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史学前沿 > 考古学
查海遗址晚期社会经济再研究
作者:徐紫瑾 来源:《北方文物》2024年第3期 时间:2024-07-12

  查海遗址是兴隆洼文化的一处重要遗址,距今8000年左右,位于辽宁省阜新市蒙古族自治县境内。查海遗址处在生态交错带上,其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结构都有一定的特殊性。查海遗址可分为早、中、晚三期,其中,晚期房址及其房址内出土的器物保存状况较好,且数量最多,废弃程度最低且废弃速度快,为更细致的微观研究提供了较好的考古资料。以往学者多从植物遗存、淀粉粒分析、动物遗存等方面着手探讨查海遗址的生业状况。这些研究表明,查海居民很有可能从事原始农业生产,但是,仍保留着狩猎采集的生计方式。而对于查海遗址晚期家户的生产活动、财富累积、资源私有化等社会经济问题,并未做详细且深入的探讨。因而关于查海遗址晚期的社会经济状况值得进一步研究。
  “家户考古”在20世纪80年代正式提出,是一种随着后过程考古学兴起的研究视角。考古学的家户是社会中最基本且活动最为丰富的组成单位,由社会、物质和行为三个方面构成,强调的是社会行为单位的界定,因而可以更为客观地囊括和描述一批考古材料。家户考古学从微观上研究古代社会生活,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聚落考古注重宏观研究、功能性研究,而忽视微观研究和后过程研究的缺陷,并且将更多的遗物纳入到研究当中,从中可以提取更多的有关社会行为的信息。基于此,近些年学者们不断尝试使用家户考古的研究视角探讨国内的一些遗址,主要针对遗址家户的空间分区、财富状况、家户宴饮仪式等方面进行分析,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家户考古的研究。本文拟从家户考古的视角出发,将查海遗址晚期的一座房屋大体对应一个家户,通过石器组合、基尼系数分析等多种方式探讨查海遗址晚期家户的生产活动、财富差异化与资源私有化等社会经济问题。
  一、生产活动
  查海遗址晚期石器主要以铲形石器、石斧、石刀、石磨盘、石磨棒、敲砸器、砺石等为主,同时,还有少量的石凿、尖状器、石环、刮削器、有窝石器等。从查海遗址晚期生产及生活类工具的数量看,加工食物类工具数量最多,约占55%;其次是生产类工具,约占39%,其中,铲形器数量最多,且种类多样,可能用于农业生产、建筑发掘或取土等;渔猎工具主要以细石器为主,约占总数的6%(表一)。石器组合的多样性体现了当时生计模式的复合性。初级的农业生产和渔猎采集是查海遗址晚期的生业背景,这是探讨家户生产活动的基础。但狩猎采集、石器加工、纺织加工的工具并非均匀地分布在每个家户当中,说明此时家户的手工业经济和生业经济出现了一定的分工。
  石器生产和加工的家户。一般将石器加工所产生的石料、石核、石叶,以及半成品作为石器生产和加工的证据。从查海遗址晚期出土的石器状况看,磨制石器数量较少,打制石器的数量占主要组成部分。家户F14、F21、F27、F30、F31、F36、F46、F54、F55相比其他家户而言,更可能为生产和加工石器的家户(表二)。石器生产与加工的家户主要位于遗址的北部,南部仅有少量存在。
  狩猎家户。该遗址虽然没有出现专门狩猎工具如石镞、骨镞等,但石球、石核、石叶、刮削器、小尖状器等也可以作为狩猎宰割动物的工具,因而也可将之作为狩猎家户初步的判断标准。从事狩猎活动的家户有F14、F15、F16、F18、F21、F27、F30、F36、F44、F46(表三)。狩猎家户同时还可能从事着农业生产、食物采集、石器加工等多项生产加工活动。可见,狩猎活动并不是查海遗址中最主要的生计方式。狩猎活动与农业生产活动相互补充,这也是应对生态交错带上生计方式不稳定性的一种生存策略。
  纺织家户。遗址内的一些家户还从事日常的纺织等活动。查海遗址晚期在居住面上共发现7件陶纺轮,其中,家户F13出土1件,家户F15出土1件,家户F20出土1件,家户F14出土2件,家户F16出土2件。这些陶纺轮主要由两种类型构成,一类是由直腹罐的残片磨制而成,表面上可以清晰地看到“之”字纹等纹饰,这类陶纺轮多为二次加工而成;另一类是直接磨制而成,素面圆珠状。陶纺轮大部分中间都有钻孔,为对钻而成;也出现半成品纺轮,1件纺轮钻孔未钻透,另外1件中心未钻孔。由于陶纺轮这种工具形态较小且便于携带,有可能被外出的居民带走,也有可能丢失了一部分,因此,实际进行纺织的家户数量应该更多。
  二、财富状况
  (一)器物生产成本和房屋面积基尼系数计算
  考古学上衡量家户的财富状况通常从房屋大小或农业用地大小、墓葬、人工制品组合等方面进行分析,这些内容都包含了关于财富分配的重要信息,但在衡量财富上各有利弊。住宅包含了日常用途与炫耀功能,比墓葬更易显示经济和政治的关系,并且房屋能量的投入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财富和社会的不平等状况。民族学也有相关的研究,如夏威夷社会阶层的分化与房屋能量的投入有密切关系。因此,房屋面积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家户的人力、财力、精力等资源的掌控情况。
