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史学前沿 > 世界史
《俄罗斯的中东政策:从列宁到普京》出版
作者: 来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时间:2022-04-29


ISBN:978-7-5201-8978-1
版次:2021年10月第1版
作者: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瓦西里耶夫著;唐志超 等 译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对百年来苏联/俄罗斯与中东国家关系的发展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梳理,深刻反思了其中东政策的得与失,揭秘其中东外交政策的制定过程,并探讨了这些政策背后的指导思想。书中有不少作者个人的见闻和感想,特别是对一些关键人物的访谈,颇具学术性、资料性、可读性。相信本书有助于中文读者深入了解俄罗斯中东政策的的历史脉络、底层逻辑和顶层设计。

  作者简介 

  [俄]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瓦西里耶夫(Алексей Михайлович Васильев,1939年4月26日~),苏联/俄罗斯著名东方学家、中东问题研究权威。1962年毕业于苏联外交部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专业。1966年毕业于苏联科学院东方研究所研究生院,以有关18世纪阿拉伯瓦哈比主义的论文获得副博士学位。1981年获全博士学位。1962~1983年,就职于《真理报》编辑部,曾出任驻越南、土耳其和埃及的特派记者,国际事务专栏作家。1983~1992年,担任苏联科学院非洲研究所副所长。1992~2015年,担任俄罗斯科学院非洲研究所所长。2015年后担任非洲所荣誉所长。瓦西里耶夫是俄罗斯中东非洲问题研究的泰斗之一。他长期致力于当代阿拉伯和非洲国家的政治和社会发展以及国际关系等问题的研究,著作等身,代表作有《沙特史》《沙特费萨尔国王:个性、思想和时代》《埃及与埃及人》等。除了杰出的学术贡献外,瓦西里耶夫在决策层也有着重要影响,经常为俄罗斯领导人及有关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咨询,对俄罗斯的中东非洲政策制定有着重要影响。由于在学术和资政方面的巨大贡献,瓦西里耶夫获得了众多荣誉:1999年,获俄罗斯功勋科学工作者荣誉称号;2000年,当选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2011年,当选俄罗斯科学院国际关系与全球性问题学部院士;等等。

  主要译者简介

  唐志超,男,出生于1970年,江苏灌南人,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中东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兼任西亚非洲所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中东学会理事、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兼职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所学术委员、西北大学叙利亚研究中心客座教授等。曾先后主持和参与数十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其中多个研究报告获得中央领导人批示。研究方向为中东政治与国家关系、地区安全 库尔德问题。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发表论文有《失序的时代与中东权力新格局》《俄罗斯与土耳其关系的内在逻辑与发展趋势》《地区大国博弈催生中东新格局》《土耳其当前政治局势》《南非公务员制度改革及现状》等。著有《中东库尔德民族问题透视》。

  图书目录 

  前言

  第一章弥赛亚主义与实用主义的渊源

  第二章尼基塔·赫鲁晓夫的沉浮

  第三章走向衰落: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时代

  第四章“热忱的革命者,忠诚的朋友”:苏联与共产主义运动

  第五章阿拉伯世界的一朵奇葩

  第六章决策过程

  第七章阿富汗:俄罗斯的未愈之伤

  第八章弥赛亚主义的衰落:戈尔巴乔夫时代

  第九章外交与内政:苏联、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人

  第十章“沙漠风暴”

  第十一章被诅咒的90年代

  第十二章重返中东,路在何方?

  第十三章孩子们的革命

  第十四章叙利亚的悲剧与恶魔降临

  第十五章空天力量的试验

  结论

  译后记

上一条:《穿过针眼:财富、西罗马帝国的衰亡和基督教会的形成,350-550年》出版
下一条:论美国内战前女性公共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