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对辽祖陵一号陪葬墓和其献殿——四号建筑基址出土的47件铜器进行了金相观察、成分分析和铅同位素比值分析。结果显示其使用了包括青铜(30)、红铜(16)和黄铜(1)在内的多种铜合金,合金类型较宋更为复杂。成型工艺铸锻并存,青铜多为铸造,而红铜多为热锻,表明工匠对铜合金性能掌握臻于娴熟。铅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辽东半岛或是辽早期铜料的重要供应地,而墓内出土的唯一一件黄铜器可能自环地中海东部地区输入,揭示了辽的贸易网络或已经直达环地中海和欧洲地区。
关键词:巴林左旗;辽祖陵;铜器;科技分析
关于辽代冶铜技术的研究,目前可见包括李明华、何莲等总结发现的重要辽代铜器,并根据实物观察判断了辽代主要合金类型和加工工艺;李辰元、刘文兵、陆金生等则利用科技手段对一些辽代铜构件、金属面具和铜丝网络等进行成分分析和工艺观察,为辽代铜冶金研究提供了初步的科学证据。然而,以上研究不能够全面揭示辽代用铜制度和冶铜技术。
辽祖陵是辽代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的陵寝,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查干哈达苏木石房子村西北的山谷中。其中,除了阿保机的祖陵外,还有阿保机皇后述律平的陵寝及众多臣子的陪葬墓,为辽代早期最重要的帝陵遗址。从2007年开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联合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群开展了系统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其中2007年发掘了编号为2007MBZZPM1(以下简写为PM1)的一号陪葬墓,2010年发掘了该陪葬墓的献殿遗址四号建筑基址,二者构成了以墓和庙为中心的完整二元祭祀格局。经过研究,发掘者认为,该陪葬墓为阿保机第三子耶律李胡之墓。
一号陪葬墓虽多次被盗,但仍出土较多的随葬品,包括上百件铜器。其献殿四号建筑基址也出土铜器16件。器类包含各类建筑构件、日用器和佛教法器等,为认识辽代早期铜器技术和用铜制度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基于此,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联合对这些铜器开展了系统的科学分析。
......
(作者:肖红艳,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董新林,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崔剑锋,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