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河流变迁的历史过程,是历史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随着史料的扩展和技术方法的推进,历史时期河流变迁过程的复原越来越精细化、量化和可视化。本文基于ArcGIS平台,建立呼图壁河中下游地区清代聚落信息数据库,结合历史文献记载、遥感影像、大比例尺地形图、野外考察和口述访谈,复原了近250年以来呼图壁河中下游河道及其渠道体系的空间变化过程。研究表明,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呼图壁河中下游河道比较稳定,与三屯河汇合后注入玛纳斯湖,气候因素中的温度和降水状况均有利于径流量的增加,是这一时期河道稳定的主要影响因素;19世纪末20世纪初,呼图壁河流程缩短,芳草湖地区的开发引起了河水空间分布的变化,与这一时期偏低的温度综合作用,导致了河道的演变;20世纪50年代至今,大量河水被引入渠道,河道继续缩短,小海子水库以北河道几乎干涸,不利的气候因素下,水利工程技术、人口和耕地等人文因素主导了这一时期的河道演变。
关键词:河流变迁;呼图壁河;玛纳斯湖;芳草湖;河水空间分布;河道变迁;渠道
河流变迁的历史过程,是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近年来,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共同关注的重大学术问题,其中干旱区的河流变化过程是学者们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河流是维系干旱区经济发展和生态平衡的纽带,同时又极易受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发生变化。近250年以来,我国干旱区的人口增加、水土资源开发和社会经济发展引起了一系列的河流水文和生态环境的变化,其中又以河流中下游河道的变化最为显著。目前,学者们已经对清代以来天山北麓的玛纳斯河、头屯河、三屯河等河流的变化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并且揭示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变化阶段。呼图壁河作为天山北麓中部的第二大河流,受多种因素影响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探讨呼图壁河中下游河道的演变有利于完善天山北麓河流演变的研究,从而揭示更大时空尺度上河流变化的规律,推进对干旱区河流河道演变及其环境影响的认识。
关于历史时期河流演变的研究,过去多采用文献考证和野外考察的方法,近年来利用ArcGIS技术配准并提取古地图中相关信息的方法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本文尝试采用新的思路和技术方法,重新整理和获取历史文献中记录的环境变化信息,以精细化、量化和可视化为推进研究和认识的目标,复原近250年以来呼图壁河中下游河道变化的空间过程,探究其变化过程中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影响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