王是秦桧妻王氏的表亲。据王质《题〈王承可文集〉后》:
秦会之轻天下,以为无人,时无豪杰,纵使至此。方靖康士大夫垂头摇尾时,会之精神勃发,敢与强邻悍敌抗争是非。绍兴讲和,无贤不肖皆以为不可,会之独保无后患。虽其变在二十年之后,而当时料者率不验。卧虎三邮,举国洒淅,莫敢有撩头编须者,会之单力攻坚,立挫其锋。罄天下而屈于会之,则养成其威,乌可以胜言哉!惟公以辈行钧敌相视,而会之亦敬惮公,然见厚而心不亲,辞甘而实不应,以故多外而少内,暂近而终远。则凡会之所昵而亲之者,世固不以为然,而会之所疏而却之者,自可知其人也。
王质虽然称赞秦桧,不过也承认他是一个霸道的人,只有王在秦桧面前还保持体态,而秦桧终生敬惮,于是这表兄弟见厚而心不亲,不过秦桧依然把其在绍兴时期的重要政策如经界法交给王推进施行,足以证明秦桧依然倚重王。王也保持了家族豫章分宁王氏文学的传统,张元幹称其文学传接欧阳修、苏轼等人的文脉。
秦桧的姨夫徐禋则是北宋豪杰战殁于永乐城之战徐禧的从弟,政和三年(1113)五月赐同上舍出身,此前赐进士出身,曾任仓部员外郎而提举东南九路阬冶,官至监察御史。徐氏家族也是豫章分宁地方的世家大族。特别是徐禧,得到宋神宗的高度赞誉。秦桧在其后也不断提携自己的表亲徐琛,使之历任要职,成为南宋初年显赫的地方官僚。
从秦桧母族豫章王氏的家族来看,这是一个典型的科举世家,而且在地方上颇有文名,特别是王本作为能吏与文学在徽宗朝的崛起,对于秦桧日后的帮助不谓不大,以往把秦桧身边的王氏官僚都当作他妻族王珪一脉的后裔,这无疑是不正确的。秦桧与江西地方特别是分宁县深厚的关系,无疑使其得到江西官僚的大力支持,而且宋高宗喜爱黄庭坚集,而黄庭坚与秦桧家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为宋高宗重用秦桧助力不少。李心传引用朱胜非说:“黄氏亲族,以至外姻,或迁官或白身命官殆无遗余,皆云以庭坚之故也。”可见虽然黄庭坚生前没有进入中枢,但是凭借南宋初期宋高宗对其的特殊喜爱,他成为他的亲族以及外姻入仕的重要助力。秦桧早年无疑以其母族与黄庭坚的特殊关系或多或少得到了帮助。可以说秦桧的母族与父族、妻族都为其日后在南宋成为权相打下了坚实的官僚系统与地方影响力的基础,这些都是以往所忽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