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中国 > 文史长廊
王盂
作者:杨曙明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时间:2024-07-11

 
  1994年12月,陕西省扶风县法门乡庄白村刘家村民小组村民在村南300米处的田地中,为栽苹果树挖了一个坑,发现了一件青铜器。
  当天下午,周原博物馆得到消息,立即派人与法门寺派出所公安人员一起赶赴现场进行勘察,发现此处为一个西周青铜器窖藏。窖藏坑呈圆形,直径60厘米,坑底距地表140厘米左右,由于上部80厘米在平整土地时被挖掉,所以坑口距地表只剩下60厘米。考古人员发现,坑内填充的未经夯打的五花土,是属于匆匆掩埋的。更为重要的是,在窖藏旁边还发现了一座大型西周建筑基址,暴露了一排六个石柱础及大量西周绳纹板瓦、筒瓦堆积。在对青铜器进行清理之后,考古人员发现了一件青铜盂,可惜的是器物残缺严重,仅存带圈足的底座部分,盂腹部应在入土前已被砸掉。
  盂,为古代盛食或盛水器。《说文解字》:“盂,饭器也。”《公羊传》宣公十二年:“古者杅不穿。”注:“杅,饮水器。”杅,通盂。青铜盂最早见于商代,流行于西周,春秋时已较少见。
  这件青铜盂上半部分已被砸掉,所剩下的是盂的圈足部分。盂的残壁厚0.6厘米,口沿部分应当更厚,约在1.5—2厘米之间。残盂底为圆形,底径40厘米,圈足径44.6厘米,残高14厘米,残重17千克,有如此巨大的底部,估计整个器物应该十分庞大。
  器足上饰8组饕餮纹,饕餮的眉间饰有动物毛鬃,还有抽象化、图案化、艺术化的列旗纹,整个装饰画面线条流畅,图案规整,制作精美。盂的底部中间下凹,呈锅底状。盂底铸有铭文两行共8个字。文曰:“王乍(作)蒡京中寝归盂。”从铭文“王”字最下一笔呈钺形,“中”字作六条旗形等字形字体和圈足上的饕餮纹图案看,此器为西周早期之物,时代大约在西周成康之际,“王”肯定指周天子,故作器者可能是周成王或周康王。
  蒡京是天子的习射之宫,中寝为宫寝之名,亦称中宫,为皇后所居之宫。“王乍(作)蒡京中寝归盂”,意为周天子为迎娶皇后在蒡京为她所作行聘之器。可见,周朝已有婚约之礼仪。
  铭文中的“蒡京”,为西周时期的一处重要都邑,在整个西周历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西周23件青铜器的铭文上都有记载。关于其地望,有镐京、丰京、蒲坂、豳地、范宫、镐京附近、秦阿房宫附近、旁于岐周等多个观点。王盂出土地附近发现了建筑基址,根据周代有将青铜器埋藏于住宅附近的习惯,考古工作者推测,窖藏与基址有着很大的联系。这个建筑基址可能就与蒡京有关。
  王盂是继1978年5月法门齐村出土厉王簋和1981年2月庄白村出土五祀钟等王器以来又一次重要发现。目前,我国发现的4件西周重要王器中,除宗周钟出土地点、时间不明外,其余3件都见于周原。
  (作者杨曙明,系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特聘研究员)

上一条:资源与仪式:早商都邑祭祀活动的再观察
下一条:关试与春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