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2日下午,中国历史研究院七层会议室,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正在这里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座谈会前,总书记考察了中国历史研究院,对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四年多来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总书记对中国历史研究院的高度重视、巨大信任、深切关怀、特殊关爱和殷切希望,让我们每一位同志都深感振奋、倍受鼓舞。
擘画蓝图:历史科学迎来春天
2019年1月3日,中国历史研究院正式成立,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贺信立意高远、语重心长,对广大历史研究工作者寄予殷切期望,发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时代最强音,历史科学迎来了繁荣发展的春天。
过去的四年是不平凡的四年。在中国历史研究院组建发展过程中,中央领导同志亲切关怀、悉心指导,社科院党组靠前指挥,高翔院长亲自带队,广大干部职工同心戮力、奋战一线。从大楼装修改造、各单位入驻到建章立制、规范化运行,博物馆图书档案馆渐具规模、新媒体杂志社平台日趋成熟、科研成果日益丰硕、人才队伍逐步健全,一切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如今我们看到坐落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文化综合区的这座典雅壮美、古意盎然的楼宇,凝结着每一位建设者的心血和汗水,承载了一个个难忘的日日夜夜,也历练出一支主动作为、敢于担当的干部队伍,焕发着忠诚、敬业、奉献的历史院精神!
过去的四年是奋发有为的四年。中国历史研究院以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精神为行动指南,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科学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团结凝聚全国广大历史研究工作者,在全局上谋划,在机制上创新,在整合力量提高研究水平上着力,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三大体系”,奋力书写中国史学繁荣发展新篇章,为新时代新征程贡献史学智慧和力量!
建设中国历史研究院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总书记一直惦念着中国历史研究院。“这两个馆,两年来我一直都想去看看,但都没有找到机会。这次下定决心,用两个半天的时间,走一走、看一看。”这殷切的话语,是对历史院的关爱、期望和重托,更体现出大国领袖厚重的文化情怀和深邃的历史眼光。
赓续文脉:讲好中国历史故事
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前,习近平总书记走进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考古博物馆,先后参观文明起源和宅兹中国专题展,了解新石器时代和夏商周时期重大考古发现,并不时询问相关研究工作进展。总书记强调,认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感知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离不开考古学。要实施好“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做好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和阐释。这为我们进一步做好考古和历史研究工作、不断深化中华文明起源研究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时代赋予我们“讲好中国故事,延续历史文脉”的使命与担当。中国考古博物馆的展览就是要通过一件件鲜活的文物文献,尽力呈现一幅中华文明五千多年来连续发展的壮美画卷,努力诠释文化自信的历史根源,回答好“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的“历史之问”。
回顾四年来,中国历史研究院筹备中国考古博物馆,从一页页、一稿稿展陈大纲,到设计施工、文物布展、开放筹备,从展厅内展柜调整、设备调试、安装施工,到讲解词修改、锤炼、打磨,无不倾注着高翔院长和历史院班子成员的大量心血。为更快更高效推进博物馆建设,高翔院长亲自督办,在百忙之中带领班子成员和中层干部反反复复走参观路线、听导览讲解,多次召开博物馆专题工作会议,听取对展陈的意见建议,逐字逐句修改讲解词,集各方之智,举众人之力,确保了博物馆建设落实落地。
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中国考古博物馆内展出6000多件珍贵文物,每件文物背后都有一段非凡的历史,每件文物都离不开几代考古人筚路蓝缕、不懈努力。我们对历史深处一次次地回望与探寻,正是把中华文明历史研究不断引向深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所指出的,“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并将其发扬光大,是新时代每一位历史工作者和考古工作者的共同使命。
中国考古博物馆的未来任重而道远。
统筹史林:开创中国史学新局面
“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四年多来,组织开展一系列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和学术工程,取得了一批高质量成果,值得肯定。希望你们继承优良传统,团结凝聚全国广大历史研究工作者,不断提高研究水平,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多中国史学的智慧和力量。”习近平总书记驻足中国历史研究院科研工作成果展前听取有关情况汇报,对科研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四年多来,中国历史研究院肩负统筹指导全国史学研究的职能,不断整合史学资源和研究力量,发挥国家队“领头雁”作用,全国史学研究潜能极大激发出来。
