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英国议会代表团应国民政府之邀于1942年11月10日至12月10日访问中国。这是英国议会首次派遣代表团出访盟国。代表团在重庆、西安、成都、昆明等地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访问,他们先后拜访了林森、蒋介石、孔祥熙、宋子文、宋美龄等国民党政要,以及中共代表周恩来和民主党派的领袖,考察了战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教育。英国派遣代表团访华,不仅表达了战时英国支持中国抗战的意愿,而且一定程度承认了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取得的国际地位,对抗战时期的中英关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有关英国议会代表团的访华,学界已有专文论及。此外,也有学者在相关研究中涉及英国议会代表团访华。但相关的研究大都从中英关系或中国的视角对事件加以考察与论述,较少涉及英国代表团对战时中国的观察。本文利用英国外交档案等资料,从代表团的视角,对战时重庆的观察和思考加以论述。
一、代表团在重庆的行程
南京沦陷后,重庆成为中国抗战的大后方,国民政府的战时首都。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重庆又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战区统帅部所在地,是各同盟国代表访问和交流的中心。1942年10月15日,英国议会代表团应蒋介石的邀请,自英国启程,经埃及、印度前往中国。11月10日,代表团成员艾尔文(Ail-wyn)、泰弗亚(Teviot)、劳森(Lawson)在秘书都伯森(Dobson)陪同下飞抵重庆。卫德波(Wedderburn)因在新德里染上疟疾迟至11月13日才抵达。其中,艾尔文勋爵、卫德波上校代表保守党,泰弗亚勋爵代表自由党,劳森议员则代表工党。在中方的安排下,代表团先后访问了重庆、西安、成都、昆明等地,而作为战时首都的重庆,是代表团访问的重点。
国民政府对英国议会代表团访华非常重视,蒋介石亲自提出了接待原则,责成行政院副院长孔祥熙负责办理。9月30日,蒋介石致电孔祥熙,声称:“据顾大使维钧电称,英议员团约一个月,所有招待及参观程序谅已在预筹准备,除应有之拜访、会谈外,窃意宜注重下列各原则,酌为联欢表现:(1)我自助精神为引,观我最大规模之兵工厂、军校、飞机场、滑翔学校等机关;(2)我抗战期内建树成绩,如参政会、新建公路、桥梁、河运、水利等建设工业,合作社、识字运动、孤儿院、难民所等新政;(3)少年中国之气象,为青年团、童子军、学校集团唱歌;(4)华西资源之富厚,为新办水电厂、五金矿;(5)驻华空军之活动,以增英助华之兴趣。”代表团的行程基本上遵循了蒋介石所提的各项原则。在重庆的15天,代表团访问和考察了战时的学校、工厂、党团、医院、报社等各类机构,行程非常紧凑,也非常充实。访华团所到之处,无不受到当地党政军民的热烈欢迎。
英国议会代表团在重庆的行程
图片(略)
虽然代表团在重庆的行程基本由国民政府安排和在各方重要人士陪同下进行,但通过广泛的接触和仔细的观察,代表团对重庆和战时中国仍有新的认识。
二、年轻的参政会与独裁的政党
