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史学前沿 > 综论
中国共产党认识自身历史的科学方法——以三个历史决议为重点的分析
作者:韩学亮 黄广友 来源:《党的文献》2023年第1期 时间:2023-06-27

  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奋斗历程,不断在总结中提高,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形成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三个历史决议。用历史决议的形式总结历史经验,既是“我们党的建设的一个创举”,又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认识自身历史的科学方法。在起草第三个历史决议时,习近平提出明确要求,强调必须处理好“历史连续性和历史阶段性”“全面总结和突出重点”“总结成就和分析失误”“已有结论和最新认识”这“四大关系”。纵观三个历史决议,虽然每个决议都有其特点,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三个决议都正确处理了上述四个方面的辩证关系。处理好这些关系,是中国共产党做到正确认识自身历史的前提和保证。那么,在三个历史决议中,我们党是如何通过处理这四对辩证关系以实现对自身历史的正确认识的?学界对此的研究尚不深入。本文尝试对这一问题作些研究。

  一、坚持历史连续性和历史阶段性相统一

  中国共产党通过明确自身历史方位和阶段性任务,坚持历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相统一,不断推进革命、建设和改革,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这一点在三个历史决议中有着鲜明体现。

  (一)第一个历史决议既阐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联系,又厘定了二者的阶段性区别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把实现共产主义视为最高理想,并作为一个连续性的奋斗目标。对此,毛泽东指出,“一切共产主义者的最后目的,则是在于力争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最后的完成”。同时,中国共产党人也认识到,共产主义的实现需要经历不同的几个阶段,由于每个阶段所面临的时代境况不一样,需要不断提出衔接递进的奋斗目标。正如第一个历史决议开篇指出的:“我们党一成立,就展开了中国革命的新阶段——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阶段。”

  具体而言,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区别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历史阶段,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国际无产阶级已在苏联胜利,中国无产阶级已有政治觉悟时代的民族民主革命”,明确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区别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我们党在第一个历史决议里区分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革命(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现在阶段的革命和将来阶段的革命”,指出当时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段性质规定了党在这一阶段革命的性质,即是既区别于旧民主主义又区别于社会主义的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由此概括和总结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决议指明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才谈得上实行社会主义的前途。其中,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只有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才有可能去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对这些重要问题的明确,推动全党对中国革命一系列基本问题的认识更加趋于一致,对不断夺取中国革命新的胜利起到了推动作用。

  (二)第二个历史决议既厘定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性区别,又阐明了社会主义建设必须有步骤、分阶段地实现现代化的目标

  中国共产党是在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自己的历史的,又在不断书写新的历史中持续向前迈进,以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第二个历史决议指出,不能割断历史,只有了解过去,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当前问题。决议肯定了中国共产党是“以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为历史使命的”这一根本目标,指出即使在“文化大革命”中,我们党的大多数党员“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的信念”也从未动摇,而“我们现在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进行的斗争,正是这个伟大革命的一个阶段”。

  我们党认识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相统一的过程。毛泽东在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时曾指出,在完成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这一中国革命的第一阶段任务后,“中国革命第二阶段的任务,就是要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的社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导下,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革命迎来历史性胜利。但是,由于我们党缺乏领导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估计不足,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先后出现“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等错误。可见,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所处的历史阶段的认识和判断,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重要问题。这时毛泽东从理论上提出社会主义发展也是有阶段的,提出“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的论断,成为我们党后来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一个重要思想来源。在此基础上,第二个历史决议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所处的历史阶段作出了“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的判断。决议指出,“我国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任何否认这个基本事实的观点都是错误的”,同时强调,“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由比较不完善到比较完善,必然要经历一个长久的过程”。决议还指出,我们的任务是要在每一个阶段上创造出与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相适应和便于继续前进的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以上这些论断都表明,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在已经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条件下,还需要经历几个不同阶段才能把社会主义建设好,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展现了中国共产党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历史自觉。

  (三)第三个历史决议将党的百年历史划分为四个时期,既深刻总结了各个历史时期的具体经验,又以系统完整、相互贯通的“十个坚持”总结了党百年奋斗的普遍经验

  “正确认识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取得胜利的一条重要经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关于“阶段”的提法非常丰富,这些都具体地展现在第三个历史决议对党百年历史的总结中。

