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动态 > 专题 >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着眼关键时期“三个面对” 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
作者:金民卿 来源:《解放日报》(2024年9月3日 第9版) 时间:2024-09-12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一具有强烈主体创造性的战略决策,不是凭空想象的结果,而是在系统把握关键时期客观形势基础上,经过深入科学研判、缜密规划设计而作出的。正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所指出的,“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
  新战略新举措
  实践是战略规划的策源地,问题是政策决策的出发点。立足时代实际,根据实践要求,把握主要矛盾,破解重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内在要求,是我们党制定和实施重大决策的宝贵经验,是围绕中心任务制定改革开放战略部署的成功密码。
  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制定“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坚持改革开放这一重要法宝,探索建立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让中国大踏步赶上世界潮流和时代步伐。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征程,开创了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历史主动、政治勇气和责任担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立足新的历史方位,推动改革实现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历史性转变,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定型。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要以高度的理论清醒和政治坚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勇于并善于应对重大风险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在风云变幻中行稳致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赢得战略主动;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有效解决大党独有难题。
  实践要求来自对客观形势的科学把握和高度自觉,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一定要有新战略新举措。要以高度的思想和行动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建设美丽中国、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新动能新优势
  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必须统筹把握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与安全,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进一步把改革开放推向全面深入。
  新时代中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深刻变化,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更加艰巨繁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宏大的社会革命,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可以实现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令人憧憬的战略目标,更是逐步展开的实践过程,绝不是坐而论道、空口白话就可以达到的。
  要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构建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健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形成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完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政策统筹协调机制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还要看到,当今世界的时代本质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依然处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大的历史时代”,但已呈现鲜明的阶段性特征。由此,中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和难预料因素增多的特殊时期。
  要坚持以开放促改革,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同时,统筹发展与安全,完善维护国家安全的体制机制,完善公共安全治理机制,健全社会治理体系。
  要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参与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建设与改革。
  新牵引新飞跃
  任何一次重大科技革命都会引发生产力、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引起生产方式的革命性、颠覆性变革,牵引社会文明形态的质的飞跃。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必须构建与完善支持全面创新的体制机制。
  能否以解放思想的姿态把握生产力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会直接影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前途命运。近代中国之所以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跟上工业革命步伐,依然在自然经济、封建制度框架中缓慢前行乃至停滞不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坚定推进改革开放,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抓住世界科技革命新机遇,迅速赶上世界发展潮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日益呈现光明前景。
  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日新月异,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发生全方位的变革。要全面把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特点、新需求,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要把促进教育公平融入改革的各方面各环节,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努力满足人民从“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的需求。
  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优化重大科技创新组织机制,统筹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力量、要素配置、人才队伍体系化、建制化、协同化。
  要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完善人才自主培养机制,加快建设国家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吸引集聚人才平台,完善人才有序流动机制,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强化人才激励机制,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
  新期待新趋势
  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
  人民是历史的真正主体,既是“历史的剧作者”,又是“历史的剧中人”。历史创造者是历史成果的拥有者,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我们党从一开始就坚持唯物史观基本原理,深刻把握历史本质和发展大势,紧紧依靠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把满足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要让改革开放的成果最大限度、最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使全党全国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发展中出现的困难应当通过发展来克服,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应当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来解决。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必须牢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发力点和突破口,增强人民群众对改革政策的认同;牢记“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评卷人”,尊重人民群众的评价主体和监督主体地位,让人民来监督改革政策的落实情况和实施效果。
  为此,必须坚持发展和完善全过程人民民主,切实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健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障机制,以社会主义法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同时,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增强全体人民的文化自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品质精神文化需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
  (作者金民卿,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国历史研究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下一条:保持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