英国议会有着悠久的历史,被称为“议会之母”,议会政治是战时英国对抗法西斯德国的重要政治基础。英国议会代表团抵达重庆后,对战时重庆的民意机关和政党政治非常感兴趣。11月12日,代表团前往中国民意机关国民参政会,拜访了国民参政会副议长张伯苓,国民参政会主席团主席莫德惠,参政员钱端升、杭立武等人。当晚,国民参政会为英国代表团举行欢迎晚宴。晚宴由莫德惠主持并致欢迎辞,他首先欢迎代表团的到访,并向代表团介绍了国民参政会这个年轻的组织,“它已通过逐步的完善成为政府机构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我们来自中国各地、社会各界,尽管对于战时政府的种种困难都有所体会,但不会因此放松对政府工作的监督与批评,我们不遗余力地采取任何有助于赢得战争或重建国家的措施。”莫德惠还介绍了参政会在各省和地方的设置,评价它对实现孙中山民权的理想、回应西方世界民主原则做出了切实贡献。莫德惠认为,中国的目标在于帮助构建一个更好的世界秩序以及为她自己建立起一个现代民主国家,实现这两项目标都需要英国作为一个密切而富有启示意义的伙伴。代表团成员劳森发表致谢辞,他称赞国民参政会是一个年轻而富有生命力的机构。“英国议会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相当灵活,一方面能保持最古老和华美的仪式,另一方面能适应每天的实际进程以把这场历史上最伟大的战争持续下去。”
由于国民参政会在10月22日至31日已召开了第三届第一次大会,因而代表团无法观摩国民参政会的大会。为了弥补这一缺憾,顾维钧向国民党中常会建议邀请英国议会代表团出席正在重庆召开的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的一次公开性会议。他强调,代表团的成员不仅是友好代表,而且是各自政党的领导成员。因此,国民党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接待这些人,并通过他们与英国的主要政党取得联系,也可以让英国了解中国国民党是中国政治力量的源泉和基础。顾维钧的建议得到了戴季陶、孙科等人的支持。
11月16日上午,代表团受邀旁听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这在国民党历史上也是首次。代表团于10点抵达会场,并受到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与会代表的热烈欢迎。到会的还有罗斯福总统的私人代表拉铁摩尔,以及澳大利亚部长弗雷德里克·埃格尔斯顿等其它国家的贵宾。大会由蒋介石亲自主持,中央执行委员会秘书长吴铁城,副秘书长甘乃光协助,新闻部副部长董显光翻译。
蒋介石在致欢迎辞中声称:“此次英国议员团行抵重庆,正值本党开十中全会,时会相逢,无任忻幸,四位团员合则为代表英国人民对我国人民空前之访问恳亲团,于其到渝以来,我国各界欢迎之热烈,可见我政府与民众重视此次访问之意义,分则可谓英国三大政党之代表。余兹以我中国国民党总裁之名义,代表本会向诸君致诚恳之欢迎。今日本会承诸君莅临参观,一睹本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情形,不胜快慰。英国现为我共同抗战之友好盟邦,余深盼议员团此举,成为我中国国民党与英国三大政党间联络难得的机会,此不特有裨于盟国为争取自由与民主精神之共同奋斗,且亦可促进战后中英两国之友好合作也。”随后,代表团旁听了行政院副院长兼财政部长孔祥熙的政务报告。孔祥熙的报告涉及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院的各项工作,并接受了部分委员的质询。宋子文、邵力子和顾维钧也分别就美、苏、英等国的形势作了报告。
休会期间,代表团成员与部分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进行了交流。在交流中,保守党卫德波首先发言,他说代表团能够代表古老的英国议会的所有政党受邀出席此次会议是莫大的荣幸。他所在的保守党是目前英国议会最大的政党,而即便在政策问题上有再大的分歧,英国各政党在立宪政体、个人自由和社会进步这些原则上始终保持紧密的一致性,这也是英国的力量所在,变换的政府不会影响到民主自由宪法的基本原则。他说近年来全英国人民怀着钦佩与同情的心情看待蒋介石,他高度的爱国主义,他对公共职责的灵活履行,在他领导之下的国民党使得中华民国实现政治统一,他也鼓舞了勇敢的中国人民坚持抗击高度机械化的日本侵略者武装五年之久。
