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朱国祯的《皇明史概》是一部兼采编年、纪传、纪事本末三体的明史著作,在史书体裁上有所创新。它对明代政经大事、典章制度、边疆外国有较完备的载录,其中“大事记”符合明中后期社会政治特征的史事选择,使这部史书的史料价值不容忽略。史书中体现了朱国祯正国史、 去隐讳,资借鉴、彰忠义的史学思想,反映了重时势、重事实历史观与天命史观的矛盾。
关键词:皇明史概;史体;史学思想;历史观
朱国祯其人在明代历史上并不著显,他的史著《皇明史概》( 以下简称《史概》) 刊行于崇祯年间,亦未引起重视。清顺治末年,庄廷钅龙“明史案”发,朱氏渐播其名,因庄氏撰辑《明书》,以其残存旧稿为粉本。清人节庵《庄廷钅龙史案本末》中亦称朱国祯“博学多著述,有良史才”,并提到他的《史概》一书;清代史学家潘柽章、潘耒、查继佐对此书也有引用。笔者得阅此书,觉此书有值得注意的史学特色,惜其流布不广,史界少有重视,故撰此文,以求正于方家。
一、朱国祯与《史概》的编纂
朱国祯,字文宁,号“平湖居士”、“虬居士”。明嘉靖三十七年( 1558年) 生于浙江乌程,万历十七年( 1589年) 中进士,进庶吉士,累官至国子监祭酒。万历三十八年谢病归家,隐居不出。天启元年 ( 1621年) 擢礼部右侍郎,辞而未就。三年正月,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
天启年间正是宦官魏忠贤窃专国柄的时期,以其为首的一批宦官和官僚结成阉党集团,与外廷诸臣势如水火,朱国祯的入阁就是阉党与外廷争斗的结果。天启二年冬延推阁臣,原是以礼部尚书孙慎行为首,吏部侍郎盛以弘次之,但魏忠贤为抑制外廷,推翻了此议,以中旨用顾秉谦、朱国祯、朱延禧、魏广微四人入阁,“朝论大骇” 。这时内阁已有叶向高、韩火广 、何宗彦、朱国祚、史继偕四位辅臣,又骤增四人,以致“直房几不容坐”,阁臣之多,为明代之最。
天启三年六月,朱国祯还朝就任,旋改文渊阁大学士,累加太子太保,顾秉谦、朱延禧位居其次。 天启四年六月,首辅叶向高因忤魏忠贤,求去得允。韩火广继之,亦因不附从阉党于十一月罢相,朱国祯得为内阁首辅。当时魏忠贤谋结外廷诸臣,顾秉谦、魏广微相率谄附,朱国祯却不为所动,为魏忠贤所不喜。魏广微与魏忠贤表里为奸,“视国祯蔑如”,阁臣朱延禧亦与他不睦,不久他又遭阉党李蕃弹劾,被迫三疏引疾。魏忠贤告其党羽说:“此老亦邪人,但不作恶,可令善去。”天启四年十二月, 朱国祯得赐币放归,崇祯五年( 1632年) 卒,赠太傅,谥文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