  比如,决议指出,遵义会议开启了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新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当前我们要对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有清醒认知,等等。第三个历史决议把党的百年历史划分为四个历史时期,紧紧围绕“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一根本问题,对每个时期的主要任务以及主要矛盾进行了概括,并重点指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党面临的主要任务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尽管我们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历史任务,但却环环相扣,“是一个接续奋斗的历史过程,是一项救国、兴国、强国,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完整事业”。这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接续奋斗的精神特质,体现了历史发展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中国共产党所进行的历次远景规划,也都坚持历史连续性和历史阶段性相统一,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重大成就,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总之,党的三个历史决议都坚持历史连续性和阶段性相统一,深刻认识和阐述了党的历史分期和发展过程,使党对自身历史的认识愈加全面准确,为党根据不同历史阶段的形势任务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提供了依据。

  二、坚持全面总结和突出重点相统一

  毛泽东曾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一文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要遵循“全面的历史的方法”。后来,他又强调,总结经验“不能够罗列很多事情,而是要抓住重点”。我们党在运用三个历史决议总结历史经验时,特别注重坚持全面总结与突出重点相统一,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智慧。

  (一)第一个历史决议作为延安整风运动的理论成果,全面解决了党当时面对的历史问题,重点剖析了“左”倾路线的错误及其产生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

  进入全面抗战阶段以后,中国共产党虽然在军事、组织路线等方面不断对“左”倾路线的错误实施纠正,但在思想路线方面还未给予彻底地清算,许多党员对什么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都缺乏清晰认识。直到延安整风时期,这一状况才有根本转变。正如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指出的:“我党在幼年时期,我们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和对于中国革命的认识是何等肤浅,何等贫乏,则现在我们对于这些的认识是深刻得多,丰富得多了。”

  延安整风期间,随着学习逐步深入,党认识到了原来的一些观念的局限性,“许多高级干部回忆历史,使对党的历史问题的认识逐渐丰富起来”。因此,在延安整风时期,中国共产党完成了一次全面而彻底的自我检视。这次全面而深刻地检视历史的理论成果比较集中地体现在第一个历史决议中。具体而言,决议将党成立以来的历史划分为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三个历史阶段,系统回顾总结了前两个阶段的历史经验,全面地总结了党自成立以后革命斗争的历程和经验。正如任弼时在决议草案中所说,“这种总结是为着把党的历史问题在思想上完全弄清楚,以便使全党能够正确地了解党的历史经验”。

  我们党在起草第一个历史决议时,全面抗战尚在进行中,毛泽东提出,抗战时期的问题“留待将来做结论”,把决议的重点放在了对第三次“左”倾路线的错误的剖析上。在中国共产党“缺乏充分经验和充分自觉”的时期,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国情以及中国革命规律了解不够深入,比较缺乏处理复杂问题的经验,不可避免地走过一些弯路。尽管我们党历史上出现的各类错误有其时代因素,但不意味着要对它们不闻不问,必须分析其原因,归纳其教训。这对我们党领导人民夺取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决议的第三、四、五部分以党内两条路线斗争为切口,批判了三次“左”倾路线的错误,并突出批判了“第三次统治全党的、以教条主义分子陈绍禹秦邦宪二同志为首的、错误的‘左’倾路线”。对其中的原因,胡乔木曾指出:“对四中全会到遵义会议这一段,不但向来没有这么说,而且还曾多次肯定四中全会是正确的,所以决议要集中力量写这段。”

  为了了解各次尤其是第三次“左”倾路线的错误,决议着重论述了它们产生的思想根源和社会根源。首先,决议指出,第三次“左”倾路线的思想根源是主观主义和形式主义,在第三次“左”倾路线统治时期更特别突出地表现为教条主义,即从思想上违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没有从中国革命的客观实际和中国人民的客观需要出发。其次,决议指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小资产阶级极其广大的国家”,“‘左’倾路线反映的是中国小资产阶级民主派的思想”,“我们党内历次发生的思想上的主观主义,政治上的‘左’、右倾,组织上的宗派主义等项现象,无论其是否形成了路线,掌握了领导,显然都是小资产阶级思想之反马克思列宁主义、反无产阶级的表现”。可见,第一个历史决议重点是消除“左”倾路线的错误,特别是“左”倾教条主义在党内的影响,通过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索的成果形成正确的决议,在党内统一认识,并深化全党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认识,从而指引和推进革命事业向前发展。

