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史学前沿 > 中国史
南京后头山唐墓出土釉陶俑群初探——兼论毛氏家族墓的性质
作者:林泽洋、陈大海 来源:“社科院考古所中国考古网”微信公众号,原文刊载于《文物》2022年第2期 时间:2022-08-31

  摘 要:2016年,南京市考古研究所在南京市雨花台区铁心桥街道后头山清理了三座唐代毛氏家族墓,墓内均随葬成套的釉陶俑及各类模型明器,为本次发掘的重要收获。俑群种类主要包括四类,即镇墓类俑、仪仗类俑、侍役类俑和动物及模型明器,均以白色瓷土为胎,胎质疏松,外施铅釉,釉色偏青黄。对比发现,这批俑群的形制、组合、制作工艺均与洛阳地区出土的同类器高度相似。后头山唐墓的形制与随葬釉陶俑群带有典型的两京地区的特征,与江南初唐墓葬明显不同,其出现或反映出初唐南京毛氏家族意图借助丧葬活动向政治中心靠拢的意愿。

  2016年,南京市考古研究所为配合基本建设,对南京市雨花台区铁心桥街道后头山进行了全面勘探,共发现墓葬等遗迹28处,其中在后头山南坡发现了一处唐代毛氏家族墓地。墓地清理出三座单室砖墓(编号M10~M12),墓内均随葬有成套的釉陶俑及各类模型明器,为本次考古发掘的重要收获。以往这类器物常见于初唐两京地区,在江南地区极为罕见。这三座唐墓出土的釉陶俑群种类齐全、形制统一,在南京地区尚属首次发现,对研究初唐的随葬器物、丧葬制度及南北方的物质交流具有重要价值。本文拟对南京后头山毛氏家族墓出土的釉陶俑群进行初步探讨。

  一 后头山唐墓釉陶俑群的种类及制作工艺

  后头山M10~M12均遭不同程度的盗扰,随葬器物保存状况欠佳,釉陶俑出土时大多已碎裂,位置亦多受到扰动。M10墓室铺砖大面积被毁坏,墓中随葬的釉陶俑群与墓室残砖混杂,堆积于甬道内,原始位置已无从知晓。M10甬道堆积的最下方是一合石灰岩墓志,保存状况不佳,志文只字不存。M11、M12随葬的釉陶俑群分布于墓室东部,其位置均发生不同程度的位移。M11随葬的釉陶镇墓俑分置于甬道口两侧,其位置应未受到扰动,这种做法与同时期的北方唐墓较一致。

......

原文链接

上一条:汉唐时期的玉门关与东迁
下一条:范本、范式、范例:第三个历史决议对新中国史研究的方法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