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史学前沿 > 中国史
西周春秋周王册命方国卿士之制初探
作者:王晖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 时间:2022-12-02

  摘 要:西周时期周王通过册命大中小诸侯方国主要卿士的方式,以达到控制诸侯方国特别军事力量的目的。这一现象,不仅在礼书文献中有所记述,出土的西周青铜器铭文也得到有力证明。这一制度在春秋早期得以沿袭,但春秋中期以后,随着周王地位的下降和诸侯权力地位的上升,变为诸侯自己册命所有卿士,事后向周王报告。从现有的金文和文献资料来看,从西周到春秋中期,诸侯大国被周王册命且掌管军队的卿士应有两个,中小诸侯方国也有一到两个卿士获周王册命。然而,到了春秋晚期,诸侯的几位卿士都不再接受周天子册命,甚至也不再向周天子申报,这表明,周王册命诸侯方国主要卿士的制度也就不复存在了。

  关键词:西周金文;诸侯方国;册命制度;方国卿士

  《礼记·王制》(以下简称《王制》篇)谈到诸侯方国官职设置云:“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下大夫五人,上士二十七人。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下大夫五人,上士二十七人。小国二卿,皆命于其君;下大夫五人,上士二十七人。”由这段记载可知,大中小诸侯方国设置卿大夫士的数量是完全相同的,而郑玄注谓:小国亦为“一卿命于天子”,区别仅在于三卿册封的实施者是周天子还是诸侯。关于这种情况,陈恩林、许倬云、杨宽、王玉哲等学者多以为周王直接任命诸侯卿士,是对诸侯起一种控制和监督的作用。各家多以春秋时齐国的国、高二氏之例为证,至于西周时金文之例引证甚少,且就其引证情况看尚有不少问题。然而,更重要的是,西周诸侯方国由周天子所命之卿的形式是什么?所册命卿士是否有大中小诸侯之别?数量有无区别?西周春秋命诸侯之卿有无变化?这一制度又是如何演变的?这些问题过去基本没有涉及,有必要深究。

  在近世出土的西周铭器金文中,有不少内容反映了大中小诸侯方国的卿士得到周天子册命的实录,我们可以从中了解这一制度的目的、意义和册命的具体情况,辅以《左传》等传世文献,则可以勾勒出这一制度的演变趋势。

......

原文链接

上一条:华北抗日根据地教育政策的多维思考
下一条:论宋代茶文化的历史贡献和当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