劳森声称他代表的是英国广大有组织的产业工人和议会中的工党。他称赞国民党挽救了中国,其事业为世界做出的贡献将为历史所验证。对于蒋介石所强调的中国还将协同改善战后世界范围内工人的生活水平和生存环境,劳森感到十分欣喜,并保证这一努力将会得到英国人民的全力支持。
自由党的泰弗亚称自己的政党是进取的,在很多时候成为各项政治主张和政治努力的先锋。“孙中山向世界显示了一个伟人是如何仅仅凭借为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带去变革和福利的决心,就成功为一个新的时代奠定基础的。”泰弗亚还认为,这位伟大奠基人的事业如今已传递到蒋介石的手里,并祝愿中国早日达成民主和成为世界的典范。泰弗亚的讲话特别引人注目,原因是他每次提到孙中山的名字,都转身向这位民国创始人的遗像鞠一躬,他对蒋介石表示出的敬意也是显而易见的。
最后,保守党艾尔文以一名海军军官的角度演讲,尽管他评价自己是一名“拥有自由思想、偶尔还有工党倾向的保守党成员”。他指出英国的军队此时正饱含钦佩之情注视中国盟军在蒋介石领导之下史诗般的抗战,他们在中国发现了成功抵抗侵略的先驱者们并因此心生崇敬。
除了与国民党进行广泛的交流外,代表团还在重庆主动地与中共和其他民主党派进行了接触和交流。11月20日,代表团与时任中共驻重庆代表周恩来进行了会谈。周恩来向代表团详细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组织、政策、纲领和所获的成就,尤其是中共在抗日战争中的敌后战场。在持续一小时的会谈后,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代表也应邀而来。周恩来与民主党派代表普遍表达了对国民党在民主事业上光说不做的批评,并且向代表团提出两点请求:一是希望他们能够尽其所能在英美舆论上施加影响以促进中国立宪议会的早日实现;二是帮助谋求国民党政权准许在自由演说方面的个人权利。代表团与周恩来等人的会面,完全由薛穆安排,包括会谈的场所也是由他提供的。代表团认为,这样的会面方式能够避免这些少数党派的领袖的言论被戴笠的特工以任何形式记录下来。可以说,这次会面为英国了解中共和民主党派的政治主张和政策提供了难得的材料。
虽然代表团对战时国民参政会、国民党和蒋介石予以了较高的评价,但同时他们在回国后的政治报告中也指出,中国仍然是一个由国民党独裁的国家,具有某些压迫的特性,缺乏正直的官员。目前要实现对国家进步至关重要的统一,也没有其它高效的政体可供选择。毫无疑问,在无组织无纪律的中国人中间建立起全国性的团结和手无寸铁地抗击高度机械化的残暴侵略者五年之久都绝非易事。共产党虽然有很大的影响,但是没有一场流血的内战它不能取得政权。而其它少数政党缺乏影响力,也没有实力。蒋介石意图通过建立起经过设计的宪政把中国发展成为民主国家,但真正的权力在此后一段时间里仍将停留在掌握一支忠诚而有力的军队的人手里。不过,不管中国未来可能采取何种外交政策,持续将中国视作一个弱小无组织的国家是一个严重的错误。
三、艰苦的环境与教育的奇迹
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采取大学内迁、推广职业教育、实施国民教育等方式,使战时的教育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规模上都取得相当的成就。至1942年底,抗战大后方各省的国民教育儿童入学率达到60%,国统区设立的中学、师范学校和职业学校超过3000所,在校学生达到110万人。高等教育的办学规模和办学质量也在艰难的环境下得到提升,专科以上在校生较战前约增1倍,而国立中央大学的在校学生数达到3700人,为西迁时的三倍多。为了让英国代表团了解中国知识界、教育界在抗战艰苦环境下办学的成就,感受广大青少年努力学习自强不息的精神,国民政府安排代表团参观了重庆的小学、中学和大学。
