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史学前沿 > 中国史
吐谷浑人缘何成为嚈哒人的翻译
作者:朱建军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时间:2024-07-18

  4世纪中后期,嚈哒人西迁到达索格底亚那,占领吐火罗斯坦,并以撒马尔罕、巴尔赫等为贸易中心。此后,嚈哒人一度几乎完全控制了丝绸之路的亚洲部分,沿途诸国受其役使。但是,实力如此强大的嚈哒人为什么在丝绸之路的贸易往来和外交遣使中“其言语待河南人译然后通”呢?能够翻译嚈哒语的“河南人”又是何许人呢?

  “河南人”实属吐谷浑

  《梁书·河南传》载:“河南王者,其先出自鲜卑慕容氏。”据此可知,“河南人”其实就是慕容鲜卑的一支,即4世纪初西徙至甘肃、青海的“吐谷浑”。因为吐谷浑鼎盛时期控制的地区主要在黄河以南,故史称“河南国”,吐谷浑的11位首领先后被中原及其他政权封为“河南王”。“河南”或“河南国”之名,只是南朝齐、梁等政权对吐谷浑国的称呼。

  那么被冠以“河南人”的吐谷浑为何能翻译远在中亚的嚈哒人的语言呢?吐谷浑是我国古代西北民族之一,原是从辽东慕容鲜卑分离出来的一支。西晋永嘉末(313年左右),这支鲜卑从阴山南下,经陇山到今甘肃临夏西北,此后又向南、向西发展,统治了今甘南、四川西北和青海等地的氐、羌等族。

  至吐谷浑之孙叶延在位时(329—351),建立政权,以祖父吐谷浑之名作姓氏,亦为国号和部族名。其最盛时的疆域范围为东起今甘肃南部、四川西北,南抵今青海南部,西到今新疆若羌、且末,北隔祁连山与河西走廊相接。

  吐谷浑政权从叶延时起,到唐龙朔三年(663)为吐蕃所灭为止,前后共存在300多年。此后,吐谷浑人散居在今青海、甘肃的河西、新疆东部以及今宁夏、内蒙古、陕西北部、山西、河北北部等地。

  吐谷浑由辽东到达西北地区,在不断迁徙壮大的过程中与所经地区诸民族交流融合,以慕容鲜卑为统治阶层的吐谷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与羌、氐、汉、匈奴、西域胡、高车等一些不同族属的氏族、部落逐渐融合,最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以“吐谷浑”为其族名。从历史上看,吐谷浑统治的地区一直是羌族聚居的地方,吐谷浑统治的主要是羌、氐等民族。

  乙弗鲜卑与吐谷浑的关系

  虽然在吐谷浑的民族构成中羌族占据多数,但不能忽略的是,其统治阶层还是以慕容鲜卑为主的鲜卑族。尤其是同在西北建立政权的秃发部、乞伏部等鲜卑部落与吐谷浑关系密切。对这些鲜卑部落,史书也有明确记载,《魏书·官氏志》载:“乙弗氏,后改为乙氏。”乙氏为拓跋氏“内入诸姓”之一。由此可知,乙弗为拓跋鲜卑的一支。《魏书·吐谷浑传》载:“吐谷浑北有乙弗勿敌国,俗风与吐谷浑同,不识五谷,唯食鱼及苏子。”

  余太山认为这里吐谷浑之北的乙弗敌国,就是南凉秃发部所征伐的乙弗部。“乙弗”乃“乙弗敌”之省称。周伟洲也认为“乙弗勿敌国”,又称“乙弗部”,居青海湖一带。十六国时,乙弗部曾为南凉秃发氏属部,后又为西秦所征服。南凉、西秦、北凉亡后,为吐谷浑所并。

  余太山认为,“乞扶”“乞伏”“乞佛”或“如弗”无疑均可视为“乙弗”之异译。这就是说,乙弗鲜卑与乞伏鲜卑可能是同一血脉延续下来的,其共同的祖先就是拓跋鲜卑。虽然“本是同根生”,可是在利益和领土面前亲兄弟“相煎”也在所难免。

  《晋书》卷125《乞伏炽磐载记》载:“至是,乙弗鲜卑乌地延率户二万降于炽磐,署为建义将军。地延寻死,弟他子立,以子轲兰质于西平。他子从弟提孤等率户五千以西迁,叛于炽磐。”

  385年,鲜卑乞伏氏建立西秦政权。兴盛起来的西秦,在成功地将北凉的势力逐出河湟后,又将注意力转向东面,对日渐衰弱的后秦发起了进攻,同时也对南边日益兴盛的吐谷浑采取了攻势。面对如此强势的近邻,在青海湖一带游牧的乙弗勿敌国也不免有所畏惧。为了避免再次遭掠,以求自保,西秦永康七年(418),“乙弗鲜卑乌地延率户二万降于炽磐”。420年,一部分乙弗鲜卑在提孤的带领下脱离了西秦的控制,“西奔出塞”;而另一部分乙弗勿敌国人跟随首领他子归附了西秦,迁居西平,“他子率户五千入居西平”。437年前后,乙弗勿敌国为吐谷浑所吞并,由乙弗鲜卑人建立的乙弗勿敌国的历史结束,而被吐谷浑所吞并的乙弗勿敌国,很有可能就是提孤所带领逃脱西秦控制的那些乙弗鲜卑部落。

