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珍宝服饰”(rin chen rgyan cha)是西藏甘丹颇章地方政权时期在布达拉宫等地举行新年庆典时相关人员所穿礼仪服饰的统称。按照文献记载,该类服饰是根据西藏早期宫廷服饰穿戴习俗,于17世纪由甘丹颇章第三任第巴·洛桑图多(sa skyong blo bzang mthu stobs)主持,制定后成为西藏甘丹颇章地方政府的宫廷礼仪范式,并一直展演到20世纪50年代末。目前,布达拉宫藏有较为完整的珍宝服饰相关文物,可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实物资料。本文从珍宝服饰的历史变迁和服饰的习俗内容等方面加以阐述,尝试揭示珍宝服饰背后的文化内涵,亦为该类文物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珍宝服饰作为原西藏地方重要的宫廷礼仪用品之一,民主改革以前,每当藏历新年等重要节庆之时,专门在布达拉宫东大殿内举行相关活动时为展演所用。17世纪以来,展演所用珍宝服饰一直保存在布达拉宫的库房内〔图一,图二〕。

一 珍宝服饰习俗之由来
17世纪,根据口传和部分历史人物的回忆,制定了珍宝服饰穿戴习俗。近代国外学者也认为这就是西藏古代的穿戴习俗〔图三,图四〕,并断定这类服饰具有7-9世纪吐蕃宫廷风格,是吐蕃王朝时期的配饰传统的延续。直至今日,当年接触过珍宝服饰的老人们也认为其源自“吐蕃时期各藩属部落首领之装扮”。可见,把珍宝服饰习俗之渊源追溯至吐蕃时期,体现了人们希望建构这一习俗的古朴性和权威性的心态。据文献记载和现代考古发掘资料,吐蕃时期确实有穿戴黄金首饰之俗,但与17世纪形成的这一规范化宫廷礼俗的服饰之间有无实际关联尚难以确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