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动态 > 专题 > 中国考古学百年历程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长江下游为中华文明形成作出重要贡献
作者:冯源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时间:2021-07-09

  上山、跨湖桥、河姆渡、崧泽、凌家滩、良渚、广富林……从距今1万年前到距今4000年前,长江下游地区出现了一系列著名的考古学文化。在7日举行的“良渚讲堂”上,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指出,长江下游为中华文明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王巍介绍说,从现有考古成果看,长江下游地区文明化进程奠基于约1万年前,以上山和桥头遗址为代表;起步于约8000年前,以跨湖桥遗址为代表。而到约5000年前,以凌家滩和良渚遗址为代表,当地进入了邦国文明阶段。约4000年前,以广富林遗址为代表,当地的文化和社会转向衰落,进入以中原地区王朝为中心的一体化进程。长江下游早期文明为中华文明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涉及水稻栽培、独木舟制作、犁耕技术、玉礼器和瓷器制作等多个方面。 

  此次“良渚讲堂”在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内的良渚国际研学中心举行,是2021良渚文化周的一项重要学术活动。王巍说,良渚文明可以称得上是长江下游区域史前文明的高峰,也为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提供了重要依据。良渚先民留给后世的玉礼器制度影响深远。而在距今5300年前之后,玉礼器广泛出现在北起辽西、南至江淮的地区,暗示着在较大地理范围内的一个文化趋同的过程。良渚玉器后来还出现在山西的陶寺遗址、四川的三星堆与金沙遗址以及河南的殷墟遗址。 

  “像这件金沙遗址出土的玉琮,一看就是良渚的,但是晚了1000多年,怎么流传过去的还值得研究。”王巍表示,中华文明是土生土长的原生文明,而各个区域文化和文明的交流、碰撞、融合是推动中华文明形成的重要原因和动力,良渚文明在其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他同时认为,长江下游早期文明的崩溃应该是海平面上升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后,大片水田沦为沼泽所导致的。 

原文链接

上一条:宁夏新石器时代考古文献概述
下一条:中国石窟寺保护成果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