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史学前沿 > 考古学
江西发现的三国两晋时期佛教文物及相关问题探讨
作者:王意乐 王静 来源:《东南文化》 2024年第2期 时间:2024-07-12

  江西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一直是佛教南宗的中心,净土宗、禅宗等佛教主要流派、“百丈清规”等佛教戒律都是在江西产生或发展与传播开来的,慧远、行思等众多高僧都曾在江西修行传法。关于佛教传入江西的时间,文献记载是在东汉末年,以西域胡僧安世高在南昌北郊建立东寺为肇始。但早期文献记载较为简略,且充满玄幻色彩,内容无法考证。近几十年,在考古发掘中,江西出土了为数不少的与佛教早期传播有关的文物,时代都在三国两晋时期。本文拟对这些文物作梳理,并结合相关研究,对佛教在江西的早期传播的某些现象进行简单探讨。由于笔者水平有限,错漏之处还请学者指正。
  一、江西发现的三国两晋时期佛教文物
  1.江西发现的三国时期佛教有关文物
  1972年11月,在江西省九江市瑞昌县马头地区发现砖室墓一座,墓葬出土百余件器物。其中有一件青瓷堆塑谷仓罐,罐身颈部为堆塑的两层阁楼,楼门左侧有一人,高鼻、光头,双目直视,曲腿而坐,双手搁于膝上(图一)。这个光头高鼻的坐像应该是胡僧的形象。在所谓谷仓罐上贴塑或堆塑佛像是三国到两晋间吴地的常见现象,如浙江的武义、绍兴、上虞,江苏的南京、金坛等地都出土过类似的青瓷佛饰堆塑罐。此墓中还出土了两面铜镜,其中有一面铜镜直径20厘米,关于铜镜背面的图案,发掘者认为内区是草叶纹,外区连弧纹内是狩猎纹(图二∶1)。但如果仔细观察这面铜镜,可知这是一面学界通常所认为的佛像夔凤镜。这面铜镜钮座周边是四叶柿蒂纹,镜的主纹是四组相对的双凤,镜的缘部是一周连弧纹带,连弧纹内有各种飞禽走兽,包括三足乌、玉兔、玄武、蟾蜍、猪等,其中有几个图案应该是摩羯、白象和飞天。白象和飞天都是佛教的形象,摩羯代表的黄道十二宫图形产生自古希腊,在公元前后传入印度,后随着佛经的翻译传入中国。发掘者认为这个墓的时代是西晋前期,但对比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墓葬时代应该是三国东吴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