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延安讯(记者 陆航 实习记者 崔晓刚)延安清凉山,是党新闻传播事业的摇篮,也是新中国新闻事业的诞生地。5月25日,“延安经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历史实践与当代传承”学术论坛暨“延安时期党的宣传工作史”学术研讨会在延安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全国20余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5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如何将延安时期的新闻传播史料进行挖掘、保护与传播。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张小东主持开幕式。
中国特色新闻学始自延安,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宣传思想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延安大学副校长付峰在开幕致辞中表示,延安经验对于把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根本性问题及建设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具有重大意义。直到今天,当代中国特色新闻学的建设都要溯源至1942年延安《解放日报》改版,党报的性质底定于延安,群众的本色发扬于延安。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学习践行贯彻到新闻学教育中。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许加彪认为,总结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理论成果与实践经验,能够为新时代新闻事业发展和红色新闻人才培养提供现实的理论指导与智力支持,进而从历史中汲取前行的力量,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延安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王俊虎介绍,延安清凉山有全国唯一的新闻纪念馆,留存了丰富的红色新闻资源。延安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宣传史研究,有助于为当下纷繁复杂的传播格局重寻指针与方向,通过对我党传播智慧的整理,有助于为讲好中国故事指点迷航。
会议主题发言阶段,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周勇提出,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等党的领导人对党的宣传工作任务与范围、性质与特点、原则与方法、组织与领导作了全面系统论述,推动了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从理论到实践的成熟。毛泽东同志相关重要讲话、指示、文章以及新闻稿件,不仅对当时党的新闻宣传工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还成为党的宣传事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诗词作为特殊的宣传形式,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精神和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是毛泽东思想的有力宣传工具。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教授李本乾介绍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主导下的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在李本乾看来,坚持党性原则是历次新闻改革的永恒主题,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主导下的人才培养应与“T型”目标融合,坚持价值引领、知识探究、能力提升、人格养成“四位一体”育人理念,实现价值体系融合、文理交叉融合、育人模式融合、育人目标融合,通过培养“知华友华”讲好中国故事的国际化人才,构建中国话语和学术体系。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教授董天策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学路径、内在本质对创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学设想等方面,探索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他认为,当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理论路径具体做法各不相同、各有千秋。他建议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中国的理论创新与实践经验有机结合,以“典范作品”为主体,辅以“时代背景”以“文本解读”,回到历史现场研读经典,具象地展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中国的演进之路。
中华文化传播报道多样,有助于中华文化触及不同背景的国际受众,主体间的较小差异,可能影响中华文化的传播深度和持久力。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云南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廖圣清从实证层面对传播网络中国际/地区间的相对位置进行分析描述,验证了国际传播能力与地缘政治、地缘文化等之间的复杂关系。他认为在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过程中,语言使用具有共通性,对于增强媒体情感网络中的中心角色和优化主题共现网络结构具备关键性,也表明经济发展和地理因素在这一过程中的影响较为有限。在文化信息所构建的传播网络中,经济因素淡化并不是主导网络结构的关键变量。
延安《解放日报》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方针政策的宣传者和鼓动者,也是中国共产党方针政策实施的组织者。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中心主任邓绍根认为,延安《解放日报》是党用报纸“组织一切工作的武器”,《解放日报》创刊、扩版、改版都是党中央领导,有计划、有步骤推进的,核心就是党报要坚持党的领导、适合党的政策、体现党的主张、反映党的工作,这是党用报纸组织和领导工作的根本依托。《解放日报》在整风运动酝酿和准备阶段应运而生,目的在于代表党的立场,及时传递党的政策与主张,统一全党舆论。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国际新闻界》杂志主编刘海龙从思想改造的出现、政治新闻到哲学新闻等方面分析提出无产阶级新闻学才是真正的新闻学理论。他认为,真正的宣传改造并不能仅依靠宣传,还要通过被宣传者亲自参加劳动,在实践体会中带来的效果,从而改变自身的立场和感情。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原所长、湖南师范大学“潇湘学者”特聘教授尹韵公看来,当时的延安是中华民族精英的集聚地,诞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为人民服务的政党。对延安的研究要跳出革命史、党史的研究,从世界历史、中国历史、中华民族发展史的视角重新审视、认识延安。
此外,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新闻与传播研究》执行主编朱鸿军以《从全党办报到全党办媒体: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全媒体传播体系的理论创新》为题,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王天根以《世界观与党性教育:延安时期<解放日报>及其党报理念的发展》为题,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社长、《现代出版》副主编张毓强以《流动性与碎片化:国际传播的现代性反思》为题,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中心主任高金萍以《毛泽东国际传播思想的核心要义与当代价值角度》为题,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郝雨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历史开启与体系成熟——毛泽东早期新闻实践与新闻思想发展的理论贡献》为题,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副院长、研究员王纪刚围绕“中国共产党对外传播”,延安大学图书馆馆长、研究馆员贾翠玲围绕“延安时期中共中央机关报数字化保护与挖掘利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苗伟山围绕“批判文化视角下的新媒体研究”,分别作主题发言。
学术论坛围绕“‘延安经验’的历史实践与当代传承”主题开展。西藏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张威,东莞城市学院语言文化学院教授熊劲松,延安大学发展规划处(校史研究中心)教师陈福荣,中共乳源县委党校高级讲师张细林,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叶俊,西华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杨红旗,西北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中国文明史研究院研究员路中康,鲁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高贤栋,广州体育学院体育传媒学院副教授张寅分别围绕“危机与重建:斯诺的最后三十年”“毛泽东批评《解放日报》的意蕴解析”“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新闻出版保密制度的建立健全”“习近平新闻观的理论来源及其时代价值”“‘群众办报’——延安时期中共媒介素养教育”“走向复兴:《人民日报》圆明园媒介记忆与新时代传播”“延安新闻纪念馆与红色新闻记忆”“全面抗战时期《新中华报》对爱国主义思想的传播”“规制与自发的双向运动:重思延安时期党报“集体组织者”的实践”等主题发言。
本次研讨会为陕西省社科界2024年度学术活动资助项目,由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延安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中心联合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