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史学前沿 > 考古学
东周至汉錞于钮部的造型演变探析
作者:黄若然 来源:《形象史学》2022年春之卷(总第二十一辑) 时间:2022-07-18

  摘 要:东周至汉,錞于沿长江一带多点分布并向西南、东南和西北传播,其钮部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到繁、从非兽形到兽形的演变过程,发展出桥、环、圈、虎、龙、马、狮等造型。钮部的增制有助于敲奏和迁移,其动物造型反映了各地的生态文明、信仰文化和交往关系。虎钮在江苏、四川和湖北地区各显特征,战国以后相互影响并传至中原。马钮与狮钮造型作为汉通西域以来欧亚文化输入的结果,表现出西北、中原、西南地区之文化交流及濡化进程。

  錞于是我国古代打击乐器,被用于军乐和庙乐,其器型为上大下小的碓头状,常配以圆盘与悬钮(亦作“纽”)。以往学界对錞于的整体造型多有关注,并以钮部的变化作为主要的分期依据,如熊传新将錞于的演变分出春秋的无钮、春秋末至战国中期的环钮和虎钮、战国中晚期的兽钮和虎钮及凤钮、战国末至西汉前期的虎钮、西汉中期至东汉的虎钮和马钮共五期。钮部造型也被用作錞器的分类标准,如李衍垣按钮饰将錞于分为无钮錞于、桥钮錞于、虎钮錞于、动物錞于四种类型,朱世学将錞于分为穹顶虎钮式、圆肩侈口龙钮式、扁圆肩桥钮式、扁圆肩虎钮直口式、圆肩甚阔唇边双虎钮式、扁圆肩马钮式共六种。然而,目前尚无人专门对钮部的造型演变进行考究,导致以钮式所作的錞于分期和分类之推想恐失于片面。錞于钮部隐含着錞于的击法和功能,呈现出古人的技术发展、审美意识和信仰特征,它的造型样式和发展背景均有待于探赜。同时,学界对錞于器型的探讨大多上迄于春秋、下至西汉,但随着近年来的考古发掘,目前最早的有钮錞于已可溯至东周,而东汉以后也有新发掘的实物,所以下文主要分析东周至汉錞于钮部的造型类别及其历变中的文化内涵。

  一、东周至汉錞于钮部的造型概况

  在传世及出土的錞于中,除去一部分盘残钮失外,尚有百余件的钮部形制可辨。《中国音乐文物大系》收录了春秋至汉的錞于105例,其中有103例的钮部尚存,分布于北京、甘肃、河南、湖北、山东、山西、天津、江苏、四川、湖南、河北、河南、陕西、上海、江西、福建、广东共十五个省、区。虽然各卷的收录标准不一,或据现藏地或据出土地进行划分,但湘、鄂、川、黔交界处的錞于数量明显更多。结合60年代以来出土而未被《大系》收录的一部分錞于,以及近年来江都王、海昏侯、东瓯贵族等墓的新出土文物,现搜集115例錞于,详见文后“附表”。

......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

原文链接

上一条:锐棱砸击技术与旧新石器时代过渡
下一条:史前海岱地区大口尊传播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