整合资源,创新机制。2019年5月,中国历史研究院组建由全国58位著名史学家组成的学术委员会和学术咨询委员会,我国历史学科权威的学术指导、学术评价、学术鉴定和学术咨询机构应运而生。2019年6月,中国历史研究院牵头组建“全国主要史学研究与教学机构联席会议”,首批32个成员单位凝聚力量、相互协作,全国史学研究形成“一盘棋”的浓厚氛围。2021年11月,中国历史研究院首创以专家学者个人名义组建的“学者工作室”正式签约,经过精心遴选的首批5位知名史学专家入驻中国历史研究院,这一创新之举赢得史学界同行的赞誉。“兰台青年学者计划”也引起全国青年史学研究者的极大关注。
项目牵引,成果丰硕。2020年6月,中国历史研究院组织实施的国家级重大学术工程《(新编)中国通史》(《中华民族史》)纂修工程正式启动,成为新时代中国史学迎来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组织开展《中华民族复兴史》《清代国家统一史》《中国历代治理体系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现代元素》等一批重大项目;组织实施的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历史问题研究专项,研究内容涵盖中华文明起源、中国文化基因、中华文化生命力、国家治理体系、文明形态等重大理论和前沿理论问题。在重大项目牵引下,一项项重磅成果迭出,新时代历史研究走向新的发展阶段。
创办新刊,引领学术。2020年《中国历史研究院集刊》创刊伊始,即以学术性、思想性和厚重感跃居史学期刊前沿。2020年创刊的《历史评论》以思想性、时代性和争鸣性,回应重大时代关切,锚定重大历史问题,旗帜鲜明地发出历史正声,立场坚定地批驳历史虚无主义。中国历史研究院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学术导向和价值取向,学术引领作用日益彰显。
典雅大气的科研成果展台,集中展示了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以来形成的“一批成果、一个平台、一套机制、一支队伍”。总书记在这里边看边问,不时翻阅展出的成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饱含着领袖对他亲自创办的中国历史研究院的殷切期望。
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承担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使命。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术体系、学科体系、话语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多史学智慧和力量,是新时代每一位史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
不负重托:新征程展现新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历史研究院,出席在中国历史研究院召开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中国历史研究院院史上最为浓墨重彩的华章。
座谈会结束后,中国历史研究院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潮。按照高翔同志指示和中国历史研究院党委要求,各党支部、各处室组织全体同志深入学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考察我院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家一致表示,要感恩领袖、铭记教诲、不负重托,更加深入地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决不辜负总书记的信任和期望,要把总书记的关怀厚爱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巨大热情和强大动力,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努力为新时代中国史学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大家还结合参加筹备工作的亲身经历谈认识、谈体会、谈感受,纷纷表示要提高政治站位,汲取奋进力量,总结工作经验,弥补短板不足,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新的工作之中。
目前,中国历史研究院全体同志正坚定不移地按照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在社科院党组和历史研究院党委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旗帜和灵魂,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科学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察为新起点,把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贯穿到各项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认真研究、精准阐释总书记提出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判断、重大结论,努力推出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精心组织《(新编)中国通史》(《中华民族史》)纂修工程,全面实施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历史问题研究专项,认真筹备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的评奖和全国史学高层论坛,尽快准备中国考古博物馆对外开放……以实实在在的业绩交出一份不负总书记厚望、不负人民期待、不负时代使命的合格答卷。
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继承优良传统,团结凝聚全国广大历史研究工作者,不断提高研究水平,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多中国史学的智慧和力量。
(执笔:赵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