11月13日上午,代表团访问的是重庆城郊的李子坝中心学校、小龙坎树人小学和国立中央大学。李子坝中心学校是一所公立的完全小学。学生们见代表团前来,均起立行礼,其纪律和举止给代表团留下了深刻印象。当劳森问一个班级的学生:“你们看上去是好孩子,你们的表现一直都如此吗?在家也一样吗?”得到了整齐一致的肯定回答。
小龙坎树人小学建校于1938年,是战时重庆办学最好的公立小学之一。当代表团抵达学校时,受到身着童军制服的男女学生的列队欢迎,学生们演唱欢迎歌曲,用英语高呼欢迎口号,两名学生代表向代表团成员献花。艾尔文对这些小学生的良好举止给予了高度的赞赏,劳森更是对这些小朋友表现出极大兴趣,甚至提出希望自己能在这里和孩子们待一天。
接着代表团乘车前往重庆城郊的国立中央大学。在校长顾孟余陪同下,代表团参观了学校的图书馆、实验室和部分系所。代表团成员对中央大学由南京西迁,辗转千里,抵达重庆,并在遭受日本空军持续的轰炸下仍努力办学,积极保存书籍,扩大办学规模,纷纷表示崇敬之心。
在国立中央工业职业学校,代表团参观了工作坊和实验室,然后返回国立中央大学参加由重庆大学、中央工业职业学校、南开中学和国立中央大学联合举办的欢迎会。欢迎会由中央工业职业学校校长魏元光致欢迎辞。英方由艾尔文致答谢辞,他对战时重庆的教育予以高度评价。他说,尽管之前代表团已对中国人民无畏的勇气有所了解,但这一次在中国努力克服教育领域的巨大困难上开阔了视野,可见没有什么能够消减人们对于学习的渴望和对学术的执著追求。艾尔文还对在场中国师生和教育界人士提出一点建议,即智慧和理解力应始终伴随学术学习左右,前者和后者一样重要,并且只能通过后天的经历、向前人和历史学习获得。他以古代智者所罗门还有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鼓励学生在年轻时抓住机会,积累智慧和理解力,尽管当前条件艰难。
欢迎会结束后,代表团相继访问了重庆大学和南开中学,并在南开中学举行午宴。在午宴上,顾孟余盛赞英国有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体制,是其它自由机构的发源地,也是包括他在内所有民主人士心中的典范和灵感所在。他希望代表团回去能代为转达中国知识分子对英国领袖和人民有能力达成人类解放的信心。泰弗亚回敬并演讲,认为本次对教育机构的访问令代表团获益匪浅,把这里的情况传达给自己的国家是有益的。他引用法国大革命的自由、平等和博爱,认为博爱是首要的,因为没有博爱就难有自由和平等,他呼吁大家不要仅仅关注国内和教育事业,也要关注外交关系上的博爱。劳森也发表了简单的感谢演讲,“眼见为实”,他说他对中国的战时教育印象十分深刻,尤其是学校、学院和大学在面临敌人入侵时仍在西化上取得重大进步。午宴上中方还由国立中央大学文学院院长楼光来教授代表四校向英国议会代表团赠送丝绸卷轴以表敬意。午宴后代表团成员继续视察了学生上课和做实验的情况,以及烹饪、升旗等表演。
是日下午三点半左右,代表团返回重庆市区,参加由中英文化协会举办的茶话会。中英双方会长王世杰和薛穆(Horace J. Seymour)分别致辞。王世杰认为英国议会代表团访华开启了中英关系的一个新时代。薛穆赞同王世杰的观点,希望代表团在回国后不要忘记在这里所做的微小努力,继续推动中英友谊。代表团艾尔文在致谢辞中说,英国人民深知蒋介石邀请代表团访华的重要意义,他自己也为有幸成为代表团的一员而感到骄傲。他强调了中英之间的诸多共同点,并惊叹于中国战时教育所取得的成就。劳森也高度评价了代表团和中国人民在重庆的这次会面,强调中英友谊的宝贵。
