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孙美娟)当地时间12月22日上午,由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和北京语言大学联合主办,世界汉学中心与拉巴特中国文化中心承办的“文明互鉴与区域发展——北非地区汉学家大会”在摩洛哥成功召开。
夯实人类文明之基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国际交流协会会长吉炳轩出席并讲话。吉炳轩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向“第三届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暨首届世界汉学家大会”致贺信中特别提到“希望各国汉学家作为融通中外文明的使者,为沟通中外文化、增进理解友谊合作作出更加积极的努力”。中国国际交流协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贺信精神,致力于搭建多元、开放、包容的学术交流与文明对话平台,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各国民心相通,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夯实人类文明之基作出积极贡献。
吉炳轩指出,摩洛哥地理位置独特,多种文化在此汇聚融合,孕育了灿烂多元、开放包容的历史文化。早在14世纪,摩洛哥著名旅行家伊本·白图泰就曾作为文明使者沟通中国和非洲。中非文明交流的历史表明,只有通过交流互鉴,文明才能保持旺盛生命力,不同文明之间才能相互碰撞、互相包容、共同进步。
穆罕默德五世大学副校长卡苏·奥斯梅尔(KASSOU OSMAÏL)表示,摩洛哥与中国长久以来保持着坚固而深厚的友好关系,双方在各领域的合作不断取得新突破,为两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近年来,在两国元首战略引领下,两国之间的人文交流空前活跃。文化、教育、旅游等领域的合作逐渐深化,推动了两国人民对彼此文明的深入了解与尊重,搭建了文化心灵的桥梁。
深化中非文化交流与合作
埃及著名汉学家、翻译家,爱资哈尔大学语言与翻译学院中文系主任阿齐兹(Abdel Aziz Hamdi)表示,随着“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和中阿合作日益密切,文化交流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越来越多的阿拉伯读者渴望通过文学作品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与社会现状,越来越多的年轻译者加入到中国文学的阿拉伯语翻译工作中。“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
摩洛哥汉学家,穆罕默德五世大学“货币、银行和金融”研究小组负责人哈立德·汉谟思(Hammes Khalid)探讨了中国和摩洛哥文化中共同蕴含的“中庸”思想。“中庸之道”,源于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强调在人生和社会中寻求平衡与和谐。摩洛哥伊斯兰文化中的“中正”思想也倡导和平、宽容理念,与中华文化的“中庸之道”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突尼斯汉学家、翻译家芙蓉(Samah abdelkader)表示,突中双方60年以来两国友好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双方在多个领域的合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芙蓉详细从学术研究、文化活动和中国作品的翻译和传播三个方面介绍了突尼斯汉学家在突中友好关系中的重要作用及贡献。她提到,迦太基大学突尼斯高等语言学院与孔子学院已连续两年举办北非地区国际中文教育研讨会,通过研讨会学者们对北非地区中文教育的实际状况有了更为深刻和全面的认识。许多突尼斯汉学家积极主动充当文化交流使者,策划并参与各类文化活动,此举进一步拓宽了中国文化的传播范围,有力推动了中突文化文明交流与互鉴。
吉炳轩向世界汉学中心和汉学家赠送书法作品,汉学家阿齐兹、芙蓉和米拉分别委托吉炳轩向拉巴特中国文化中心转赠翻译作品。
与会学者纷纷表示,中国和北非文化交流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阔的现实意义,通过加强学术研究、教育合作和民间交流,可以进一步增进双方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推动各领域的合作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与会学者一致认为,此次大会对于深化中非文化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为北非地区的汉学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将以此为契机,继续加强学术研究和交流合作,为推动中非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