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亚草原东部的金属之路——丝绸之路与匈奴联盟的孕育过程》一书中,我们初次提出并讨论了中国北方-蒙古高原冶金区。在相当于夏代时期,这个冶金区处于萌芽阶段,代表性的器物有翘尖刀和联珠纹饰牌。到了殷墟时期,这个冶金区达到第一次高峰,铃首、环首和兽首的铜刀、剑非常发达,区域地理范围东到外贝加尔,西到米努辛斯克盆地。进入两周之际,中国北方东部地区与蒙古高原以及贝加尔地区交往的深度在继续发展,主要体现于夏家店上层文化与石板墓文化之间在武器、马具和服饰品等方面的文化交往。之后的春秋晚期和战国时代,资料比较匮乏,它们之间的文化联系不甚明朗。至秦汉时期,在此区域兴起了匈奴联盟。本文旨在根据资料逐渐丰富和研究不断深入,使东周时期这一冶金区的历史画面不断明晰起来,并揭示其文化交往的细节。
在探讨文化交往的过程中,我们主要以现存金属器作为资料。东周时期中国北方和欧亚草原的金属器,主要特征表现在以短剑为代表的武器,以马衔和马镳为代表的马具,以及能够体现装饰风格的各种服饰品这三大类器物上。武器和马具为实用器,具有较强的功能性,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反映,武器体现了战争的方式,马具侧重人们的游动程度。服饰品相较于前两者,虽然没有较强的实用性,但由于其以动物纹为主的装饰风格,也被称为“野兽风”。仔细观察这种风格的纹饰,可以发现动物的种类、造型以及固定动物饰牌的方法都不尽相同。而这种功能性较弱的器物恰恰更能够表现出族群的文化传统和文化认同,反映各地族群之间更深层次的文化交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