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清朝在乾隆年间统一新疆后开始在各垦区大力推广种植油料作物,种植范围很快遍布天山南北。油料作物的种植与推广,不仅有效解决了当地屯戍官民的生活问题,降低了清朝在新疆的治理成本、提高了边疆治理效率,而且在发展和繁荣当地经济、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维护边疆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乾隆年间;新疆;油料作物;边疆治理
自汉代以来,屯垦成为历代中央王朝巩固边疆统治、加强边疆治理的重要政策之一,清朝在乾隆年间统一新疆后,延续以屯垦为核心的戍边政策,积极发展农业和畜牧业,推动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全面恢复与发展,其中就包括油料作物在内的农作物品种的增长与种植范围和规模的扩大。有清一代,新疆农作物种类齐全,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而学术界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小麦、玉米、水稻、豌豆等粮食作物,以及棉花、瓜果蔬菜等经济作物上,甚至对大黄、罂粟等嗜食作物的研究也比较全面和深入,但对胡麻、菜籽等油料作物种植的探讨还比较薄弱,从而为本文的进一步深化研究留下了空间。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新刊布的多语种材料,特别是满文档案,对乾隆年间油料作物在新疆的种植、发展及其地位与作用等问题试加分析,在完善新疆农作物史的同时,深化对清代边疆治理政策与成效的认知。
一、清代油料作物在新疆屯垦种植的缘起
油料作物,是指以采收种植榨油为主要用途的一年生或越年生栽培草本植物,是人类植物蛋白和油脂的主要来源,在日常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油料作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并呈现地域性差异。历史时期,我国的油料作物无论是作物种类还是地理分布都发生过重大变迁,“油料作物的种类嬗替不仅改变了自身的品质,且通过作物组合与土地利用影响农业生产的空间格局,进而成为农业发展进程中不可忽视的领域”。
清代新疆油料作物包括胡麻、菜籽以及芝麻等,尤以胡麻、菜籽为主,芝麻的种植规模较小。胡麻是新疆传统的油料作物,早在战国时期的天山阿拉沟古墓地、吐鲁番晋唐古墓地都发现有胡麻籽实。清朝统一新疆后,随着驻兵和大量移民的到来,对清油的需求不断增加,使得清政府在由中原转运过程中耗费甚巨,遂在当地大力兴办屯田,发展生产,自行解决粮食和油料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