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西汉和新莽建都长安城,十六国和北朝时期的多个政权先后亦以长安故城为都。从西汉到北朝,长安城在城郭布局上变化明显。西汉和新莽时期,长安城内南部有未央宫、长乐宫等多座皇宫,外围城墙,城墙以外分布墓葬区以及主要居民区,属于典型的多宫一城、内城外郭的布局模式;至十六国至北朝时期,宫殿区移至城内东北角,宫城内皇宫与太子宫一墙相隔,城墙丧失防守功能沦为郭城城墙,城区退化为郭城,城郭布局以多宫共一宫城,外围郭城为主要特色。这些变化的产生,与这段时间里社会状况、自然条件的变迁有着明显的关系,并且对以后隋唐时期的都城布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陕西省西安市号称十三朝古都,其中九朝以汉代的长安城(下文统称长安城)为都。公元前206年,西汉王朝建立,长安城的建都历史由此开端。公元8年,王莽篡政,新朝继续以长安城为都。新莽政权灭亡(8年)后,长安城作为国都的历史暂时告一段落。东汉的最后四年(191~195年)和西晋的最后三年(313~316年)也曾以长安城作为国都。以后的十六国至北朝时期,又有前赵(319~329年)、前秦(351~394年)、后秦(384~431年)、西魏(535~557年)和北周(557~581年)先后建都长安城。直到582年隋朝迁都大兴城,长安城作为国都的历史才终告结束。在这段漫长的历史时期中,长安城的位置、范围基本未变,但其城郭布局产生了明显的差异。
笔者拟在考古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对文献资料的梳理,归纳长安城从西汉至北朝时期城郭布局的变化,并分析这些变化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后代的影响。不足之处,恳请方家指正。
一、考古发现
汉代至北朝的长安城遗址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部。主城区位于朱宏路以西、西三环以东、北二环西段以北和北三环以南,基本上处于未央区的未央宫、汉城和六村堡三个街道办事处范围之内,城西的建章宫和城南的礼制建筑则分别属于三桥街道办事处和莲湖区的辖区(图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从1956年开始进行了六十多年的考古工作,对长安城遗址的位置、范围、布局、形制、时代及其文化内涵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遗址区内,从西汉、东汉、十六国直到北朝和隋代,各个时期的遗迹和遗物均有发现。根据目前的研究成果,笔者将长安城遗址的历史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西汉及新莽时期(公元前206年~25年),第二个阶段是东汉至北朝时期(25~581年)。每个阶段的长安城,在都城布局与形制方面均有程度不等的差异。下面分别进行概括。
……
(作者:张建锋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