  (二)第二个历史决议既全面地总结了建党 60年和新中国成立 32年的历史经验,又重点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突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的历史意义

  决议将新中国成立以前28年的历史划分为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这四个阶段,同时,又将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划分为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7年、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10年、“文化大革命”的10年和历史的伟大转折四个阶段,把新中国成立前后党的历史贯通起来。不仅对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改造、“文化大革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等重大历史事件作了总结评价,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建党以后60年的历史经验进行了全面总结。具体而言,决议总结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概括了新中国成立后32年来取得的主要成就,对新中国成立后32年历史作出了基本评价,又指明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步确立的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的主要内容,回顾和总结了建党60年的历史发展进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拨乱反正的全面展开和深入进行,总结新中国成立以后的重大历史问题被提上议程,其中,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评价问题,“不只是个理论问题,尤其是个政治问题,是国际国内的很大的政治问题”,也是第二个历史决议的核心议题。决议把重点放在了毛泽东思想是什么、毛泽东正确的东西是什么等方面。正如邓小平强调的:“要避免叙述性的写法,要写得集中一些。对重要问题要加以论断,论断性的语言要多些,当然要准确。”因此,决议将核心问题确定为实事求是地评价和确立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对此,决议指出,要把经过长期历史考验形成为科学理论的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同志晚年所犯的错误区别开来。决议的形成,表明中国共产党对自己包括领袖人物的失误和错误采取郑重的态度,既对多年来的“左”倾错误和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作了科学分析和深刻批评,又坚决维护了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优良传统,维护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从而分清了是非,统一了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决议的通过,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完成了拨乱反正的历史任务,对推动党团结一致向前看、更好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第三个历史决议在全面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历史,总结其成就的基础上,重点突出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成就和新鲜经验

  决议归纳指出了我们党百年奋斗的 5个方面的历史意义和 10个方面的历史经验,不仅对百年奋斗历程中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程作了全面总结,而且对党善于抓住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带动全局工作作了全面分析。另外,决议还对百年奋斗历程中党不断提出科学的战略策略、高度重视管党治党、不断推进自我革命、注重进行党史学习教育等问题作了全面总结。决议既用凝练的语言和明确的论断对党的十八大之前的历史进行了概述,还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拓展了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认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但对于其中的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已有的总结和论述还不够全面系统。在第三个历史决议中,第四部分“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占了全文篇幅的一半以上。这一部分阐明了新时代党面临的主要任务,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一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概括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成果,深入分析了新时代党面临的形势、面对的风险挑战,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从严治党、经济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政治建设、全面依法治国、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外交工作等 13个方面,分领域总结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重点总结了新时代以来的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强调这一时期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总之,第三个历史决议与前两个历史决议一样,都秉持了全面总结和突出重点相统一的原则和要求,体现出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强烈的现实关怀。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党制定历史决议不是“修党史”,不是通过史料堆积一般性地叙述史实,而是着重分析和揭示党自身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在此基础上,坚持“聚焦我们正在做的事情”,在整体推进中实现重点突破,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跃升。

  三、坚持总结成就和分析失误相统一

  毛泽东指出:“总结经验有两点,一是优点,一是缺点。”党的三个历史决议,都实事求是地总结了党的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坚持总结成就和分析失误相统一,为借鉴经验、汲取教训,提供了光辉典范。

  (一)第一个历史决议通过总结成就与分析失误,实现了全党团结一致,推动了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

  如前文所言,中国共产党的“幼年时期”,不可避免地走过一些弯路。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在经历了诸多胜利以及失败之后,我们党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讨论和对错误路线的深入批判,全党尤其是党的高级干部对党的历史特别是党史上的路线是非有了较为统一的认识。

  第一个历史决议作为整风运动深入阶段的理论结晶,全面系统地分析总结了党在与“左”倾及右倾错误长期斗争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与产生的失误。其一,决议充分肯定了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取得了伟大的成绩”,突出强调“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中央和全党的领导”,“是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的最大成就”。其二,决议详细地阐述了党内曾经发生的“左”倾和右倾路线的错误,尤其是第三次“左”倾路线四个方面的错误及产生原因,同时也清晰地认识到要使党内思想完全统一,还需要一个长时期的斗争过程。只有彻底根除这些错误思想,才能避免前进道路上更大的挫折。故而,党为了彻底地克服这些错误倾向,作出了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教育的决定。历史证明,正是通过对错误路线的深入彻底批判,并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才充分保障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其三,决议还辩证地分析了这些错误,指出“党在个别时期中所犯的‘左’、右倾错误”,在整个中国革命进程中“是一些部分的现象”。这些错误在党成立后的一段时间内“是难于完全避免的”,“党正是在克服这些错误的斗争过程中而更加坚强起来”。在总结了我们党过去的历史经验后,决议强调,具有丰富革命斗争经验的中国共产党必将使中国革命达到彻底胜利。

