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湖北石首走马岭遗址是长江中游地区屈家岭文化早期的一处代表性城址。本文通过对湖北石首走马岭遗址石器进行溯源分析,为我们进一步探索长江中游史前文化石器原料利用的共性和差异奠定了基础。矿相分析结果显示,走马岭遗址主要的原料类型为板岩和砂岩,结合地质资料和地质调查对周边岩层的鉴定,认为遗址东部的桃花山可能是石器原料的主要产地。根据石器技术与原料的整合分析,本文发现走马岭先民在石料的选择、开发和使用方面具有一定偏好,且很有可能已经利用了周围发达的水系来获取原料 。
石料溯源是旧石器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近二十年来,有不少新石器和商周时期遗址也开展了此类研究,这些研究为石料溯源研究提供了借鉴,也使我们能够更深入地解读古人活动范围以及他们对原料的认知水平和管理方式。走马岭遗址是长江中游地区距今5000年左右的一处重要的城址,自1989年发现以来,经历多次发掘、勘探和调查,城址的结构和居址得以揭露,并收获了一大批陶器、石器等遗存,为探讨长江中游史前城址及社会复杂化进程提供了证据,同时也为我们复原走马岭遗址古人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材料。本文以遗址出土石器为研究对象,尝试对石器原料进行分析,通过鉴定原料岩性和产地溯源,揭示走马岭遗址先民获取石料的范围和对石料的管理方式。由于走马岭遗址能确认年代归属的石制品主要为屈家岭文化时期,且石制品本身年代变化指示性不高,所以本文将其作为整体来分析。另外,本文研究对象主要来自2015-2018年武汉大学历史学院主持的走马岭遗址考古工作的阶段性收获,不包括前几次发掘出土的石器。
一、器类与岩性
本文共分析可鉴定材质信息的石器184件(不含石料断块),器类共17种,包括石钺2件、石斧52件、石锛6件、石凿9件、石镞10件、石刀1件、石钻头1件、石锤11件、石球3件、石串珠1件坠3件、有槽磨石29件、普通磨石24件、石片19件、带钻孔的石器2件、尖状器5件、其他6件 。
鉴定石器岩性的方法很多,既有有损切片鉴定,也有利用无损技术获取石器的物理或化学成分如磁化率、X射线无损分析(ED-XRF)、瞬发伽马中子活化分析(PGNAA)等方法。无损方法的精度会受到石器表面埋藏侵蚀状态的影响而并未得到学界广泛应用,而切片鉴定虽精度高却会对石器造成损耗,所以,研究者需要视研究材料的具体情况而选择合适的方法。走马岭遗址有较多的完整石器不宜切片,同时又有大量石器断块和原料,所以我们先肉眼观察区分石器岩性大类,而后选择同样岩性的断块作有损切片分析,最后综合判断石器的岩性。
……