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动态 > 动态
第三届“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召开
作者:孟琳君 胡桂榕 杨可馨 来源:“民国档案杂志”微信公众号 时间:2023-09-25

  2023年9月16—17日,由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民国档案杂志社、安徽史学杂志社、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中共淮南抗日根据地执政与治理”课题组、南京理工大学中国工业文化研究中心承办,中共南京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协办的第三届“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学术研讨会在南京理工大学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国防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安徽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上海理工大学、重庆工商大学的专家学者,以及《中共党史研究》《民国档案》《安徽史学》《军事历史》等多家编辑部的学术编辑共60余人参加此次会议。

  9月16日上午,会议开幕。开幕式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季卫兵主持。南京理工大学校长助理陈雄、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副馆长曹必宏、《安徽史学》主编方英、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玉分别致辞。陈雄对各位领导、专家学者的莅临表示热烈欢迎,他介绍了南京理工大学与新四军的不解之缘,以及举办此次会议的特殊意义。曹必宏介绍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的历史与馆藏,分享了民国档案杂志社近年来主办和参与的一系列学术活动,高度评价了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领衔主办的“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系列学术研讨会。《安徽史学》主编方英在致辞中强调,“繁荣学术研究、促进学术交流、培育青年人才”既是本次学术研讨会举办的初衷,也是学术期刊的宗旨和职责。李玉介绍了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的情况,指出南京大学历来就有研究新四军的传统,并建议学界应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框架下深化历史研究。

  在主题报告环节,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荣誉主任、南京大学荣誉资深教授张宪文先生以“改革开放以来的抗战史研究”为题作了精彩报告。对于抗战史研究,张宪文先生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指出“不尽如人意”之处。他把抗战史研究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抗战胜利到1985年,这是抗战史研究的起步时期。第二个阶段从1985年到2015年,随着相关资料的开放,抗战史研究取得不小的成绩,但也遭遇一些困难。第三个阶段是从2015年至今,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设立抗战研究专项工程,抗战史研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

  在论文讨论环节,26位学者报告了自己的论文写作思路和基本框架,内容涉及抗日根据地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新四军的战略、策略与战术,抗战期间的技术、武器与情报等。10多名专家、编辑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文章进行点评。学者们纷纷表示在此次学术研讨会上受益匪浅,将根据专家们提出的建议继续对文章进行修改和完善。

  9月17日上午,各位专家学者围绕“中共抗战史研究”主题展开学术讨论。

  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王建华强调,中共党史研究应当服务于国家战略需要。在信息迅猛发展的时代,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检索史料至关重要。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抗日战争研究室主任吴敏超提出,华中抗日根据地具有独特性,但研究不应过于强调特点,而应将华中抗日根据地与中共中央决策联系起来。她同时还指出目前学术界在抗战史研究中存在的几个问题。《中共党史研究》副主编、编审乔君强调,抗战史研究需要以国、共、日伪三方互动的视角为基础,才更具有说服力。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玉指出,要推动中共党史研究走向“科学性”“政治性”和“学术性”,顺应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前景。同时,他还提出中国抗战史的三个基础性问题。中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教授齐小林在肯定根据地史研究的同时,指出敌后战场研究需要回归中共整体的政略和战略;战争史研究需要站在战争自身逻辑中思考问题;细节在历史认知中非常重要,但细节研究不能脱离全球历史大背景等。杭州师范大学教授周东华从史料的角度肯定了三届“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学术研讨会的成绩,同时也指出当前中共抗战史研究领域存在的一些概念界定和范式问题。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会长、清华大学历史学系卓越访问教授王建朗在总结时指出,要综合看待中共抗战、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之间的关系,这种综合考虑能够带来新的视角。他还强调了新四军研究与其他研究(如八路军)的不同之处、中共中央对新四军的绝对统一领导、以及新四军领导人与中共中央关系的微妙转变等问题。

  资深编辑谈学术论文撰写环节由《民国档案》主编杨斌主持。与会各位期刊学术编辑结合各自刊物特色,分享经验、指导写作。除了史料挖掘、观点创新等共性问题外,各位编辑还一致强调,学术论文的摘要和引言部分应当保持简洁而清晰,结论则需要以简明扼要的方式呈现等。以上分享与指导使与会学者深受教益。

  会议闭幕式由陈钊教授主持,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季卫兵致闭幕辞。季卫兵指出,相较前两届,此次研讨会应征论文数量有较大幅度增加,整体质量也有明显提升,作者地域不再局限于长三角,而是几乎覆盖到全国,体现了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学科的最新成果;研讨会召开之际,正逢南京理工大学70周年校庆,本次研讨会也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响应学校学术校庆、人文校庆倡议开展的具体学术活动之一,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为南京理工大学70周年校庆增添了厚重的学术底色和人文亮色。

上一条:“清政府治理台湾暨两岸关系历史研究”学术研讨会汕头召开
下一条:“文献学的未来”专题研讨会暨《文献》编委扩大会在国家图书馆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