  总之,第一个历史决议通过明确评价和剖析一系列党的历史问题,推动全党“空前一致地认识了毛泽东同志路线的正确性,空前自觉地团结在毛泽东的旗帜下”,为党领导中国革命不断前进提供了强大力量。

  (二)第二个历史决议既明确指出了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取得的成就“是主要的”,又直面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所经历的曲折,从中汲取前进的智慧

  第二个历史决议强调,忽视或否认我们的成就,忽视或否认取得这些成就的成功经验,是一种严重的错误。决议肯定了新中国成立以后取得的主要成就,并指出成就只是初步的,由于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经验不多,使得我们没有取得本来应该取得的更大成就。紧接着,决议指出,新中国成立“三十二年来我们取得的成就还是主要的”,“我们的成就和成功经验是党和人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结果,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表现,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前进的基础”。决议认为,经过对新中国成立以后这段历史的思考和总结,中国共产党变得更有决心、更有能力,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认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

  在此基础上,决议实事求是地分析和评价了新中国成立以后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比如,在第四部分分析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0年中的成就和“大跃进”运动等错误,在第七部分指出毛泽东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等等。同时,决议在讲错误的时候,没有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而是强调要用历史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指出“我们党的错误和挫折终究只是一时的现象”。以上这些都深刻地体现了党牢牢秉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坚持总结成就和分析失误相统一,以此加深对历史问题的理解。

  总之,党通过总结成就和分析失误,厘清了重大历史问题的是非,对推动全党团结一致向前看、更好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正如邓小平后来所指出的那样:“我们现在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总结了成功时期的经验、失败时期的经验和遭受挫折时期的经验后制定的。”

  (三)第三个历史决议既聚焦总结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以把握规律、坚定信心、鼓舞斗志,又指出了党的历史上走过的弯路、经历的挫折,以及改革开放以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矛盾与问题,强调要清醒地认识到新征程上可能遇到的风险与挑战

  第三个历史决议把着力点放在了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上。习近平对此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党的工作中也出现过一些问题,但总体上讲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是顺利的,前进方向是正确的,取得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活力,党心军心民心空前凝聚振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与此同时,决议也没有回避党的历史上走过的弯路、经历的挫折,指出了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矛盾与问题、风险与挑战。决议指出,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党和国家事业取得重大成就,为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外部环境变化带来许多新的风险挑战,国内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长期没有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以及新出现的一些矛盾和问题,管党治党一度宽松软带来党内消极腐败现象蔓延、政治生态出现严重问题,党群干群关系受到损害,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受到削弱,党治国理政面临重大考验”;新时代虽然取得了伟大成就,但党必须清醒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仍然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足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在认识到矛盾和问题的同时,善于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注重通过总结重大成就和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来把握规律、坚定信心、鼓舞斗志,以妥善应对和化解这些风险挑战。

  综合来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摸索是成败与得失的辩证有机统一。在总结历史经验时,中国共产党既善于总结成就,从中提炼带有规律性的认识指导新的实践,又敢于承认错误,并善于分析错误,坚决纠正错误,从而使错误教训同成功经验一起成为党继续前进的历史教科书。正是在自我反思、自我革新的基础上,我们党以及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事业,才能够行稳致远。

  四、坚持已有结论和最新认识相统一

  中国共产党坚持已有结论和最新认识的辩证统一,通过强调一系列具有整体影响的已有结论,并加以扬弃、创新,形成更适合时代发展的最新认识,实现了历史进程与思想进程的统一。

  (一)第一个历史决议以党的重要文献的形式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典范,使全党对建党以后的发展历程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一段时间之中,党内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一直存在思想上的交锋。其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理论上更具体地和更完满地给了中国革命的方向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根据”,在党内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可,并在遵义会议上“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开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的新的领导”。但是,在延安整风运动前,党内还没有从全局和路线的高度认识和纠正“左”倾路线的错误。因此,经过延安整风运动后,1945年 4月,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针对党的历史上的几次路线错误,形成了共识,对毛泽东已经提出的一系列思想理论观点作了科学概括和总结。

