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动态 > 专题 >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意蕴
作者:李辉 来源:《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2期 时间:2023-09-21

  从文明视角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是将中国式现代化置于中华文明和人类文明大时空做出的思考。中国式现代化同中华文明的关系,回答了现代化同中国传统的承接问题。中国式现代化同人类文明的关系,回答了现代化的中国贡献。

  一、现代化与文明关系的不同理解

  文明通常是指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明涵盖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关系。由此,文明可以划分为古代文明、近代文明、现代文明等不同阶段,西方文明、东方文明等不同类型。不同的文明类型有先后之分,却没有优劣之别,这是一种文明观。

  现代化是基于现代而生的一个概念,指自16世纪以来,西方国家向现代发展的过程。一方面,这个过程是一个时间概念,从文艺复兴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再到工业革命,历经了几百年时间。另一方面,现代化也是一个空间概念,从乡村到城市,从西方到东方乃至全球。现代化的内涵,主要表现为工业化、民主化、城市化、世俗化、功利化等。现代化形成了以现代性为标识的现代社会的特质,现代、现代性一起构成了分析现代化的相关概念。现代化进程又伴随着对现代性的反思和批判,其中既有社会主义批判,又有西方马克思主义批判。社会主义批判从托马斯·莫尔开始,经历了空想社会主义批判、科学社会主义批判等阶段。马克思以资本批判为着力点,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将解构旧世界和建立新世界统一起来。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则从“总体性”“单向度的人”“逃避自由”等视角进行了深化。无论是哪一种批判,都旨在揭示现代化进程中人与自然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我的关系紧张的根源,即私有制与资本逻辑。

  资本逻辑的双重演进又重新界定了文明内涵,导致现代化与文明关系的复杂性。一方面,现代化将文明的现代性界定为文明本身,并以现代划分文明与野蛮的边界。由此,在现代文明与传统文明之间划出一道鸿沟,并以现代力量冲击甚至荡涤着传统文明。“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另一方面,在现代化进程中,资本的扩张与资本主义国家的掠夺、殖民、战争等同步进行,产生了新的野蛮行径。同时,这种野蛮行径经过人权、普世价值观等意识形态的包装后,上升为观念上层建筑,成为文化霸权的组成部分,进一步强化了资本逻辑确立的现代化观念和文明界定。至此,文明与野蛮增加了一个划界标准,即欧美先发型国家的标准。这个标准附带了对后发型现代化国家的模式预设,即只有依附于先发型国家才是合理的选择,否则就是另类,将遭遇拒斥和围剿。

  二、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了中华文明以新活力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古老而伟大的民族,创造了绵延五千多年的灿烂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一八四〇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西方列强入侵和封建统治腐败,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呐喊,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在这个进程中,近代中国有识之士不断探索和实践救亡图存的现代化路径。但是受制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实,受到资本主义现代化依附论的制约,中国的现代化之路坎坎坷坷,并不顺利。“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

  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激活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赋予了现代化以中国特质。后发型现代化面对的一个共同难题就是如何既要实现现代化,又要保持国家独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现代化将上述两个选择设置为单选题,选择现代化之路,就要选择对西方国家的依赖,放弃独立发展;选择了独立发展,就要被霸权所蹂躏,屏蔽现代化之路。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条件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明确了推翻三座大山的历史使命,确立了走自己的路、自己的路要靠自己走的自信自立的信念,坚持自信自立同自强不息的几千年文化传统一脉相承。

  另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赋予了现代化超越现代性困境的新动能。党的二十大报告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可行性,提出中国传统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其中,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的天下观和社会观同社会主义的社会公平正义观、共同富裕的本质论相契合。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同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相契合,支撑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特色。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社会观和道德观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之中国特色相契合。

  中国共产党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使命,以为人民谋幸福为宗旨,推翻了三座大山,使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站起来的中国保证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导着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并走在强起来的大路上。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中国现代文明,并激活了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赋予了中华文明以时代活力。

  三、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从人口受益度而言,中国式现代化是十四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这个进程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同时,以新中国成立为起点,经历几十年的时间,走过西方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之路,是另一个奇迹。中国式现代化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实现现代化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除此之外,中国式现代化正在超越西方式现代化带来的现代性困扰,为解决现代化进程中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关系紧张提供了新方案。

  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而言,中国式现代化正在超越资本主导的现代化对自然的无限度掠夺导致的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状态。自然界一方面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材料,另一方面工业化后产生的废料、废气等又被排放进自然界。资本家为了利润的最大化,无限度地在这种双重破坏中推动现代化进程,导致人与自然关系日益紧张。中国式现代化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整体规划,同步推进。生态文明思想建立在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这一认识前提上,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价值观,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统一起来。一方面超越了人类中心主义导致的人对自然的轻视,另一方面也超越了资本力量对自然界的无限度掠夺。

  从人与社会的关系而言,中国式现代化正在超越利益主导的社会关系的紧张困境,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提供新方案。资本扩展将人与人的关系简单化为利益关系、金钱关系。结果,资本集中导致了贫富悬殊和阶级固化,国际垄断导致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关系紧张。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追求公平正义,形成新的社会发展理念。其一,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价值取向,坚决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我们决不能允许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穷者愈穷富者愈富,决不能在富的人和穷的人之间出现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其二,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为构建和谐世界提供了新智慧。西方现代化的进程伴随着战争、殖民和掠夺等。中国式现代化“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从人与自我的关系而言,中国式现代化追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避免了拜物教困境带来的精神困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紧张最终必然导致人与自我关系的紧张,资本主导的现代化产生了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资本拜物教。“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它把宗教虔诚、骑士热忱、小市民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发作,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人的情感的丰富性被弱化了,人的精神家园出现了危机。中国式现代化强调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辩证统一,将精神需求、精神生活、精神力量和精神文明同物质需求、物质生活、物质力量和物质文明统一起来,重视理想信念教育,广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追求精神成人、精神富有和精神动力。

  总之,中国式现代化激活了中华文明的优秀基因,赋予中华文明以时代活力。同时,中国式现代化直面现代化进程中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关系的紧张问题,为人类文明贡献了新形态。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原文链接

上一条:中国式现代化追求效率与公平的统一
下一条: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现代化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