当晚,教育部长陈立夫设宴欢迎代表团,副部长余井塘、顾毓琇,四川大学校长程天放,西北大学校长赖琏等出席。席间陈立夫发表讲话,向代表团介绍了战时中国教育的发展情况,并祝愿中英文化进步,中英邦交万岁。代表团成员则对中国战时教育之进步赞誉有加。
11月14日上午,代表团访问位于小温泉的中央政治学校。中央政治学校副校长张道藩和各部负责人陪同接待,代表团参观了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医院等场所。学校图书馆藏书丰富,医院环境整洁、设施完善,教职员工充满活力,都给代表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泰弗亚对医院从草药常山当中提取物质,替代奎宁运用于治疗疟疾非常感兴趣,他特意请求医院给他一份具体过程的书面记录,以便带回英国给医生作参考。
11时20分,中央政治学校召开全校师生大会,欢迎英国代表团。欢迎会由张道藩主持并致欢迎辞,他高度赞美代表团的来访,他说代表团能够克服身体不适和战争风险在中国需要时来访,印证了“患难见真情”这句谚语,中国也将尽其所能回报这份情谊。中央政治学校作为一所吸纳和训练有责任心担当重建国家重任的年轻人的学校,确信能从代表团这里得到忠告和指引,因为英国的政治智慧是众所周知的,而代表团正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者。泰弗亚发表讲话,声称:“你们正在经历人生当中非常有趣的一个阶段,完成学业之时你们将成为中国政治建设的一员,而来自英国议会的我们将尽一切努力帮助你们。”艾尔文对艰苦条件下师生的努力和追求深表敬佩。劳森祝福中国的年轻人好运,他相信他们所受的训练将使其有能力为中国乃至全人类做出伟大的贡献。午餐后,代表团还参观了学校的教室、宿舍、游泳池、合作社、军训处。是晚,蒋介石和宋美龄在黄山官邸设宴欢迎代表团。
四、杰出的妇女与苦难的儿童
战争必然给普通民众带来灾难,如何安置难民和救济孤儿,是参战国面临的共同难题。英国的民间组织和妇女团体对战时中国的社会救济非常关心,早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就曾给予积极的捐助,在代表团访华前夕又委托代表团向战时中国妇女界组织的救济活动致敬。代表团抵达重庆后,将参观战时的社会救济和医疗列为重要内容。在国民政府的安排下,代表团在重庆先后到妇女慰劳总会、儿童保育会、国家卫生研究院和中央医院进行访问和参观。
11月16日下午,重庆的妇女界在嘉陵宾馆举办茶话会款待代表团成员。茶话会由新生活运动妇女指导委员会委员长宋美龄主持。顾维钧、董显光,以及宋霭龄、孙科夫人、李德全、何应钦夫人、邓颖超、刘清扬、曹孟君、陈逸云等各界妇女代表两百余人参加。茶话会正式开始之前,与会者共同参观了新生活运动妇女顾问委员会、中国妇女慰劳自卫抗战将士总会和战时儿童保育会各部门工作的展示,包括妇女工艺社的挑绣品、精致的手工艺品、棉花和羊毛制品,文化事业组所出的书报、军人的致谢信等等,墙上悬挂的图表和照片展现了工厂的工作、乡村的工作、工人们的生活,以及他们在学习和工作上的进步和战争孤儿的安置。来自第八保育院的小朋友们表演了五支曲子,包括“欢迎英国议会代表团之歌”和“我们是中国勇敢的青年一代”,其中还有舞蹈和拳术表演。他们欢快生动的表演赢得了客人们的热烈掌声和感谢。表演的最后环节,一名男孩代表保育院向代表团赠送一本关于保育院生活的画册。
在茶话会上,宋美龄发表热情洋溢的演讲,她说:“今天聚集在这里的女性是中国各妇女组织的代表,我们很高兴有这样的机会向你们表示热烈的欢迎,毫无疑问在你们的国家类似的妇女组织也在为此事业尽心竭力。”宋美龄希望代表团在会见和了解中国的女性之后,能够把她们这种热忱服务于社会各界的精神反映给英国女性,这种精神正是两国女性所共通的。宋美龄提到,自民国成立以后,中国女性也开始参与到各种公共活动中来,在国民参政会中,就有中国女性追随英国首位历经艰难迈入下议院的女性的脚步,此外中国女性还和平地加入到银行业等其它长期以男性为主导的专业领域,而这也为绝大多数的中国男性所欢迎。宋美龄强调,超过半数的地球居民是女性,因而女性应当共享建设美好宜居家园的责任,男女之间没有互相竞争的需要;中国女性对于代表团的欢迎绝非敷衍了事和转瞬即逝,它要通过代表团传递给英国人民尤其是全英联邦的女性们,并且它也是永久友谊的保证。