  在430年西秦灭亡前夕,吐谷浑据有其地,一部分乞伏鲜卑融入吐谷浑中。据《魏书·吐谷浑传》记载,西秦使者乞伏曰连等三人皆曾在吐谷浑生活。又,乞伏炽磐之子成龙后来也入吐谷浑。这些事实都说明,吐谷浑据西秦地后,乞伏氏中的一部分人归其统治。

  根据文献记载,西魏文帝皇后乙弗氏“其先世为吐谷浑渠帅,居青海,号青海王。凉州平,后之高祖莫瑰拥部落入附,拜定州刺史,封西平公”。北魏灭北凉的时间是北魏太武帝太延五年(439)。据此可知,在太延五年之前,吐谷浑刚吞并乙弗勿敌国不久,乙弗部首领已成为吐谷浑渠帅,其部众也自然成为吐谷浑王国的组成部落之一。

  综上得知,同是拓跋鲜卑族源的乞伏鲜卑和乙弗鲜卑,在数次互相交融碰撞后,史料所能见到的大部分最终都融入以慕容鲜卑为统治阶层的吐谷浑政权中,他们仍然以吐谷浑部落国家的内属部落成员而存在。也就是说,5世纪吐谷浑政权逐步走向鼎盛时,其内部构成除了慕容氏,还有乞伏部、乙弗部等鲜卑部落。只有厘清这层关系,我们才能探讨吐谷浑人为何能够翻译嚈哒人的语言。

  嚈哒族属及其语言

  关于嚈哒的研究,余太山著述颇丰,许多问题都能在其著作《嚈哒史研究》以及《汉文史籍关于嚈哒的记载》《嚈哒史若干问题的再研究》等文章中找到线索和答案。《魏书·西域传》有关嚈哒起源和迁徙的记载最为可靠:“嚈哒国,大月氏之种类也,亦曰高车之别种,其原出于塞北”。

  余太山认为,嚈哒族名,西史作Ephthal、Abdel,可译作“乙弗敌”,或省作“乞伏”“乞佛”和“乙弗”。而嚈哒得自王姓或王名,“乙弗”乃部名,游牧部族的部族名往往得自其酋长之姓名,西迁中亚的乙弗即嚈哒。

  《魏书·西域传》记载嚈哒起源于塞北,这是现存有关嚈哒故地的唯一可靠的记载。乙弗,史称乙弗鲜卑,虽可溯源于辽东,但只有当它迁至塞北成为杂胡之后,才成为我们今天所知道的乙弗。

  嚈哒越过阿尔泰山西迁索格底亚那应在366—376年,这同以上推测的乙弗可能自乞伏分出、走上西迁道路的时间(371)基本一致。当时,这些西迁的乙弗人大概分为两支,一支到达青海湖畔,是为乙弗敌,一支过阿尔泰山奔赴妫水北岸,是为嚈哒。

  除了以上族名、迁徙情况外,从分析族源、族属,以及制度、习俗和宗教等证据来看,余太山认为嚈哒与乙弗鲜卑同源。尤其是从语言的角度证明嚈哒与乙弗同源的可能性,他认为嚈哒“其言语待河南人译然后通”,未必说明嚈哒语与吐谷浑语同,显然是因为吐谷浑人和其北邻乙弗敌人经常接触的缘故。

  笔者赞同余先生的这一观点,但需要补充的是,吐谷浑和乙弗不单单是“经常接触”的关系,其实在437年前后,乙弗勿敌国为吐谷浑所吞并,两年后乙弗部首领已成为吐谷浑渠帅,其部众也成为吐谷浑王国的组成部落之一。这就是说,5世纪时吐谷浑部落中已经有大量与嚈哒同源的乙弗鲜卑,而他们的语言当然与嚈哒高度吻合,这样嚈哒为何“其言语待河南人译然后通”的疑难问题便迎刃而解,因为真正为嚈哒担当翻译工作的“河南人”,其实就是与嚈哒同源的乙弗。因为他们已经融入了“河南国”,成为吐谷浑部落中的一分子,史书只记载了“河南人”通晓嚈哒语言,却忽略了担任翻译的这批“河南人”即吐谷浑人真正的身份是乙弗鲜卑。

  (作者朱建军,系甘肃简牍博物馆馆长、研究馆员,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研究员、甘肃省领军人才)

下一条:通史撰述的整体格局与创新意识——评《(新编)中国通史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