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史学前沿 > 中国史
高句丽建国神话流变探析
作者:刘健佐、姜维公 来源:《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22年第2期 时间:2022-08-31

  摘 要:对建国神话在高句丽族群中的传承,在中原王朝的传播以及在王氏高丽时期的再建构进行分析,可知高句丽建国神话在演化过程中整体呈现“神话历史化”的特点,对其进行研究须尊重其演化规律,对不同来源的题材加以区别,采用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的研究方法,才能去伪存真,使其在东北亚历史研究中发挥应有的价值。

  关键词:高句丽;建国神话;感生神话;题材;流变

  高句丽朱蒙建国神话,或被载入史册中,或被镌刻在金石上,高句丽灭亡后,不但没有使其销声匿迹,反而在后世广泛流传,并经历了从神话到传说的蜕变。该神话目前所能见到的最初源头为5世纪初的好太王碑文;6世纪成书的《魏书》对其进行加工后,被中国史书所承袭;12—13世纪高丽史官金富轼及僧人一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作演绎,加入了不同题材的新元素。19世纪末,好太王碑被发现后,学术界便开始对其进行研究,高句丽建国神话受到高度重视,成为学术研究的重要资料。

  然而,学者们基于不同的政治立场,往往事先预设了研究结论,导致了该神话整体或其中某些要素被曲解。如日本“东洋史学派”学者白鸟库吉对朱蒙神话的态度是:好太王碑是长寿王二年(414)建立的,而佛教是小兽林王二年(372)传入朝鲜的,可见此传说是佛教传入朝鲜42年后出现的,并认为朝鲜半岛上的“卵生说”是受了佛教的影响才有的。其结论刻意弱化高句丽、夫余、殷商始祖神话皆属“感生受孕”题材的事实,而强调“卵生”与佛教传入高句丽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达到抹杀中原文化对高句丽影响的目的。以申采浩为代表的朝鲜半岛学者在对该神话的研究中则充满了民族主义情绪,抬高檀君的地位,在研究中强调《三国遗事》中朱蒙是檀君后人这一说法,建立起檀君朝鲜、箕子朝鲜、卫满朝鲜、夫余、高句丽、渤海“一脉相传”的系统,对后世朝鲜半岛学者的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如韩国学者李钟周认为,满族等东北亚各民族的“柳母崇拜”可溯源至《三国史记》中的朱蒙母“河伯女柳花”,进而又将“柳花”神话与“檀君神话”类比,最终推导出东北亚各族文化精神皆源于檀君朝鲜之结论。日本及朝鲜半岛学者诸如此类的论述在高句丽建国神话的研究中层出不穷,要么将其源流曲解,要么将其情节看作史实,均非客观科学的研究态度。中国学者对高句丽建国神话的研究起步较晚,其研究或秉承顾颉刚、杨宽“古史辨”学派的疑古方法,或采用西方文化人类学派的神话学方法论,对朱蒙神话进行历史文献和古代语言学的考据,并利用考古发掘成果进行实证的研究,其成果相对客观。但由于高句丽早期史料的匮乏,中国学者也存在对朱蒙神话过度解读的现象。本文将以高句丽建国神话的题材为密钥,针对该神话在不同时期的诸多流变,探究其经历的演变路径,力求从历史学视域下还原其每次流变背后的原因。

......

原文链接

上一条:分权制衡与地方控制:北宋西北防御体制下的宦官
下一条:汉唐时期的玉门关与东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