随后代表团成员艾尔文致辞,他感谢中方的盛情邀请,称赞宋美龄的演讲才能,表示在英格兰和苏格兰已经了解到许多中国女性的杰出工作,宋美龄的名字和她的工作也广为人知。泰弗亚在其演讲中引用圣经“It is good for us to be here”,认为宋美龄在演讲中表达的情感和呈现的善意值得代表团铭记并传递给英格兰和苏格兰的女性们,“我想在离开的时候我们都会感觉到你们确实引领我们走进过你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卫德波提到,尽管由于路途遥远英国难以全面而频繁地获得中国的消息,但宋美龄和她的同事们在缓解战争创伤方面坚持不懈的工作还是得到了充分的报道,离英之前就有许多英国朋友请他帮助转达对于宋美龄救济工作的钦佩。他进一步强调在英国不存在对妇女积极参与社会和政治活动的法律或社会限制,尽管上午没有在政治活动中发现许多女性的参与,他希望中国女性能像英国女性一样被赋予为公共事务做出贡献的所有机会。劳森表示他十分赞同宋美龄在演讲中关于英国代表团应该有一名女性成员的观点,劳森还讲了自己和妻子在一次爆炸中痛失孩子,他的妻子当时仍投入到对其他伤员救助中去的感人事迹。他说中国勇敢的女性们和其它土地上的女性一样正在进行一项伟大的事业,她们将在未来中国和未来世界的建设中扮演光辉的角色。
11月19日,代表团参观了位于夫子池的新生活运动妇女指导委员会总会,总干事黄仁霖向代表团介绍了该会的产生意义、历史和最近工作,并陪同代表团实地考察了伤兵之友社和重庆新运模范区,见到伤兵慰问组所陈列的慰问伤兵的卡片。在重庆新运模范区,代表团视察了其所办的自助餐、浴室、理发、厕所等。
11月21日上午,代表团参观了位于歌乐山的中央卫生实验院、儿童保育院、中央医院、重庆托儿所和国家卫生研究院。歌乐山儿童保育院的前身是汉口临时儿童保育院,成立于1938年,武汉沦陷后约500名难童迁往重庆歌乐山,改名为四川省第一保育院。经过曹孟君、刘尊一等院长的努力,该院成为“模范保育院”,蒋介石、宋美龄曾多次陪同外国友人到该院视察。1942年改为直属第一保育院。院长向代表团介绍了保育院情况,保育院不像一般的慈善机构,也不像一般的学校,它是家庭,也是学校,担负教和养的双重责任。保育院设有保姆、医师、护士,负责孩子们的卫生清洁、饮食起居,及病童的看护和疾病的预防。在保护其健康基础上,保育院开展政治、文化和军事教育,教授国语、社会、自然、数学、劳动、体育、艺术等课程,优秀的可以升学,资质稍差的则学技艺。随后,代表团参观了第一保育院的教室、宿舍、礼堂和幼儿园。在幼儿园,儿童们为来宾演唱了一首欢迎的歌曲。他们向来宾微笑、致敬,表现自如。在参观其中的一个教室时,都伯森说他希望继续学习中文,他补充道,“即便我不是一名孤儿”。当代表团得知在全国十几个省份设立了40多所保育院,救济和保育了数万名难童和孤儿时都感到非常震惊和钦佩,艾尔文对儿童保育院的工作给予高度的评价,认为这些女士正在从事一项伟大的美好的事业。
五、现代化的工厂与劳苦的工人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英国非常关心中国经济能否维持战争的消耗。为了解战时中国的经济和工业生产情况,同时也为战后中英经济的合作提供建议,代表团在重庆参观了不少工厂、企业,深入与中国经济有关部门的负责人、管理层和工人进行了的交流。
