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史学前沿 > 考古学
西周青铜牛尊
作者:杨曙明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时间:2021-02-04

  西周青铜牛尊是模仿牛的形象铸造的一件青铜酒器。虽然鸟、兽等仿生题材的青铜器在西周中期较为常见,但是这件牛尊却独具匠心,是其中的代表作品。

  牛尊1966年出土于陕西省岐山县京当乡贺家村,是当地村民在挖渠时发现的。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今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闻讯后,立即派人前往贺家村,经过做工作,出资13元征集到这一罕见的“金牛”。后经专家鉴定,“金牛”被定名为青铜牛尊,评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存入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库房,三年后移交陕西历史博物馆。

  据说,牛尊出土前三天出现了神秘的五彩亮光,约两米多高,不停地闪烁,持续约半个小时后消失。科学研究表明,这种现象叫“磷铜反应”。在气候、温度、湿度等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地下的磷与青铜器会产生反应,就会出现这种彩色的亮光,而且昼夜可见。

  牛尊通高24厘米,身长38厘米,腹深10.7厘米,重6.9千克,时代为西周。牛伸颈翘首作吼叫状,双眼圆睁,眉额以阴线刻饰。鼻下有流,呈鸟喙下颌状。张耳抱角,体长浑圆,四腿粗壮,尾巴紧缩臀后。四足挺直,稳定有力。背上开方口置盖,覆瓦状盖面上铸虎钮,方向与牛向一致。虎头大,昂首竖耳扬尾,长脊下压,四腿发达有力,躯体微微后缩,作准备扑攫势,生动塑造了这种大型猎食动物搏击前的瞬间形态。整体造型生动,比例匀称,庄重大气。

  难得的是,设计者在整体造型不失真的情况下,巧妙利用牛的各个部位,实现了酒器的实用功能,使其既实用又美观。牛尊的吻部开一小流,可倾酒。而立在牛身上的老虎,实际上是一方盖,提钮揭开盖子,便能注酒于器腹中。倒酒时,只要抬起牛的后腿,前腿着地,使上昂的牛头前倾,酒水就可流出。

  与造型相比,器身的纹饰构图疏朗,庄重大气,给人以强烈的艺术美感和容易理解的亲切感,与商末周初青铜器上神秘怪诞的装饰风格截然不同。牛尊的整体纹饰是云纹和夔龙纹,满饰于腹背及足部。纹饰线条粗阔,作大块面布局,恢宏豪放,十分优美。这种大块面舒朗的装饰风格,反映出当时人们的审美情趣发生了变化,即神秘性减弱而理性增强。牛尊基本上属于写实的形象,其装饰却给人以强烈的艺术美感,使造型上的呆滞转而为憨厚驯顺的情态。

  在古代,牛常被用作祭祀天地山川、社稷鬼神的牺牲,即所谓“太牢”,而太牢的使用,又是礼仪中最高等级的礼节。所以,牛尊的制作也应该是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据《周礼》记载,古时有一种“裸祭”的仪式,是专门为死者进行的灌祭。祭时以酒献于死者,死者不能饮,便灌注于地。举行这种仪式时,酒具一般都为特制器,大多作鸟兽形,凿背纳酒,从口吐出,以灌于地。牛尊可能正是这种用途的器物。

上一条:《辽代金银器研究》:品读文明的继承、发扬与融合
下一条:陶瓷考古,重在揭示器物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