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动态 > 公告
中国考古博物馆讲座(66)中华文明溯源系列学术讲座(39)​|刘勇:赤峰松山区彩陶坡遗址出土红山文化蚌龙的实验室考古研究

作者: 时间:2025-03-28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科学、考古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同时结合“5·18”国际博物馆日“博物馆致力于教育与研究”的主题,进一步发挥博物馆教育、研究职能,开展具有本馆资源特色的教育活动,中国考古博物馆“中华文明溯源”系列学术讲座,邀请专家学者做客中国考古博物馆,与观众分享互动,聚焦关于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的重大考古发现和最新研究成果,为更好展示中华文明风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力量。敬请关注。

  主 讲 人:刘 勇

  时  间:2025年3月29日(周六)10:00

  地  点:中国考古博物馆主展馆三层演讲互动区

  讲座概要:

  赤峰市松山区彩陶坡遗址出土了一组蚌饰,年代为红山文化早期。蚌饰有若干组件,具有组合关系,并且质地较脆弱。针对蚌饰保存的现状,中国社会科学院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重点实验室联合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故宫博物院、北京理工大学等单位组成课题组,本着最大程度提取考古学信息和最大限度保护遗存本体的原则,采用计算机断层扫描(X射线CT成像)、图像分割、3D虚拟拼接、开箱清理、3D建模、遗存提取、蚌饰种属及位置鉴定、遗物表面清理及加固保护、实物拼接的技术路线,最终将蚌饰成功保护和复原。为同类别脆弱质并具有组合关系遗存的保护提供了技术借鉴。

  主讲人简介:

  刘勇,中国社会科学院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重点实验室助理研究员,实验室考古方舱负责人。研究方向为考古发掘现场遗存保护、出土脆弱质遗存提取、实验室考古。参与了山东临淄齐故城冶铸遗址、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青海都兰热水墓群、河北行唐故郡遗址、云南罗平圭山墓群、重庆武隆关口西汉一号墓等遗址的田野考古发掘和实验室考古工作。参与的《考古现场脆弱性文物临时固型提取及其保护技术》项目荣获“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已发表研究论文二十余篇,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4项,全国考古人才振兴计划项目团队骨干成员。

  注意事项:

  当日预约入馆参观观众可直接参与讲座,坐席有限,坐席区坐满为止。讲座活动期间请勿穿行,活动区域临时封闭,参观四层请由扶梯、步梯上下行,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下一条:中国社会科学院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重点实验室系列学术讲座(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