11月17日,代表团在顾维钧陪同之下参观了重庆市郊的豫丰纱厂、渝鑫钢铁厂、动力油料厂和中国兴业公司。豫丰纱厂成立于1918年,原厂设在河南郑州。全面抗战爆发后,豫丰纱厂奉令迁移,经汉口迁入重庆市郊小龙坎,与湖北裕华纱厂、沙市纱厂、申新第四纺织厂成为战时重庆的四大纱厂。工厂负责人向代表团介绍了纱厂的基本情况,并告诉代表团纱厂曾遭日机多次轰炸,依然坚持生产。当代表团看到豫丰纱厂几十万吨的机器正在运转,数千工人正在有序地进行现代化的、整洁的、系统的生产时,深表钦佩。劳森迅速融入到工人当中去,并且就工作时间、薪水、工作内容采访了一些工人。通过采访,他了解到工厂如何以8小时轮班制保持24小时持续运作,工人每两周可以领到薪水,工人的收入虽然只能勉强维持生活需要,但对于能够为战争工作出力他们感到满足。
渝鑫钢铁厂原为1934年余名钰在上海设立的大鑫钢铁厂,1937年内迁重庆后与民生实业公司合资经营,改名渝鑫钢铁厂,是战时重庆最大的私营炼钢厂。该厂拥有5吨平炉1座,1吨电炉2座,1吨贝司麦炉2座,3吨熔铁炉5座,员工一千余人,每月可以生产灰口铁140吨,钢锭150吨,钢品100吨。在参观工厂车间时,劳森还摇动了加煤机的把手,甚感吃力。他由此评论道,工人需要有一双强壮的手。代表团对于频遭日机轰炸之下的钢铁厂能够保持如此规模和现代化的生产赞扬不已。
重庆动力油料厂位于重庆市郊沙坪坝小龙坎,又称小龙坎动力油料厂,其前身是1938年资源委员会设立的植物油提炼轻油厂。1939年,资源委员会与兵工署合作办厂,正式改名为动力油料厂。动力油料厂主要是利用桐油、菜籽油和花生油等植物油经过高温裂化程序炼制成汽油、柴油、机油和檫枪油等战争所需物资。经济部长翁文灏亲自陪同代表团参观并且解释桐油如何转化成为人造汽油、柴油和润滑油的过程。代表团对动力油料厂的生产技术和高效的生产能力非常钦佩,认为这项中国发明带来的效益对抗击法西斯侵略战争具有重要作用。
参观后,翁文灏设午宴招待代表团。在午宴临近结束时,双方代表都发表了讲话。顾维钧在其演讲中表示,在战后世界,经济合作将取代经济剥削,给中国人民和全世界带来益处。翁文灏在发言中指出,在如此大范围和长时间的战争中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应当换取战后良好的国际秩序,而他确信中英的友谊和两方的经济合作对于构建公平持久的国际秩序至关重要。翁文灏回顾了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批驳了日本所谓“物资缺乏条件下发展工业时对外扩张的必要性”的荒诞论调,以及其所谓“大东亚共荣圈”的虚伪,其肆意掠夺中国矿区及利用占领区以图以战养战的阴谋。强调在中国,蒋介石继承孙中山的政策积极领导国家建设,尤其注重工业化,视英国的产业革命为榜样寻求一种均衡的经济发展,更期待和努力推进中英经济合作,希望代表团能够了解中国具有广阔疆域、丰富资源,战后中英两国在经济上的合作具有宽广的前景。代表团成员对战时中国的工业和经济,以及工人努力工作的精神予以很高的评价。艾尔文说自己在重庆深切地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非凡精神。卫德波表示他对中国发展出的熟练的劳动技术印象深刻,他会把他对中国现代工人的全新印象带回英国。泰弗亚高度评价工厂在遭受袭击时继续维持运转。劳森说:“今日所睹各种情形,洵为奇迹,犹如一小舟被炸,一切受毁而小舟尚驶行无乱,且有一日千里之势。”
此后,代表团又参观了重庆的兵工厂、煤矿,以及消费合作社和生产合作社。11月18日上午,在兵工署署长俞大维等的陪同下,代表团参观了重庆一处兵工厂,并对其中军械品制造的精良和工作情形的紧张感到兴奋,并同男工、女工们攀谈,临行记者询问参观印象时,艾尔文建议像英国国内一般更多雇佣女工以增加抗战时期的生产效率,并赞誉中国兵工厂具有伟大前途。11月22日,代表团成员由翁文灏陪同视察了当地的煤矿,跋涉山路,进出煤窑。11月23日代表团成员考察了社会部合作事业管理局,在沙坪坝参观了消费合作社和小龙坎织布生产合作社。代表团成员对管理局建立的合作企业印象深刻,认为合作事业和服务事业的发展是中国社会进步的优良表现。泰弗亚还会晤了农业部次长钱天鹤、农业部的金宝善博士和财政部次长顾翊群,专门讨论了战时的农业和金融财政问题。