  具体而言,在政治上,阐述了毛泽东关于中国现阶段革命的性质问题的观点,明确指出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情下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不平衡性和长期斗争的曲折性;在军事上,概括了毛泽东关于人民军队建设和人民战争的系列思想;在组织上,肯定了毛泽东关于正确的政治路线应该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观点;在思想方法上,指出毛泽东所秉持的思想方法是“着重于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以从事于对中国社会实际情况的调查研究”。决议最后明确提出“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的科学命题,实际上就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成果的最新认识。决议还指出,“遵义会议后,党中央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的政治路线,是完全正确的”,“过去犯过‘左’、右倾错误的同志”,“和其他广大同志在一起,在共同的政治认识上互相团结起来了”。全党通过这一历史决议,为党的七大系统概括毛泽东思想和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作出了理论论证、创造了充分条件。

  (二)第二个历史决议在第一个历史决议已有结论的基础上,对毛泽东思想的内容有了多方面的最新认识和发展

  首先,决议肯定了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决议认为,在党和人民集体奋斗中产生的毛泽东思想被公认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是新中国成立后 28年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决议对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作出了科学概括,同时总结了毛泽东思想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等等。其中,决议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思想作为独创性的理论予以总结和说明。例如,决议指出,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的初步总结。决议还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原理和党的正确政策在新的条件下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强调我们党未来要以符合实际的新原理、新结论丰富和发展中国共产党的理论。从这里可以看出,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经总结之后,其理论价值和指导作用更加突出,为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保障。

  决议进一步指出,总结历史经验的根本目的,即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因此,决议从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历史中,概括出十条经验作为理论结晶,为我们党继续领导人民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指导。比如,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量力而行,积极奋斗,有步骤分阶段地实现现代化的目标;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变革和完善必须适应于生产力的状况,有利于生产的发展,等等。这既概括了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道路的几个重要方面,也初步提出了在中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这十条经验的总结表明,中国共产党既善于总结历史经验,又善于形成最新认识,坚持将已有结论和最新认识相结合。

  (三)第三个历史决议在前两个历史决议等党的一系列重要文献的基本论述和结论的基础上,坚持守正创新,勇于进行理论创新,形成了许多新认识新观点,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一方面,决议明确指出,前两个历史决议的基本论述和结论至今仍然适用。这种历史结论的衔接在许多具体问题上有所体现。比如,第三个历史决议对遵义会议的重大意义,在前两个历史决议已有结论的基础上,有了最新认识,指出遵义会议开启了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新阶段,是基于百年党史视域对已有结论的深化;完善了第一个历史决议和第二个历史决议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历史分期的表述,等等。

  另一方面,第三个历史决议形成了许多最新认识,形成了许多标志性的理论创新成果。比如,决议将伟大建党精神写入决议,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决议对党在四个历史时期的主要任务作出明确概括,进一步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概括为“四个伟大成就”,即党领导人民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决议还用较大篇幅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形成和提出的原创性的思想理论观点,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作了进一步概括:在“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的基础上,提出“十个明确”“十三个方面成就”;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些都反映了我们党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的最新成果。

  历史和实践证明,已有结论是构成最新认识的前提条件,最新认识是已有结论与时俱进的创新成果。在历史发展中,我们党形成了三个历史决议,深刻把握已有结论和最新认识的辩证统一关系,每一次对历史的系统回顾都让党更加成熟,每一次对经验的深刻总结都让党的创新理论更好地指导新的实践。

  五、结语

  中国共产党的三个历史决议,不断深化了我们党对自身历史的认识。处理好“历史连续性和历史阶段性”“全面总结和突出重点”“总结成就和分析失误”“已有结论和最新认识”这“四大关系”,既是我们党自觉能动地认清历史方位、把握历史规律的成功经验,也是我们党总结和认识自身历史的科学方法,更是我们党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重要遵循。迈上新征程,更需要中国共产党在新的时代坐标中,准确把握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在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中总结经验、守正创新,坚定历史自信,把握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原文链接

上一条:幕府史学活动与清初学术文化发展
下一条:新时代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