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史学前沿 > 综论
马克思论十九世纪中叶中英贸易
作者:周祖文 来源:近代中国研究 时间:2020-11-13

  19世纪50年代,在英国打开中国大门之后,中英贸易不断扩大。对于中英贸易,当时对世界形势颇为用力的马克思做了一些深入的观察和分析。今天读来,仍然有很多深刻的启发。 

  对中英贸易的一般观察 

  中英贸易是十九世纪中叶前后国际贸易上的极其重要的一环。马克思对此做了深入的观察与分析。中英贸易的产品主要是英国向中国输出棉毛工业品,而中国主要向英国输出茶叶和丝。他注意到,1840年之后的十九世纪中叶,中英贸易面临相当大的危机。“在1830年以前,中国人在对外贸易上经常是出超,白银不断地从印度、英国和美国向中国输出。可是从1833年,特别是1840年以来,由中国向印度输出的白银,几乎使天朝帝国的银源枯竭的危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版,第691页,以下只注页码)。“中国过去几乎不输入英国棉丝品,英国毛织品的输入也微不足道,但从1833年对华贸易垄断权由东印度公司手中转到私人商业手中之后,这两种商品的输入便迅速增加了。”1840年其他西欧国家与中国通商之后,“这两项输入增加的更多了。”在此影响之下,“中国的纺织业者在外国的这种竞争之下受到很大的损害,结果社会生活也受到了相应程度的破坏”。(第692页) 

  虽然中英贸易面临危机,但双方贸易在不断扩大。中国输入英国的茶叶在1793年只有1606万镑,到1845年达到了5071万镑,到1853年已达6000万镑。在1833年取消东印度公司的贸易垄断权以前,英国对中国的“年输出总值只有60万英镑,而1836年达到132万镑,1845年增加到239万镑,到1852年便达到了300万镑左右”。(第693页) 

  但是,中国经济处于农业和手工业的深度结合之中,这种经济结构阻挡着英国工业品输往中国。1842年的中英南京条约虽然打开了中国大门,但是,“英国对华出口贸易方面,没有发生丝毫作用”,据马克思观察,从1849年到1857年的“最近九年内,英国的输出,有5年远远低于1843年的水平。”(第757页) 

  太平天国运动与中英贸易 

  在打开中国市场之后,1850年之后的英国工业空前发展。而同一时期,中国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马克思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是“英国的大炮破坏了皇帝的权威”之后发生的,是“英国引起了中国革命。”(第692页)。这一观点,是很犀利的。 

  这场由英国引发的革命,却对英国在中国的市场扩大产生了不利影响,战争带来的动荡影响了中国市场对英国工业品的需求,英国产品在中国的市场在缩小。英国工业发展迅速,但其在世界上的“市场的扩大仍然会赶不上英国工业的增长”,而且中国市场的缩小,更加剧了英国工业所面临的危险,“如果有一个大市场突然缩小,那么危机的来临必然加速”,太平天国运动对于英国海外市场来说,“正是会起这种影响”。(第693页) 

  “同革命震荡时期的一切人一样”,中国商人“会把他们的茶和丝贮存起来,非付给现金是不大肯卖的”,因此茶叶会涨价,出于同样的原因,由于太平天国运动,英国“棉毛织品的一个重要市场大大缩小”,英国《经济学家》杂志也忧虑“我们对中国的出口贸易要倒霉,对曼彻斯特和格拉斯哥的产品的需要减少。”(第694页) 

  马克思认为,为了抵销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市场的消极影响,英国采取的措施是降低茶叶税,“英国预期,随着茶叶进口量的增加,向中国输出的工业品也一定增加”(第693)。但是中国市场的缩小似乎不是降低茶叶税可以解决的。更糟糕的是,茶叶涨价和中国市场缩小的冲击,与当时西欧农业歉收并因此导致肉类谷物等农产品涨价的效应叠加在一起,使英国的形势更为严峻。 

  基于上述考量,马克思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是引爆英国工业生产危机的一个导火索,并在已经经历过1848年革命的欧洲引发进一步的政治革命。“可以有把握地说,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普遍危机引爆,这个普遍危机一扩展到国外,紧接而来的将是欧洲大陆的政治革命。这将是一个奇观,当西方列强用英法美等国的军舰把‘秩序’送到上海、南京和运河口的时候,中国却把动乱送往西方世界。”(第695页) 

  鸦片贸易对中英合法贸易的伤害 

  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签订后,马克思观察到,英国国内对于中英贸易极为乐观,“引起了以为贸易将有大规模扩展的狂想,同第一次对华战争结束后1845年时商人们头脑中产生的狂想完全一样”(第713页)。 

  但马克思对此并不认同。他认为,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从商务的观点看来,其结果是不成功的”(第721页)。当时的英国《经济学家》杂志也持此观点。马克思认为,鸦片战争“刺激了鸦片贸易的增长,而损害了合法贸易。”他认为鸦片贸易在道德上是非常残酷的,他引用英国人蒙利马利•马丁的说法来说明这一点:“不是吗?奴隶贸易比起鸦片贸易来,都要仁慈的,我们没有毁灭非洲人的肉体”,但是鸦片贸易却给人精神和肉体上的双重伤害。同时,对于英国来说,鸦片贸易同样是得不偿失,有损害的。“中国人不能既购买商品又购买毒品”,中国在鸦片贸易上花的钱,已经严重影响并压缩了合法贸易的规模。蒙哥马利•马丁引述了上海道台的话,这位上海道台说:“别再向我们运送那么多鸦片,我们就能够买你们的产品。”英国也有一些人注意到了这一问题,1847年调查中英贸易状况的一个下院委员会曾提出,中国人“花钱买鸦片”的结果,是“消耗了白银从而大大妨碍了中国的一般贸易,实际上就必须用茶叶和丝来偿付其他商品”。(第714-715页) 

  同时,鸦片贸易也影响了英国的制造业。马克思引用当时英国国内一种观点,“鸦片贸易在不断增长,英国美国对于茶叶和丝的需求增大,只会使鸦片贸易继续增长,制造商的情况是毫无希望的。”(第714页)究其原因,同样是因为中国市场上用于鸦片贸易的白银越多,将大大影响其对于英国棉毛工业品的需求,从而影响英国工业制造业的发展。 

(作者:周祖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上一条:马克思恩格斯“太平洋时代”思想的理论逻辑与现实意义
下一条:陆兴祺与民国时期西南边疆治理(1912—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