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动态 > 动态
纪念张荫麟先生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经济史散论》新书发布会在清华大学举办
作者: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时间:2024-06-05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段丹洁 通讯员齐晨阳)5月25日,纪念张荫麟先生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经济史散论》新书发布会在清华大学举办。本次会议由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心与东方出版中心联合主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全国十多所院校、科研机构的4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会议现场 主办方供图

  传承经世致用学术精神

  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清华大学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心顾问李伯重介绍了清华大学经济史学科的发展历程,以及清华园走出的多名杰出经济史学者。其中,张荫麟先生对经济史研究作出卓越贡献。他表示,值张荫麟先生120周年诞辰之际,清华大学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心和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为本书的编辑出版付出了诸多努力。

  中国经济史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魏明孔回顾了张荫麟先生的学术生涯。张先生国学深厚,学贯中西,后辈学人对先生由衷敬仰,以期赓续文脉,期待清华大学经济史研究蒸蒸日上,不断创造辉煌。

  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党委书记、执行董事陈义望谈到,张荫麟先生是享誉海内外的史学大师、20世纪中国新史学的“开山大匠”。他学贯中西、成就卓越,治学规模宏远,在史学诸多领域均有开山拓疆之功;他长于考据、精于哲学思维、更善于艺术描绘,代表作《中国史纲》广受大众及史家赞誉。作为20世纪三四十年代学术星空上的一颗璀璨流星,他的学术成就和学术思想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光芒。

  陈义望指出,张荫麟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我们更加感念享誉海内外的史学前辈,更加感恩他为中国新史学开创的深厚基业、宏大气象。我们通过学术研讨、出版整理、纪念传播等活动,正是为了传承先生观其会通、经世致用的学术精神,并将先生开创的史学事业发扬光大。

  据悉,《中国经济史散论》弥补了张荫麟先生对于中国社会经济历史研究成果未能成书的遗憾。该书收录了张荫麟先生《周代的封建社会》《北宋的土地分配与社会骚动》《南宋初年的均富思想》《洪亮吉及其人口论》《民生主义与中国的农民》等代表性经济史论文20余篇,这些论文多为其辟蹊径开风气之作,展现“天才史学家”透彻又睿永的思想、深邃敏锐的识见和渊博厚实的学问。为便于书后附录其悉心指导过的弟子云南大学李埏、浙江大学徐规二位教授撰写的《张荫麟先生传略》《张荫麟先生生平及其对史学的贡献》以及《张荫麟先生著作系年目录》三篇。

  为中国经济史学科发展作出新贡献

  东方出版中心文史分社社长、编审张爱民主持了新书发布会环节。他用“学术为命,史学之魂;英灵虽逝,学脉永承”表达对于先生的敬仰和告慰。此次新书发布会敬献张荫麟先生,纪念他对中国经济史学科的开辟和贡献。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黄纯艳着重分析了宋代农商观念的变革,在宋代所面临的背景下,商业已成为社会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代“先农”政策和“抑兼并”的措施虽有一定影响,但工商业税收并未因此收敛。王朝统治者从国家立场出发,强调了工商业对于国家财政的重要性,而宋代市场制度的本质是以财政为本。黄纯艳的报告挖掘了宋代财政思想的内涵,为理解宋代经济政策提供了新的视角。

  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教授陈争平提出了经济史研究的三大层面:宏观、中观和微观,分别对应整体经济史、行业史和企业史研究。行业史作为中观层面的研究,对于理解中国近代经济转型过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建议借鉴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如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结构理论等,促进行业史研究的深化。陈教授以近代煤矿业和井盐业为典例展现了近代经济转型的内外因作用,指出比较分析是行业史研究的重要方向。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周建波认为,经济史研究的进步得益于研究理论与方法的创新,以及新史料的发掘。东亚同文书院师生的调查报告,其内容涉及经济、政治、社会等多个领域,总量达到数亿字。这些调查记录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工业化进程的诸多细节,对于理解当时中国的工业化水平、增长机制乃至社会变迁、国家能力等问题提供了丰富的一手资料。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龙登高分析了传统中国产权制度的特征,包括:既往交易的可追溯性、朝代鼎革不影响地权连续、代际传承下的产权延续、各种交易不影响产权稳定性等。产权由民间界定,契约作为凭证,得到政府的认可和保护,具有法律效力。近代以来,产权凭证由民间自主转向了政府授权,与过去相比,现代社会中政府承担的角色逐渐扩张,为产权制度和公共品供给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教授熊金武提出,经济学是一门历史的学问,中国传统经济思想是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历史源泉。欧洲各国均产生经济学流派,包括法国重农学派、德国历史学派等。在“西学东渐”与“东学西渐”的交流过程,这些思想流派逐渐对中国产生影响。探索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应重视“富民厚生,义利兼顾”的经济理论和“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治理思想。中国经济思想蕴含的“经世济民”“经世之学”“事功之学”等内涵,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中的基因和特质。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苏辉认为,张荫麟先生是清华大学学贯中西的卓越代表,也是近代史学方法论的前驱。张先生提出的一些观点与当前的考古发现相互印证,例如丝织业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时期等。此外,张先生还擅长撰写点评文章,观点鞭辟入里,例如对顾颉刚古史辨的批评堪称经典之作,所著《中国史纲》更是中国史学上的名著。当前学者应积极实践,借鉴并发扬张荫麟先生的方法、观点与精神,继承其未竟的事业。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缪德刚以“数字化时代的历史数据使用问题为题,提出洪亮吉的归纳法和马尔萨斯的演绎法,对人口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有着重要的影响。20世纪前叶,中国人口数量的35种估值方法显示出研究者差异性的研究目的、视角和方法,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状况的变化,也体现了研究者对中国人口问题的不同理解和阐释思路。使用历史数据应注重数据的质量和分析的深度,借助跨学科的合作,历史数据将为现代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与会学者一致表示,通过回顾张荫麟先生学术遗产,将促进学者间的交流与讨论,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领域将在继承中不断创新,全面推进经济史研究发展。

上一条: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学理智慧——“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研讨会综述
下一条:第二届上海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世界史学科建设交流会暨“文明交流与传承”青年论坛在京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