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动态 > 动态
中法文明交流互鉴为世界树立典范
作者: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时间:2024-05-08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高莹 通讯员 孔元 郎加泽仁)5月3日,“中法文明交流互鉴: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在法国巴黎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高翔,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院长余曦等出席会议开幕式并致辞。

  高翔指出,中法都拥有源远流长的古老文明,两国加强文明互鉴、丰富人文交流,是促进民心相通、夯实互信基础、深化伙伴关系的内在要求。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文明冲突论”死灰复燃,中法应进一步加强文明交流互鉴,为不同文明和谐共生、合作共赢树立典范。

  高翔表示,今年是全球文明倡议提出一周年,中法两大文明之间深化合作交流、加强互学互鉴,必将有力推动全球文明倡议进一步落实落地,促进不同文明共同进步,增进全人类共同福祉,为世界永续和平发展夯实文明根基。

  余曦表示,法国有重视中国的学术传统,法中建交60年来,两国社科学术交流不断加深,研究领域持续扩展,既包括语言文化等传统领域,又有社会学、经济学等当代研究,双边学术合作潜力巨大。

  在为期一天的会议中,来自中法两国智库、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围绕多个议题深入研讨交流。

  在主题为“文明交流的实践与见证”的热场会上,多位学者分享了自己亲身参与中法文化交流的经历。巴黎市亚洲艺术博物馆馆长易凯回顾了法国博物馆举办中国艺术展的历史,分析了中国艺术品对法国文化的影响。他认为,巴黎是中国20世纪艺术的发源地之一,林风眠等中国艺术家在巴黎非常活跃,他们的很多作品都是博物馆的珍贵藏品,是中法艺术的瑰宝。中国三星堆青铜器、佛像等展品也深刻影响了法国公众的对华印象,激发了法国人对于中华文明的兴趣。北京大学教授董强通过介绍自己翻译《论语》以及同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合作创作《唐诗之路》的经历,探索了中法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新路径。他表示,在中法文化交往中,应当为彼此提供真实的数据及事实。法国国家科研中心主任研究员米歇尔·埃斯帕涅建议,应通过吸引更多访问学者、加强语言培训、设立平行学术研究项目、扩大研究主题等举措,进一步深化两国在人文学科领域的交流合作。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王延中表示,中国自古以来保持了自身文化的主体性和连续性,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尽管在近代化的洪流中中国落伍了,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在坚持中华文化主体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张金岭表示,法国研究在中国的人文、艺术与社会科学领域一直占据重要位置。深化法国研究,有助于中国学者以法国语境作为背景去探讨和理解当代人类社会的多元形态,由此及彼地理解欧洲、西方乃至整个世界社会,更全面地了解人类社会现代性发展历程。法中文化协会、巴黎中国电影节创办主席,艺术家、作家高醇芳谈到,中国文学历史久远、形式多样、内容精彩,中国画构成一个独特的艺术世界,中国电影在法国引起了热烈反响。艺术是世界性的,希望有更多的法中文化交流从文学、书画、电影的方面展开。

  在关于“文明互鉴的回顾与思考”的专题讨论中,法兰西金石美文学院通讯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教授达尼埃尔·珀蒂介绍了欧洲汉语研究的发展历程。他表示,近几十年来,欧洲学者对汉语进行了更加系统和深入的研究,研究范围拓展至语音学、语法学、语义学、语用学等多个领域,方言、语言变化和语言政策等话题也受到关注。塞吉巴黎大学教授西尔维·布罗兹雅克认为,18—19世纪的欧洲学者在亚洲文明问题上,受到了当时普遍存在的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的影响。包括克莱蒙梭在内的部分欧洲学者倾向于将亚洲文明视为“劣等”或者“原始”,这种错误观点往往源自对西方文明优越性的假设,而非客观的研究和比较。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张志强表示,文明的交流互鉴是为了寻求共同价值。阐释学是确立共同价值的方式,是在批判重建形而上学传统中建立起的新的哲学形态。在阿尔都塞等法国哲学家推动下得以发展的新哲学,为在实践或历史中寻求原理确立了哲学基础,共同价值的确立就从这种哲学突破中来。法国高等研究实践学院教授、法兰西金石美文学院通讯院士高万桑认为,对中国宗教文本的研究是世界汉学的重要内容。各国研究团队可通过设立研究课题项目,建立可共享的中国宗教文本语料库。

  在关于“科技创新与人类文明的未来”的专题讨论中,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段伟文探讨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人的可塑性的重建问题。他认为,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重建人类智能的可塑性的关键在于不断提升我们的判断力,使我们可以加速研究人工智能的不完美,以人工智能为镜重新认识和构建人类智能,而不是被人工智能的各种“魔法”征服,无条件地放弃本可以为人类智能开拓的新领地。法国国立工艺馆创新部主任让-克洛德·鲁阿诺-博巴兰谈到,艺术合作为中法两国交流和合作搭建了桥梁。应当鼓励法国和中国高校在艺术领域开展数字化和技术创新的合作项目,探索艺术与技术的融合,推动艺术教育的创新发展。里昂第二大学教授利昂内尔·奥巴迪亚表示,在社会学的视角下,人类文明与科技发展有着复杂而紧密的联系,文化与技术的交融是人类文明的重要一环。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合理开发和运用新技术,以及如何在技术发展中保持文化传统。

  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与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共同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承办。

上一条: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党纪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
下一条:如何正确认识和表述中国古代法律体系──第一届“重述法史重大疑难问题”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师范大学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