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动态 > 专题 >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 学习领会“两个结合”重要论断
中国特色的关键就在于“两个结合”
作者:柴方国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2023年第15期 时间:2023-09-21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能够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关键就在于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的关键就在于‘两个结合’。”这一重要论断深刻阐明了“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表明我们党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性认识达到新高度,为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两个结合”是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也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取得的宝贵成果,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西方列强入侵和封建统治腐败,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仁人志士不懈探索,寻找救国救民道路,但都以失败而告终。在“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的历史场景下,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中国共产党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既是那个时代精神的精华,又是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髓所在,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重要的是解决科学理论落地生根的问题。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才能指引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顺利发展。

  中国共产党找到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也为马克思主义生根开花结果找到了丰厚土壤。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深刻把握中国社会基础和革命任务,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领导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如何在一个人口众多、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古老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时代课题,我们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我们党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鉴戒,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取得一系列独创性理论成果,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继续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结合具体实际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重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科学回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领导人民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准确把握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指引和行动指南。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活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来到中国之所以发生这样大的作用,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是因为同中国人民革命的实践发生了联系,是因为被中国人民所掌握了。”邓小平同志强调,“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我们党始终强调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理论创造,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这是我们党百年奋斗取得的成功经验,也是贯穿党的光辉历程的鲜明印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战略和全局高度,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认识,高度重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地提出“两个结合”的重大论断。“第二个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路径和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鲜明的特色来源于“两个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定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紧密结合的有机整体,四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鲜明的特色。我们党始终坚持走好“两个结合”这条必由之路,用好“两个结合”这个最大法宝,开拓正确道路、发展科学理论、建设有效制度、弘扬先进文化,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两个结合”筑牢了道路根基。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我们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走出来的,首先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别的什么主义。同时,这条道路植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沃土,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100多年的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180多年的发展进程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传承发展中走出来的,适合中国国情,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焕发古老文明生命活力。“第二个结合”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

  “两个结合”实现了理论飞跃。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我们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完成中国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是经由“结合”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中国国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紧密结合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实际和时代条件,深刻回答事关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一系列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实现党的思想理论的持续创新发展。我们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充分吸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丰富历史文化滋养。“第二个结合”深刻揭示了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根脉”和“魂脉”的关系,强调了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历史智慧和思想精华对于丰富发展党的思想理论的重要作用,夯实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

  “两个结合”推进了制度创新。设计和发展国家政治制度,必须注重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形式和内容有机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社会性质、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从我国国情出发,既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又借鉴古今中外制度建设的有益成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比如,我们党领导人民创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与中华文明中的民本思想,天下共治理念,“共和”、“商量”的施政传统,“兼容并包、求同存异”的政治智慧都有深刻关联。我们党领导人民确立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顺应了向内凝聚、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发展大趋势,承继了九州共贯、六合同风、四海一家的中国文化大一统传统。“第二个结合”拓展了我们党的历史文化视野,使我们党能够在更加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借鉴、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于经世济民、治国理政的宝贵资源,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

  “两个结合”巩固了文化主体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中华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以文化主体性为根本依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经由“两个结合”,我们党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持续涵养、提炼升华并不断巩固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和坚实文化基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就是这一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第二个结合”厚植历史传统底蕴,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

  坚持“两个结合”,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事业越前进、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会越多,不确定、难预料的因素就会越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就会越多。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切实增强推进“两个结合”的自觉性坚定性,继续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写下去,不断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更加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坚持实践观点,推进实践变革、实践创新。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中国道路的每一步开拓,都是基于中国国情和中华文化的实践探索。“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实践中开创的,也需要在实践中实现新的发展。当前,“两个大局”正在加速演进并深度互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我们要继续推动“两个结合”走向深入,立足当代中国具体实际,扎根中华文化沃土,坚持和弘扬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点,以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和创造精神推进实践变革、实践创新,以变革、创新推动解决矛盾问题,实现更高质量发展进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不竭动力。

  深化理论探索,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只有立足社会实践发展变化,不断总结探索规律性认识,形成新的理论成果,才能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新的飞跃。历史证明,“两个结合”是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根本途径,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我们要始终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两个结合”的光辉典范,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增强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更好掌握思想上、精神上的主动;坚持守正创新,不断用原创性、标识性理论成果充实马克思主义思想宝库,使马克思主义呈现出更多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赓续中华民族根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脉,也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丰厚资源。只有坚持“两个结合”,才能不断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文化特色。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全面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深入认识中华文明的鲜明特性、优秀品质,深刻把握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深入推进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精髓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有机融通,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内涵”“民族形式”,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厚植历史根基、文化血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相适应,展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民族复兴立根铸魂。

  展现时代价值,以中国成就回答时代之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回顾历史,我们党正是在科学判断时代主题发展变化、正确回答时代提出的重大课题基础上,带领全国人民紧跟时代潮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胜利。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坚持与时俱进,准确把握时代大势和历史规律,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沿革、本质特征和实践要求,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射新时代中国之“的”;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揭示其中蕴含的对于解决当代世界问题的启示和教益,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特征、时代精神、时代内涵,在推进“两个结合”的过程中造就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作出贡献。

  (作者柴方国,系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副院长、中央编译局局长)

  原文链接

上一条:“两个结合”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必由之路
下一条:“第二个结合”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