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史学前沿 > 考古学
龙山时代环太湖地区玉器与用玉传统的嬗变
作者:曹芳芳 来源:“民族学与人类学Anthropology”微信公众号,原文刊载于《文博学刊》2021年第4期 时间:2022-07-25

  摘 要:良渚文化晚期、钱山漾文化、广富林文化构成了环太湖地区龙山时代完整的考古学文化序列。梳理这一地区龙山时代出土的玉器考古材料,总结其器类构成,可了解其用玉情况及用玉制度。龙山时代早期,良渚文化虽然处于衰落期,但从玉器出土数量和使用规模来看,该地区仍是整个龙山时代无可争议的用玉魁首。良渚文化结束后,钱山漾文化和广富林文化进入龙山时代的中期和晚期,该地区的用玉传统随之崩溃与消逝。

  关键词:龙山时代;环太湖地区;用玉传统

  本文研究的龙山时代是一个广义的概念,绝对年代大致为公元前2800—前1800 年,其又可分为早期和晚期两个阶段,二者的分界约在公元前2300 年。这一时期在环太湖地区的考古学文化序列是良渚文化晚期、钱山漾文化和广富林文化。

  一、出土概况

  1. 良渚文化晚期(龙山时代早期)

  关于良渚文化的分区,虽然已有较多的成果,但目前尚无一个被学界广泛接受的共识。综合各家研究,并结合近年来的考古资料,笔者将环太湖地区良渚文化分布的核心地区划分为四个区域类型:①太湖以南以余杭良渚遗址群为中心的南区。②太湖东南包括嘉兴、桐乡、海宁、海盐、平湖等在内的东南区。③太湖东北以草鞋山—赵陵山—张陵山—福泉山一线为核心的东北区。④太湖以北以武进寺墩和江阴高城墩为核心的北区。

  (1)南区

  南区的核心遗址就是良渚遗址群,虽然良渚遗址群数量众多,但进入良渚晚期后大都已经衰落或废弃。据发表的考古资料,目前能够确定为良渚晚期的遗存有反山M21、汇观山M4、庙前良渚文化晚期墓葬、卞家山四期墓葬、文家山晚期墓葬以及玉架山、严家桥、茅庵里、横圩里、卞家山、石前圩文化堆积等。在这些遗存中,只有庙前、反山、汇观山三处遗存有详细的考古报告刊布。

  靠近太湖的地区,除了见诸报道的辉山遗址外,还有2018年发现的中初鸣良渚文化玉器加工作坊遗址群。其位于德清县雷甸镇杨墩村,出土陶器、石器、玉器(包括玉料、半成品、残件)等标本共2000余件,其中玉料和玉器的半成品有1500余件。

......

原文链接

上一条:陶寺遗址展示的古代文明(考古中国)
下一条:晋南地区新石器时代末期陶器制作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