11月19日上午,为了解中国工会情况,劳森会见了中国劳动协会理事长朱学范、重庆市总工会常务理事王鸣岗、重庆市电力工会常务理事陈铁夫、中华海员工会代表康济民、丝业工会理事程蕙卿、香港撤退工人胡堃等人。23日下午,中国劳动协会、全国邮务总工会、中华海员工会、重庆市总工会等百余工业界的团体在广播大厦开会欢迎,会议由中国劳动协会理事长朱学范主持,并致欢迎辞。各团体向劳森赠送纪念礼物。劳森致答谢辞,对中国工人的团结奋斗表示钦佩,并作一场关于英国劳工组织的演讲。
回国后,劳森专门就中国工业和工人写了一份报告。在报告中他高度称赞了战时中国工业生产能力,尤其是工业合作社,认为它代表了理想和实践的结合。不过,通过他的访谈和仔细观察,他认为中国工人的薪水是不可思议的低,工会虽然存在,但受到国民党的严密管控,没有证据表明它们采取过有效举措。与西方标准相比,中国劳动力的工作环境是难以置信的恶劣。他强调西方大国必须采取国际行动避免其工业革命时所遭遇的恶果再在中国重演。同时,他对中英经济合作的前景表示乐观。他说虽然废除治外法权以后英国对华贸易存在不确定性,但中国有非常好的工业前景,并随着日本的战败和裁军,中国在远东将不存在对手,向中国提供货物和技术协助,可以确保其在全球合作中得到良好发展。
六、结语
英国议会代表团的访华是英国议会首次派遣代表团出访盟国,它不仅表明英国支持战时中国的抗战,而且也突出了英国愿意和中国加强合作,增进友谊的良好愿望。同时,此次访问也是战时中国向同盟国展示友好、和平、自由、自强精神风貌,以及抗战建国所取得的各项成绩的重要机会。因而,国民政府对于此次英国代表团的访问,予以高度重视,蒋介石与国民政府主席林森、行政院副院长孔祥熙、外交部长宋子文、国民参政会主席团主席莫德惠等众多党政军要员参与了对英国议会代表团的接待工作,制定了详细充实的行程。在重庆的访问期间,代表团的确感受到了中国政府和人民对他们的热忱和真诚,也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国政府与人民对战时英国所释放出的善意与友好。
同样,英国议会代表团也肩负向中国政府和人民积极传递英国人民友谊的重任。为了让更多的中国民众了解战时英国,代表团成员的行程安排得非常紧凑,他们努力克服各种困难,积极拜会国民政府党政军重要领导人,深入学校、机关、党团、工厂、医院、保育院、合作社、报社,通过访谈、讲话、演说、广播等各种形式介绍英国的制度、文化和社会。同时,毫不吝啬地对战时中国所取得的成就和展现出来的精神风貌给予高度的赞美和欣赏,极大地满足了战时中国的民族自豪感。
在传递友谊的同时,代表团对重庆的访问和观察的确对英国了解战时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教育和社会起了重要作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英国对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颇为轻视,对美国将中国列为“四强”的国际地位也不以为然。代表团通过对战时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教育等方面的实地考察,他们不得不承认战时中国所体现出的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令人钦佩,再将中国视为一个弱小无组织的国家是一个严重的错误。代表团回国后,曾向议会和政府分别提交了一份报告,其中给议会的报告重点突出中英友好,给政府的报告则重点介绍了中国的军事、经济、政治的实际状况,以及中国人民对其政府的态度,后者为英国政府制定对华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