  房屋内的器物种类和数量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该家户的物质财富状况。器物的生产成本估计值与器物的类型、材料和制造方法有关。皮特森等利用基尼系数对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的福山庄遗址、尉迟寺遗址和大地湾遗址内家户人工制品组合数据进行计算,该研究强调了人工制品的生产质量,而不仅仅是数量;并且指出器物的稀有性不等于高价值,为本文提供了一种较为直接和定量的方法来衡量社区之间财富的差异,但是,在磨制石器与打制石器的成本估值方面,皮特森等将打制石器的生产成本估值定为500,而磨制石器的生产成本为1000。本文认为,磨制石器的生产成本不只是打制石器的一倍,磨制石器生产所花费的时间及精力远比打制石器要多;但相比玉器的生产,其原料和制作技术又逊色一些,因此,本文认为将磨制石器的生产成本定为1500更为合适(表四)。
  通过对查海遗址晚期居住面上出土的器物进行分类统计(表五),依据器物生产成本估值,计算出每一个家户内的器物生产成本财富总数,得出查海遗址晚期家户出土器物生产总估值的基尼系数。基尼系数介于0与1之间。基尼系数为0,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平均,在图形上反映为洛伦兹曲线与45°对角线重合。基尼系数为1,表示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在图形上反映为洛伦兹曲线与90°折线重合(图一)。
  查海遗址晚期房屋面积的基尼系数约为0.28,房屋居住面上出土器物生产成本总值的基尼系数约为0.34。国际惯例把0.2以下视为收入绝对平均,0.2~0.3视为收入比较平均,0.3~0.4视为收入相对合理,0.4~0.5视为收入差距较大,当基尼系数达到0.5以上时,则表示收入悬殊。查海遗址晚期房屋面积和器物生产成本总值基尼系数均大于0.2,说明在查海遗址晚期已经初步出现了贫富差异情况,但是,这种差异处在初级的萌芽阶段,并没有出现较大的贫富分化现象。
  家户的生产活动与其所掌握的财富状况也表现出了一定的相关性。相对而言,石器加工和狩猎家户在财富的掌控方面更具有优势。器物生产总成本最高的家户F16、F14和F21都是石器加工和狩猎采集的家户,除了日常的陶器生产外,还从事狩猎采集和石器加工,生产和手工业方式更为多样,财富的获取来源也更为丰富。但是,从房屋面积上看,家户F14和F21的房屋面积并不是最大的一类,说明财富并没有出现集中性的积累和掌控现象。该阶段农业生产处在初级阶段,并未产生大量的粮食剩余。虽然不同家户所占有的财富在数量和种类上存在一定差异,显示了不平等的存在,但财富分化程度较低。
  (二)储藏设施与私有化
  从新石器时代早期开始,在狩猎采集野生资源转向动植物强化利用的过程中,私有化也相伴而生。更大的群体或社会固然拥有所有权,但作为其中的成员,家户为了自身的生存,有权直接、独立地开发利用社会资源里自己应得的部分。弗兰纳里认为,当某些家户不愿意与邻居共享室外窖穴时,会在室内建立窖穴、二层台等“私有化”储存设施。这是防止与收入少的家户共享的一种办法,当然也会有更大的动力加强生产,从而在物质层面形成了等级贫富差距的分化。查海遗址晚期的室内储藏设施主要以窖穴和二层台为主(表六)。这些具有储藏设施的家户大多都是晚期遗址中房屋面积较大的家户。
  室内的窖穴和二层台主要分布在房屋四周。储藏区的出现使得房屋的空间利用多样化,不仅在地下拓展空间——窖穴,而且在地上进一步营建空间——二层台。窖穴的窖口形状多样,有不规则椭圆形、圆角长方形、长方形等,多斜壁、平底。具有丰富储藏设施的家户,其遗物出土数量也相对较多。F55J1是结构最复杂的窖穴之一,该窖穴位于室内东壁近穴壁处,有窖口,南北两个窖道西端相接,与窖口相通,南北窖道皆长0.8米,两侧窖室呈半圆形,平底,大小相当。二层台在室内呈一周分布,也有分段分布。家户F53的西侧和东北侧有分段二层台,台面较平,但台缘不甚规则。其中,东北角台宽0.7~1.2、高0.14米;西侧台宽0.5~0.7、高0.36米,陶器主要集中在二层台上。而家户F30内有一周不规则的二层台,基岩台面,台壁不甚规整,在南侧二层台的东南角处有一个宽2米的斜坡,边缘高于活动面0.1米,斜坡面上有薄薄的踏土层,可能为房址内二层台的踏台,该二层台台面上散落着铲形石器、研磨器、石料等。具有二层台设施的房屋相对其他没有二层台的房址来说,建筑结构较为复杂,尤其凿基岩而成的二层台花费更多的精力。室内窖穴和二层合的修建一定程度上显示此时家户有一定的财富剩余,需要有更大的空间来储藏,也表现出此时已经出现财富私有化。
  三、结 语
  查海遗址的农业生产处在初级阶段,仍需狩猎采集经济辅助,经济生产活动总体上处于多种方式互补的状态。家户是此时基本的生产和消费单位,各家户普遍参与到食物生产等经济活动中,但部分家户一定程度上承担了石器加工、狩猎等专职任务,家户之间存在一定的分工协作。总体而言,石器生产加工的家户在财富积累方面普遍更具有优势,室内储藏设施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可以视作财富私有化的体现。不过,在这种较低水平的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的背景下,尽管每户的财富积累出现了一定的差异,但这种差异并不显著。初级的专业分工并没有更进一步催生出财富或权力的分化,此时的社会总体仍处于较为平等的状态。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

下一条:江西发现的三国两晋时期佛教文物及相关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