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史学前沿 > 综论
数字人文视野下中国近代边疆概念群研究
作者:邱伟云 严程 来源:《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4期 时间:2021-07-30

  一、前言

  过去研究者曾对近代中国“主权”概念的形成进行研究,指出1905年基于国家、国民、民族主义、革命、立宪共识等概念都出现或完成近代转型后,现代主权观才真正确立,而这正是中国成为现代民族国家的时间点。然而,在进一步的研究中我们认识到,现代“主权”概念的确立,不仅包括国家、国民、民族主义等作为民族国家自我主体性认同的对内概念,以及基于如“夷人”“洋人”“西人”或“天下”“万国”“世界”等对他者认知的对外概念,还包含作为现代民族国家的中国对介于“国家/自我”与“世界/他者”之间的“边疆”的认识。正如有研究者所指出的那样,正是在近代中国意识到“世界”后,“边疆”方成为民族国家地缘机体(Geo-Body)的一部分。据此,我们认为,中国唯有近代“边疆”概念也完成近代转型,才算是真正全面转变成为现代民族国家。

  边疆概念史研究可谓是中国边疆史乃至于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中的重要议题之一,早前学者已围绕此议题进行过诸多研究,例如从“边陲”到“边疆”的概念演变中揭示乾隆君臣经略西北的观念变迁,或是从古地图角度谈西域观的变化,甚至是从全球史高度谈全球边疆思想史的研究问题。然诚如概念史学家赖夏特(Rolf Reichart)曾指出的,进行概念研究之际,不能仅考察单一概念,须同时考察对等、对立与补充概念,从线性的“单独词语分析”拓展为“词语群”“概念架构”“概念网络”的立体分析。与此同时,基于汉语特性,又必须得先掌握“边”与“疆”的单词概念在近代的转变轨迹,方能理解“边疆”概念是何时以及如何从传统转向近代。然而,受制于人力所限,传统研究方法无法穷尽巨量的历史史料、进而勾勒出系统且整体性的概念全图。要想处理具有规模性、发现性、实验性等特性的长时段概念群研究问题,则需通过擅长处理长时段、复杂性、巨量史料的数字概念史方法,方能勾勒出中国近代百年中边疆概念群的整体与系统的发展轨迹,从中揭示出“边疆”概念的改变时刻。

  二、“边”的概念群研究

  在以往的边疆概念史研究中,研究者多关注双音节词,诸如边陲、边疆、边界、边地等词汇,但并未着重于单字的整体性概念演化。为此,我们选取“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专业数据库(1830~1930)”(以下简称数据库)所收集的一亿两千万字近现代史料文献作为主要研究范畴,首先通过数据驱动计算出数据库中所有以“边”字为词缀的词汇,再通过观察数据线索发现并提出问题。

  ……

(作者:邱伟云,南京大学学衡研究院暨历史学院副教授;严程,清华大学人文学院讲师

原文链接

上一条:新文科背景下中国边疆学的转向与转型
下一条:边疆危机、移民实边与政区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